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國偉
摘 要:電網電能損耗是供電企業(yè)的一項重要的經濟技術指標,降低線損率是供電企業(yè)所面對的主要工作和長期任務。電網企業(yè)對線損管理的重視度不斷提升,通過應用同期線損管理系統(tǒng),能夠對線損指標進行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異常,有針對性地加強線損管理。本文論述同期線損管理的重要性,闡述同期線損管理系統(tǒng)的構建模式,探究同期線損管理的優(yōu)化策略,以期促進電網企業(yè)同期線損管理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同期線損 管理 技術問題 分析
引言:線損是電網運行效率的重要參考,對于電力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為了進一步提高電力的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就要對電力企業(yè)的線損現狀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分析研究,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進而將線損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推動電力企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檢查梳理出線損指標過高的線路進行逐條梳理,全力推進同期線損治理工作,對不合格的線路進行“內、外”治理,尤其是對模型配置性正確性進行再次進行檢查。
一、線損管理與同期分析的必要性
線損主要是指在電力輸送過程中所消耗的功率,其對電網企業(yè)而言是影響生產效率以及生產效益的重要評估指標。影響電網線損的因素較多,所以電網線損管理內容繁瑣,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具體內容涉及電網負荷、運行模式、電網調度、網架結構等。當前產生電網線損的原因較多,包括電網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漏電、跑電、冒電,計算裝置反應慢等現象;同時,繁雜的網架結構、電網設備、負荷變化也會給電能計量統(tǒng)計帶來諸多問題;此外,電能計算裝置是統(tǒng)計電量的重要設備,對電量檢測具有重要作用,不過由于線路分支較多,很多區(qū)域沒有及時安裝這種設備,所以無法對線損進行有效的統(tǒng)計。除外部因素影響外,內部管理不完善也是線損超標的重要原因,比如分工不細、監(jiān)管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
二、電網線損精細化管理
2.1做好技術降損措施
配電網是我國電網體系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連接終端客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配電網與人民生活密切關聯,而且分布廣泛,因此其升級改造過程比較繁瑣。想要有效降低電能損耗,就必須從技術層面入手,提高管理水平,實現內部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本文認為,在配電網技術降損過程中,應注重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合理布局網架結構;增強諧波管理、提升導線截流效率、優(yōu)化變壓器結構、提升運行效率等。同時,在具體降損過程中,還要根據地方電網結構特點、設備運行狀況、負荷情況來對其線損進行分析,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技術,實現線損的有效管理。
2.2做好線損精細化管理
在電力需求大幅度提升的同時,單純依靠傳統(tǒng)電網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電網的發(fā)展需求,必須要借助智能電網系統(tǒng),通過科學技術來提高電力管理水平,做到精細化管理。除此之外,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還要做好“四分”工作,所謂“四分”主要是指分臺區(qū)、分線路、分供電所、分壓,這是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具體體現。在線損管理中,通過這四種途徑,能夠有效實現對線損的全面檢測、管理以及電量的合理分布。由于線損存在于整個供電系統(tǒ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因而將線損管理分布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電壓檢測、抄表檢測等考核,能夠實現線損的有效管理。
三、同期線損管理的改善措施
3.1建立核查機制
把臺區(qū)同期線損管理工作列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完善同期線損管理體系,明確公司、部室、供電所三級線損管理的責任主體,采取多項措施提升線損管理水平。要求治理情況每天從微信和辦公OA郵件通報,對指標落后的單位要求在公司月度例會上說明情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臺區(qū)線損考核獎勵辦法,強化對公司臺區(qū)同期線損績效落實情況的督導考核。對同期線損指標進行嚴密監(jiān)控和分析,下發(fā)同期線損治理工作督辦通知,對重點指標進行分析,尤其是綜合線損率、準確計算范圍內的線損率,設定目標值限期整改。加強信息溝通,建立電話熱線、運維支撐平臺、微信工作群等多種溝通渠道,實現信息溝通實時性、問題解決及時性。結合近年來開展同期線損疑點核查工作情況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建立起層級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核查工作機制。開展業(yè)務骨干培訓,講授核查工作方法,規(guī)范核查案例模板,統(tǒng)一過錯認定標準,開展查前實戰(zhàn)演練,增強核查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2同期線損系統(tǒng)異常自檢及處理
由于線損管理所涉及到的數據量非常大,這就給同期線損管理系統(tǒng)帶來了不小的管理難度,在實際的管理工程中錯誤難以避免,進而影響了整個系統(tǒng)的運行效率。為了對所有的監(jiān)測數據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判定,要建立相應的數據異常自檢及處理系統(tǒng),進而能夠將異常數據及時排除,促進數據處理效率的不斷提高。在實際的異常數據管理過程中,要對異常數據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和級別劃分,進而根據數據異常的輕重緩急,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從而確保同期線損管理系統(tǒng)能夠進行有效的運行。
3.3 GIS系統(tǒng)與同期線損系統(tǒng)的整合
為了進一步提高同期線損管理系統(tǒng)的運行效率,可以將GIS系統(tǒng)與其進行有機結合,進而能夠實現同期線損管理系統(tǒng)線損監(jiān)測結果的實時顯示,大大提高數據的獲取效率,同時,GIS系統(tǒng)還能將線損的相關環(huán)節(jié)進行圖形化的有效管理,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數據的直觀性,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查看。同時,還能進一步開展同期線損管理系統(tǒng)的聯絡線開關位置和GIS拓撲的深入研究,結合配電網專題圖應用成果,促進線損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3.4重視管理人員的培訓
一是要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專業(yè)培訓,并采取可靠的考核機制,確保管理人員的整體水平能夠逐漸提高;二是可以邀請國內外管理方面的專家進行管理講座,進而能夠及時了解國內外的動態(tài),不斷擴展管理人員的知識面,進而為管理工作的高效進行提供可靠保障。
總結:總而言之,同期線損管理對于電網的有效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要對電網的整體運行情況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分析研究,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加強考核,科學管理,以實現精益化管理為手段,以節(jié)能降損為目的,狠抓電能損耗管理,深挖電能損耗的內在潛力,嚴格按照國網縣級一流供電企業(yè)的管理要求,從構建線損管理組織體系、技術體系、保證體系著手,科學高效的開展線損工作,確保35kV同期線損工作嚴格達標。
參考文獻:
[1]黎強.近似模型在國網同期線損管理系統(tǒng)中的應用[J].農村電工,2018,26(10):52.
[2]劉沙,曾德超.“雙降工程”提升線損管理水平[J].大眾用電,2018,32(10):12.
[3]黃全廷.同期線損臺區(qū)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8(0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