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白居易在杭州做了三年刺史,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fēng),不僅興湖筑堤,引水灌田,而且淡泊名利,為官清廉,所以卸任離開的時候,感覺心里非常坦然。
但過了一段時間,白居易整理行囊時,發(fā)現(xiàn)兩塊小石頭。原來是自己當(dāng)年在杭州游覽天竺山時,覺得石頭好看,就撿回作為紀(jì)念。頓時,白居易覺得對不起天竺山,對不起杭州。倘若每個人在游覽的時候,都帶走一塊山石,哪還有天竺山的秀美?山石雖然不值錢,但取之不公,和貪污千金沒什么兩樣。
于是,白居易進(jìn)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寫了《三年為刺史》詩兩首。其一:“三年為刺史,無政在人口。唯向郡城中,題詩十余首。慚非甘棠詠,豈有思人不?”其二:“三年為刺史,飲冰復(fù)食葉。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p>
人們把這兩首詩稱作白居易的“檢討詩”。第一首是檢討自己的工作,不講個人如何動員群眾,修筑白堤,造福百姓,而說“三年為刺史,無政在人口”,反思自己無過人之處。第二首是檢討自己的作風(fēng),平日里總說一錢不收,實際卻不自覺地拿了天竺山的石頭。
(摘自《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