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如何應用到中等職業(yè)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教學中,寫下幾點經驗與體會。
關鍵詞 汽車運用與維修;以學生為中心
1 什么是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源于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觀念。杜威極力反對在教學中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做法,反對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主張解放兒童的思維,以兒童為中心組織教學,發(fā)揮兒童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作用,提倡在“做中學”。杜威在他的教學實驗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兒童自己的意愿,兒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雖然杜威的觀點有所偏重,但他的實驗成果無論是在在當時還是在現(xiàn)在在教育界的影響都很大。將“以兒童為中心”的思想進一步運用于中學和大學教育就成為今天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特征是重視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通常采用協(xié)作式、個別化、小組討論等教學形式或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組合起來進行教學。
2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教學中的“以學生為中心”
通常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教學中常用教學方法有有以下幾類。1、“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訓法;實習作業(yè)法。
目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方面較為先進的教學法有行動導向教學法、六步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但是我們的課堂還是打破不了傳統(tǒng)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輔助;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講,學生聽;要真正做到以學生中心,教師輔助;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下面以《發(fā)動機檢測—氣缸測量》為題,談談我對“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幾點做法;
2.1 在教學前,幾點準備,分層次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要注重學生整體,也要注重個體,也就是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目前,普遍存在著學生信息技術基礎參差不齊,導致課堂教學深淺難以把握的現(xiàn)實。一個老師如何面對這么多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怎樣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辦法就是開展分層次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所謂分層次教學就是根據學生認知程度的個別差異,將學習能力和學識水平較接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益的一種教學形式。它是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能很好地解決通常教學中部分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的矛盾,達到教學中難與易、快與慢、多和少的完美統(tǒng)一。實例:17汽4班 學生分組,小班制,對本班20人進行分組:分4組,每組5人,每組選一位小師傅組長(即校企實訓過的學生),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
課前幾點準備:
1、場地準備:發(fā)動機實訓室、布置4個工位(發(fā)動機臺架)、4套量具(千分尺、游標卡尺、量缸表)等。
2、教師的準備:《氣缸測量》微視頻、自主學習單、氣缸測量的作業(yè)表、氣缸測量的評分表、課堂評價表、獎品等資料。17汽4班 學生分組,小班制,對本班20人進行分組:分4組,每組5人,每組選一位小師傅組長(即校企實訓過的學生),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
3、學生的準備:所有同學加入在班級qq群和微信群,上課前一天,教師將微視頻、作業(yè)表、評分表、自主學習單等資料傳到班級qq群和微信群,學生通過手機或電腦下載學習預習,這樣提高上課的效率。
2.2 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
1、案例導入:教師模式客戶角色,將有問題車輛開過來,小師傅組長接車,詢問客戶,車輛的問題(發(fā)動機動力不足,有冒藍煙,燒機油現(xiàn)象),經小師傅組長確診,是氣缸磨損太大,需要通過氣缸測量,計算維修尺寸,確定維修級別,解決氣缸磨損問題。各組帶著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即自主探究。
2、自主探究:第一環(huán)節(jié),在小師傅組長輔助下,小組內合作探究,通過互聯(lián)網、教材、豐田5\8A發(fā)動機維修手冊及校本教材冊,找出氣缸測量步驟,清潔缸體,查找缸徑代號,維修手冊查找標缸徑值,千分尺校正與調零,量缸表組裝校正調零,游標卡尺量所測氣缸深度并在量缸表上做標記,橫縱兩個方向三個截面6個數(shù)值測量讀數(shù),求出維修尺寸確定維修級別;第二環(huán)節(jié),實施測量即角色扮演,小師傅輔助、一人測量、一人記錄、一人分析結果、一人評分,所有成員輪流做一次(扮演一次角色),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三環(huán)節(jié),討論及分析結果,首先進行組內討論,討論量缸步驟,討論維修級別,再次進行組間班級討論,確定量缸步驟,確定維修級別。所做的對不對,進行詢問老師,即教師演示。
3、教師演示:學生過來詢問,首先給學生觀看提前錄制氣缸測量微視頻,通過聲音、動畫等刺激,給學生直觀的學習,可能只有少部分反應快的同學懂了,明白如何進行氣缸測量,還有大部分同學還不會,進而教師實地演示,演示氣缸測量里的重難點,汽缸測量的步驟,量缸表的校正調零與讀數(shù),還有維修尺寸計算,維修級別的確定;通過教師的演示,大部分同學都會了,但只是停留在思想上,接著進行分組實訓,即內化鞏固。
4、內化鞏固:4個組同時鋪開,進行實訓,在小師傅組長的輔助下,組員熟能生巧,突破重難點,怎么知道組員有沒有掌握知識點,進行組內考核評分,評價的標準,有沒有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汽缸測量,汽缸測量的步驟對不對,量缸表的校正調零與讀數(shù)對不對,還有圓度、圓柱度、維修尺寸計算對不對,維修級別的確定對不對,評出一位優(yōu)秀組員,代表本組參加組間比賽。即比賽展示。
5、比賽展示:選出的4位優(yōu)秀組員,分配到不同組工位去,進行比賽,一個同學統(tǒng)一計時,每組兩個同學進行評分,其他同學進行觀摩學習。怎么評價出1到4名,和上面一樣,有沒有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汽缸測量,汽缸測量的步驟對不對,量缸表的校正調零與讀數(shù)對不對,還有圓度、圓柱度、維修尺寸計算對不對,維修級別的確定對不對,還有量具使用是否規(guī)范,有無安全意識等。從而評出的1到4名,在全班同學的面前進行頒獎,使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可以使學生更喜歡這門課,和這個老師的教學。
2.3 形式多樣的課堂學習評價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生是教學的參與者。課堂評價是依據一定的目標和結果對師生的行為給予價值判斷。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評價意見,得以及時反饋,因勢利導。所以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而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把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是把學生看作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的潛力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主體。
即評價與延伸:教師及時總結,汽缸測量的步驟,量缸表的校正調零與讀數(shù),還有圓度、圓柱度、維修尺寸計算,維修級別的確定,實訓安全等,通過教師的總結,學生知識得到鞏固及升華,再進行知識拓展和發(fā)散,還有沒有其他方法進行氣缸磨損的檢測?學生及時總結,完成實訓作業(yè)(課后鞏固氣缸測量),實訓心得、課堂評價;我們有校企合作,到企業(yè)問問企業(yè)維修師傅如何進行氣缸磨損修理?
3 結束語
通過多次的實踐研究,本人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應用于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課堂教學,充分重視和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真正形成一個“以學生為中心”,適合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教學的教育模式,需要更多的實踐與研究。本人經驗尚淺,希望得到廣大教育學者和汽車運用與維修教師的指正。
參考文獻
[1] 海珠中路小學課題組·“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優(yōu)化課堂教學”課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廣州教研網http:// www.guangztr.edu.cn
作者簡介
王鋒,專業(yè):汽車運用與維修,工作單位: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