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富蓉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各種傳媒發(fā)展呈現出融合的趨勢,新型媒體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也逐漸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的采訪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就需要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科技發(fā)展趨勢,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適應媒介融合背景的新型采訪形式。
關鍵詞:媒介;融合背景;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創(chuàng)新方法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臺記者
采訪形式的不足
首先,無論是在新舊哪種媒體工作環(huán)境下,都需要電視臺記者在采訪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這樣才利于電視臺取得良好的采訪效果。但是,當前很多電視臺的記者都忽略了采訪前的準備問題,并沒有及時深入地了解其要進行采訪的新聞事件,直接導致了偏離主題的后果,甚至在采訪中不能客觀地看待問題,加入個人觀點,影響整個采訪的真實性。
其次,隨著新媒體的進步和發(fā)展,電視臺對于記者的工作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導致部分記者不能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出現脫隊的現象,造成電視臺記者采訪能力參差不齊的狀況。記者采訪對于其自身的新聞敏感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如果無法及時獲取有效的信息,就會導致信息被別人搶先報道等問題。
最后,受傳統(tǒng)采訪模式的影響,記者的采訪工作也越來越流于形式。在采訪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抓不住重點,導致采訪枯燥無趣,記者和被采訪者無法配合,長久以往就會直接影響電視臺的整體發(fā)展和進步。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臺記者采訪
創(chuàng)新方法
首先,無論是在什么背景或者時間下,都需要電視臺記者始終做好采訪準備工作的心理建設。面對突發(fā)的臨時采訪,也需要有條不紊地整理思路,及時了解被采訪事件的前因后果,對事件作出客觀、真實、公正的采訪。這樣就需要電視臺記者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工作技能,無論是面對有準備的采訪還是突發(fā)采訪,都能從容面對,并且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采訪。
其次,作為電視臺的記者,身負著巨大的社會責任,所以,要求每個電視臺的記者都需要具備高度的職業(yè)素養(yǎng)。記者在平時的采訪工作中具有導向輿論的特點,這就需要其保持正確的人生“三觀”,具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在采訪時呈現出事件的積極方向,不斷地傳播正能量并且成為社會責任的典范。所以,電視臺的記者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修養(yǎng),在采訪的漫長道路上,始終保持純凈的初心,堅持做具有正義感的寫實派記者。在不斷加強心理建設的同時,也需要注重自身的新聞專業(yè)知識,并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為可以制作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高質量電視采訪做出努力。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如果不能緊緊跟隨新媒體的發(fā)展趨勢,不斷地提升專業(yè)技能,早晚都會被時代所淘汰。并且,極強的社會責任感要求記者們要始終秉持廉潔采訪的工作態(tài)度,不能因為利益的誘惑而扭曲采訪的真實性,顛倒是非黑白。這樣不僅助長了不良的社會風氣,也不利于電視臺的整體發(fā)展和進步。
最后,隨著科技水平的發(fā)展和進步,電視臺的采訪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較傳統(tǒng)的采訪方式來說,通過新型的采訪方式,可以提升采訪的效率,縮短采訪時間,還不受采訪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大大降低了采訪成本。傳統(tǒng)的采訪模式,有時會受客觀問題等影響,不能進行連續(xù)的實時報道,也就不能凸顯采訪的中心思想,阻礙了電視臺記者采訪的連續(xù)性。但是,在新型電視臺采訪模式中,就不涉及到類似問題。通過科技手段,創(chuàng)新采訪模式,能促進電視臺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并且,電視臺記者需要熟練掌握當下新興的媒體平臺,例如微信、微博等。不再是單一的電視臺采訪,而是可以通過時下熱門的各種平臺進行采訪工作,使觀眾基礎不斷擴大,從而提高采訪的播放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時代迅速發(fā)展和進步的背景下,媒介融合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新要求下,電視臺對記者的采訪水平也有了新的需求。這就需要記者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轉變老舊的采訪觀念和方式,做出積極的調整,不斷地提升自身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在采訪中做到采訪內容豐富多彩,具有吸引力,采訪方式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不落俗套,播出后更是可以得到大眾的關注和喜愛,從各個方面促進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