汪渝
“爸爸,我能親親你嗎?”“好孩子,當然能了!”這聲“爸爸”這個吻,9歲阿麗婭·馬木提叫的有些靦腆羞澀,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參謀凱伊山·艾山看來,卻猶如天籟,由衷動人。
今年3月全國第56個學雷鋒活動月,正值消防救援隊伍改革后的第一個學雷鋒活動月。盡管脫去了軍裝,但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全體消防指戰(zhàn)員換羽重生的“火焰藍”,將雷鋒精神傳承的更加熠熠生輝,光彩照人。
福利院的“兒女”來隊了
3月10日是周末,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再次接回縣兒童福利院35個少數(shù)民族“兒女”回到家中過周末。
據(jù)了解,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自1995年建立起領養(yǎng)機制以來,每屆大隊領導班子都會到縣兒童福利院認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孤兒,并利用節(jié)假日期間帶他們回大隊感受家的溫暖和父母般的關愛,幫助他們樹立起對生活的希望,領養(yǎng)活動一直延續(xù)至今。
上午10時許,教導員劉小軍為“女兒”努爾比亞·達吾提剪指甲,讓她感受父親般的溫暖。
隨后,大隊消防指戰(zhàn)員帶領“兒女”們參觀指戰(zhàn)員宿舍、在紅門影院觀看雷鋒的故事、參觀榮譽室,為3月出生的孩子集體過生日。唱生日歌、接受生日祝福、吃生日蛋糕、接收精美的生日禮物……過生日的兩個小朋友努爾艾力·艾比布拉和卡米熱丁·亞森激動地說:“感謝叔叔們給我們過這么有意義的生日,我們將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福利院的孩子們回家和“親人”們度過美好的一天,笑容綻放在臉上,陽光生長在心里,欣欣向榮,充滿希望。
每年3月是學雷鋒活動月,今年也是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隸后的第一個學雷鋒活動月。身份的轉變,換羽重生的“火焰藍”,映襯著雷鋒精神更加熠熠生輝,光彩照人。
因消防救援結緣的“親人”
故事還得從6年多前說起,2013年4月29日,吐爾遜·依米提2歲的兒子努爾穆海麥提卡在了公廁蹲位洞中,離地面約7米,他當即撥打“119”報警。到場后,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龜茲中隊消防救援人員異常小心,用改錐、榔頭等小工具一點點鑿,洞口處用手掰。2個小時后,洞口終于被完全掰開。在牽引繩的幫助下,中隊班長鄭偉以“倒掛金鉤”的方式將孩子救出,并送往醫(yī)院救治。
“孩子嚇得夠嗆,幾乎整夜哭泣,任憑我和妻子怎么哄也哄不住。”吐爾遜·依米提說。當鄭偉打來電話詢問孩子傷情時,他就隨口說了句,沒想到鄭偉不一會就來到了醫(yī)院。說來也奇怪,鄭偉接過哭鬧的努爾穆海麥提不到10分鐘,哭聲便戛然而止。鄭偉得知,吐爾遜是庫車縣的農民,由于家中地少,在和哥哥分家后,他帶著妻兒到縣城打工,夫妻倆僅靠著他賣水果的微薄收入度日。
從那之后,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全體消防指戰(zhàn)員逢年過節(jié)都會提著米、面、油等物品到他家,有時還接努爾穆海麥提去消防隊玩耍。大隊領導得知吐爾遜水果生意不景氣,幫他聯(lián)系了一家酒店,承包了該酒店水果的全部配送工作。根據(jù)吐爾遜家的情況,大隊還積極聯(lián)系村委會,幫他們一家申請上了低保和廉租房。
如今,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消防指戰(zhàn)員們與吐爾遜一家始終像親戚一樣走動著,給他們送來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孩子上學用的輔導教材、科普書籍等,并鼓勵一家人面對暫時的生活困難,讓孩子好好讀書學習,長大回報社會。
消防“小爸爸”主動上門認親
10多年前,因為一場車禍,年僅5歲的古扎努爾·艾尼永遠失去了父母。她曾經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父親是名大車司機,母親雇人開了幾家商店,她則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
就這樣,古扎努爾·艾尼在哭嚎了幾天后,開始見人就躲,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70多歲的奶奶忍痛將古扎努爾接到自己身邊。一年之后,奶奶也離她而去,她被社區(qū)送至庫車縣兒童福利院。剛到福利院時,古扎努爾·艾尼幾乎每天都絕望地哭喊著要回家。
2012年8月,畢業(yè)于烏魯木齊邊防指揮學院的鷲拜熱江·阿里甫被分配到了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龜茲中隊任職。他剛到中隊當排長時,就聽老班長講過古扎努爾·艾尼的故事,當時就很想幫助她。
鷲拜熱江·阿里甫在和遠在哈密的母親電話聊天時,母親無意中說起自己和時任庫車縣兒童福利院副院長熱沙來提·克尤木是好朋友,鷲拜熱江·阿里甫抽時間代為問候。他特意來到庫車縣兒童福利院探望,并當即詢問了古扎努爾·艾尼的種種情況,并提出認養(yǎng)古扎努爾·艾尼。
“你才多大啊,自己還都是個孩子,怎么給她一個家!”副院長笑著拒絕了鷲拜熱江·阿里甫的要求。他急了,斬釘截鐵地說:“我怎么不可以,我有這個經濟實力,年齡差距小還好呢,這我們溝通才沒有代溝!”最后,在鷲拜熱江·阿里甫的軟磨硬泡之下,副院長同意了他的請求,但僅限于經濟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幫助。
鷲拜熱江·阿里甫那年剛23歲,他還不知道怎么和“養(yǎng)女”相處,只是給她買些新衣服和零食送到福利院里,并悄悄塞給她一些零花錢,但自從他把“養(yǎng)女“接到消防隊玩了幾次之后,發(fā)現(xiàn)“養(yǎng)女”有點依賴他了。
2012年年底,古扎努爾·艾尼被姨姨接回家中居住,古扎努爾·艾尼高興地給鷲拜熱江·阿里甫打電話說,希望能和他一起慶祝。那天,他們一起吃了頓大餐,并去游戲廳玩了一會。從那以后,古扎努爾·艾尼和他不再生分。逢年過節(jié),鷲拜熱江·阿里甫總讓古扎努爾從頭到腳一身新不說,還會抽空帶她出去玩,給她買好吃的。
古扎努爾·艾尼說:“是爸爸的關心和寵愛,讓我找到了家的感覺,長大后我也要做個像爸爸那樣的人?!?/p>
據(jù)了解,從之前的橄欖綠到現(xiàn)在的火焰藍,自1979年建隊成立以來,阿克蘇地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全體消防指戰(zhàn)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愛心行動從未間斷,愛心傳遞一直延續(xù)。40年來,大隊全體消防指戰(zhàn)員一直開展這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和殘疾人等愛心活動,籌集“圓夢助學”愛心基金32萬余元,資助貧困學生180余名,幫助貧困群眾320余人……一代代指戰(zhàn)員始終用自己的行動傳承著“雷鋒精神”,在庫車縣這座“全國雙擁模范縣”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