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豬有關的古玩收藏
豬紋黑陶缽
豬紋黑陶缽出自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高11.7厘米,長21.5厘米,寬17.5厘米。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第四文化層出土。現(xiàn)藏浙江省博物館。這件豬紋黑陶缽,即由夾炭黑陶制成,整體呈橢圓形,平底。兩側長壁表面以寫實手法各線刻一豬紋,形態(tài)逼真。畫面上豬四足蹣跚而行,頭前伸低垂,目圓睜,似在尋找食物。將豬紋刻于日常使用的食器上,說明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飼養(yǎng)家畜已取得豐碩成果。而用豬紋作為陶器裝飾也最早見于河姆渡文化。豬紋缽也就成為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文物中的珍品。
豬形銅尊
商周時期豬往往用于祭祀,并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和民族中使用,豬與牛羊“三牲”合祭,一說謂之“太牢”。豬形銅尊,現(xiàn)藏于湖南省博物館,1981年,出土于湘潭九華鄉(xiāng)船形山,是商代晚期的祭器,酒器。通高40厘米,長72厘米,重19.75公斤,銅豬雙耳直立招風,頸脊上鬃毛豎起,兩眼睜圓,神態(tài)栩栩如生。
目前發(fā)現(xiàn)的商周時期豬型器物,還有上海博物館館藏的商代豬卣和山西博物院館藏的西周豬尊,而商代的豬尊全球僅此一件!
玉豬
漢代墓葬中握玉豬的習俗,是不希望死者空手而去,而是帶著滿滿的“財富”。1978年,舉世聞名的“曾侯乙墓”重見天日。考古學家在墓主曾侯乙遺骸的口腔、顱腔內(nèi)發(fā)現(xiàn)了21件非常小巧的玉雕小動物,它們是為保護墓主的遺體而專門制作的隨葬玉器,統(tǒng)稱“葬玉”。其中,有三件是玉豬。到六朝時期,墓葬中也往往有豬或陶制豬圈陪葬。
圓明園豬首銅像
豬首銅像是圓明園內(nèi)海晏堂前水力鐘構件,與其他12生肖按規(guī)律交錯排列構成一組噴泉。因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劫掠而流失海外,于2003年9月由澳門著名實業(yè)家何鴻燊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令人稱道的是,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雖由中國宮廷匠師制作,而設計者卻是郎世寧等來自歐洲的藝術家,因此銅像既有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審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藝術的特點,具有極高的藝術和鑒賞價值。
福豬的剪紙
寓意吉祥的福豬是豬年主題剪紙,大人小孩愛不釋手。如何剪出亮麗窗花,為家中增添濃濃年味兒?來學兩招。
準備好筆紙還有剪刀,剪刀要用尖的快點的。小朋友剪紙需要用安全剪刀。
剪傳統(tǒng)福豬窗花,先畫出豬的圖案,再剪出輪廓,然后剪細節(jié)。傳統(tǒng)福豬,一定要剪出胖乎乎的感覺。常見的傳統(tǒng)剪紙《肥豬拱門,元寶進來》,是春節(jié)家門上常貼的剪紙題材,細節(jié)處,若想讓福豬的眼睛炯炯有神,可以在剪眼珠時,上下再各加一條細長的月牙形鏤空圖案。鼻子、下巴等肉堆積較多的地方,則可以多剪幾條鏤空的細線來表現(xiàn)。突出大眼、大耳,頭部可以用花點綴。為表現(xiàn)豬的肥碩,腿可剪也可不剪,要剪也應以短為好。也可將豬蹄直接剪在頭下,更能反映豬胖得可愛,豬身上用很短的鋸齒裝飾,并用外弧線包圍住。這樣給人一種圓潤憨態(tài)的感覺。豬身上還可以點綴些花草。
剪紙與簡筆畫有許多相似之處,簡筆畫以線條來勾勒圖案,剪紙簡單來說就是把這些線條換成各式鏤空的圖案。
豬的畫法
因古代寫金榜題名要用紅朱(豬)筆寫,而蹄與題諧音,所以豬常被寓意步步高升、金榜題名。豬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國畫中常見的題材。
?多練習動物速寫組合,有利于大場景的創(chuàng)作,也能更好地熟悉筆墨、提煉造型。從前后左右四個方向?qū)ωi進行刻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豬的動態(tài)特征。順勢繼續(xù)勾勒出軀干和四肢部分,注意豬動態(tài)姿勢的表現(xiàn),結構轉折處可用斷開的線條表示。調(diào)重墨對豬的背部著色,趁墨色未干時調(diào)淡墨為胸腹部和四肢著色,表現(xiàn)出身體的層次感。調(diào)淡赭石對結構線進行勾勒,尤其是胸腹部和四肢。分別調(diào)重墨與中墨勾勒出小豬的輪廓造型,注意其動態(tài)的表現(xiàn)。最后用淡墨勾勒出白菜的外形,以花青加藤黃調(diào)和染色,就這樣,一幅以豬為題材的完整創(chuàng)作便完成了。
徐悲鴻畫豬
一年春作首,六畜豬為先。縱觀中國畫壇,畫動物的畫家比比皆是,而且也有很多畫出了名堂,畫出了名氣。比如齊白石畫蝦;黃胄畫驢;李可染畫水牛;而畫馬的徐悲鴻畫豬亦十分有名。在許多人的心目中,豬還是吉祥、豐收和財富的象征。在明清以及近現(xiàn)代中,以豬為題材的藝術品,基本上都是取其大吉大利、富貴吉利之意。
?早在1998年,徐悲鴻的《雙豬圖》就出現(xiàn)在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上,成交價近37萬元?!峨p豬圖》是徐悲鴻于1944年夏天畫的,畫面上方還有他親筆題的一首有趣的詩:
白云覆青山,靜觀意自閑。
有人好肉食,喂豬于期間。
在2003年的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徐悲鴻的《桑梓野豬圖》又拍出了104.5萬元。
“墨豬”一詞,本是美術史上聚訟千年的書法審美術語,出自王羲之的老師衛(wèi)夫人的《筆陣圖》一文: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墨豬”用來形容書法線條筆畫豐肥而無骨力。而徐悲鴻潑墨揮灑一幅《墨豬圖》,圖中活現(xiàn)一只滿臉褶皺目光驚恐的黑豬步態(tài)蹣跚的滑稽樣子。
? 此圖既一變“墨豬”的書法病態(tài)美而為畫面形象美,又以文人筆墨游戲的精神妙造黑豬一頭,故徐悲鴻題跋曰“槐準先生一笑”。創(chuàng)作此畫是在1941年。
徐悲鴻的動物畫經(jīng)常賦予人性,他涉筆的“墨豬”,或借題發(fā)揮,或?qū)懫錅啘嗀?,看似托興自嘲,實在諷刺社會的朽腐,有無盡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