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佳
摘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政治是不斷更新的,所以,高中學生學習政治要與時俱進,了解時事政治。由此看來,學生播報時政新聞在高中政治課堂上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因而本文將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播報時政新聞的意義、如何指導學生搜集時政新聞以及如何將時政新聞引入高中課堂等幾個方面展開探究,幫助他們學習政治課程。
關鍵詞:時政新聞;高中政治教學;學生播報
科技的發(fā)展讓我們的時代發(fā)生巨大的改變,不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的信息交流都變得迅捷起來,所以,各個地方的信息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在高中生面前,了解當今社會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高中政治的考點。為了將政治和教材結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優(yōu)勢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從而培養(yǎng)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感,讓他們熱愛政治,最終提高他們的主觀答題能力。
一、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播報政治新聞的意義
在高中政治的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播報時政新聞,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運用對高中政治教學有很大的意義。第一,教師可以通過時政新聞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關注國家大事的習慣,讓他們認識到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大多數(shù)高中生認為國家政治與他們無關,也就不會將注意力放在政治新聞上,俗話說:“青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所以,高中生關心國家大事也是他們的責任。第二,教師要帶領學生關注國內外新聞,培養(yǎng)他們的家國情懷,讓他們懂得國家的重要性,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中國的快速發(fā)展,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高中生需要認識國家在國際社會中面臨的壓力與挑戰(zhàn),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yǎng)自身的責任感。第三,讓高中生播報時政新聞,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參與到政治學習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可以發(fā)揮學生在政治學習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自主學習。教師可以讓每一個播報時政新聞的學生在播報結束后,向其他同學提出關于所播報新聞的問題,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一起討論學習政治,達到時政新聞與教材理論知識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二、指導學生搜集時政新聞
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要適當?shù)馗鶕?jù)新課標更新教學方式。大多數(shù)教師為了避免出現(xiàn)教學錯誤都會選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是教師成為教學中的主體控制課堂,選擇和課本有關的時政新聞為學生講解,自然地引入新課,從而節(jié)約有限的課堂時間,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缺點是教師講解時政新聞會限制學生學習政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無法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同時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素材的能力。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搜集時政新聞和播報時政新聞的能力,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學生播報時政新聞的方法控制課堂,讓學生選擇與政治課本有關的新聞,輪流在課堂為其他同學播報,這樣,學生在學習政治時還可以提高政治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為學生布置搜集我國貨幣發(fā)展歷程的相關新聞,讓他們思考我國貨幣的在發(fā)展中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然后指定一個學生將搜集的新聞或自己的看法在其他同學面前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指引下高效率地學習政治知識,完成教學目標。在這個信息技術極速發(fā)展的時代,各種有價值的或者沒有價值的新聞都混雜在一起,學生在選擇新聞時會遇到很多難題,所以為了讓他們搜集到適合政治課堂的新聞,教師就必須培養(yǎng)他們選擇時政新聞的能力,以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些原則:第一,學生選擇的時政新聞內容必須是積極向上且富含正能量的,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第二,新聞的內容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道德指標,讓他們在成長中接受道德準則的約束;第三,學生選擇的新聞內容要和政治教材相聯(lián)系,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課本知識,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選擇時政新聞時要合理利用這三個原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大眾傳媒讓學生獲取政治知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單元第九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新聞聯(lián)播》等節(jié)目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實施這一目標的初衷,從而為學習教材內容做充分的準備,除觀看節(jié)目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關注中國新聞網(wǎng)等官方微博,了解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讓學生高效率地掌握教材相關知識。
三、如何將學生時政新聞引入課堂
在高中政治的教學中,學生通常會因為學習壓力大而降低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絕不可以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播放新聞,而是要將學生播報的時政新聞和課本知識結合起來,例如:當學生播報關于每個人經濟差別的新聞時,教師可以將這個新聞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單元第七課《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教學內容相結合,為學生講解每個人經歷差異的原因,以及我國實施“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方式的原因,讓他們了解這種分配方式在我國實施的優(yōu)勢,掌握這一方面的知識,從而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從容面對這方面的問題。學生在搜集新聞到播報新聞的過程中,可以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讓政治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四、結語
這種由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不但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當代高中生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政治的過程中,只有綜合素質提升了,他們才能從容面對考試,提高綜合能力。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