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經(jīng)將酒精列為一類致癌物質(zhì)了。此話出自《美國居民膳食指南》的2015年版本,夠權威了。但它的前提是,如果要喝酒的話,就要適量。也就是說,適量喝酒是權宜之策,從絕對的健康要求下,應該是滴酒不沾。
2018年8月,世界頂級醫(yī)學期刊《柳葉刀》刊文指出:喝酒直接導致了全球280萬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飲酒量為零,即不飲酒對健康有益!
我們常說喝酒傷肝,但喝酒是可以提高好幾種癌癥風險的。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琳達·鮑爾德教授指出,肝癌、乳腺癌、口腔癌、食管癌、腸癌都是“酒精相關癌癥”。
那么,喝酒為什么會提高癌癥風險呢?這是因為酒精(乙醇)進入肝臟之后,會分解產(chǎn)生乙醛使細胞發(fā)生癌變。酒精是在肝臟里分解的,所以喝酒患肝癌風險很高。
喝酒會改變體內(nèi)雌激素水平,因而也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因為乳腺癌和雌性激素也有關系。有一種都市傳說稱,喝酒臉紅比不臉紅的好,這只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喝酒臉紅顯示體內(nèi)某個基因缺失,無法代謝乙醇,會提高致癌風險。乙醇進入人體后,會先由乙醇脫氫酶代謝成乙醛,再由乙醛脫氫酶代謝為乙酸。
喝酒就臉紅是先天缺乏代謝乙醇的酶,產(chǎn)生乙醛造成血管擴張而臉紅。一類致癌物乙醛無法代謝,長期累積人體就會提高癌癥發(fā)生率。
(據(jù)中新社12.20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