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
英國人好酒,下班后和朋友或同事到酒吧喝幾杯,順便聊點辦公室或業(yè)內八卦,是工作日常態(tài),金融城的銀行家們也不例外。而且很多銀行家其實從中午開始就喝上了,如果你下午4點左右在金融城里逛一圈,會發(fā)現(xiàn)很多酒吧已經人滿為患,天氣好的時候,許多人干脆拿著啤酒站在室外喝,構成金融城內奇特一景。
對于如此“嗜酒如命”的金融城員工來說,要是哪家銀行敢頒布“禁酒令”,挑戰(zhàn)銀行家們的日常泡吧習慣,估計大家就要炸鍋了吧。但6月份的時候,還真有一家機構“吃了豹子膽”,頒布了這樣一道“禁酒令”,這家機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倫敦金屬交易所。
倫敦金屬交易所前幾年已經被香港交易所收購,但日常的運營仍然相對較為獨立。這次金屬交易所祭出的“禁酒令”,禁止交易人員和為他們提供支持的行政人員在工作時間飲酒。
也許有的讀者會覺得奇怪:工作時間不許飲酒,難道不是很正常的要求嗎?如果朝九晚五期間喝得醉醺醺的,未免也太影響工作了吧?
但在金融城,就看你怎么定義工作時間了。比如,午飯時間算不算?要知道,金融城的銀行家們,尤其是那些需要與客戶打交道的銷售、經紀、業(yè)務拓展、伙伴合作等前臺部門的,中午請客戶吃個飯是很正常的。雖然英國沒有中國那樣的勸酒文化,但這樣的工作午餐,各類啤酒紅酒甚至烈酒也是少不了的。事實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交易員們一直以超長的午餐時間聞名金融城,吃到酒足飯飽后才會懶散地回到公司,開始下午的工作。有曾經在金屬交易所工作過的交易員對媒體透露說,下午的時候經常能在交易所內見到中午喝多了的同事。其實金融城各界都對倫敦金屬交易所這次突然發(fā)布“禁酒令”有點吃驚,因為事先沒有半分征兆,而金屬交易所又是金融城內極富歷史感的一家標志性機構,至今仍保留了最初的圓形交易場,交易員們坐在場內的紅色皮沙發(fā)上,聲嘶力竭地用嗓子喊報價,完成交易,真是“交易基本靠吼”,這甚至已經成為金融城內的一景。業(yè)內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去年牽涉到金屬交易所的另一樁丑聞。倫敦金屬交易所每年11月會在倫敦舉行盛大的“金屬交易之周”,邀請全球金屬交易同行到倫敦進行為期一個星期的交流,參加各種論壇、分會,當然還有大規(guī)模的晚宴和各種各樣的聚會。結果在去年的“金屬交易之周”中,有一位交易員在著名的花花公子俱樂部搞了個派對,被媒體曝光后,倫敦金屬交易所受到了各界的批評。壓力之下,交易所今年4月推出了史上第一份員工行為守則。金融城內人士據(jù)此猜測,這次的“禁酒令”應與新的行為守則有關。
不過,雖然金融城內明確實行“禁酒令”的機構還很少,但倫敦金屬交易所畢竟不是唯一的一家。兩年多前,著名的保險公司勞合社(Lloyds)發(fā)布了一條內部規(guī)定,禁止倫敦地區(qū)的員工早9點至晚5點、周一到周五時喝酒。 當時這條禁令也引發(fā)了金融城里銀行家們的熱議,勞合社自己的員工也深為不滿。有一位員工在內部網上提意見說:今天開始管我們喝酒,明天是不是要管我們早點上床睡覺?
兩年多下來,勞合社的員工是否嚴格執(zhí)行了禁酒令還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現(xiàn)在,晚上幾點睡覺還輪不到公司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