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麗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關(guān)于第一學段(低年級1—2年級)的識字要求為:“1600字左右”,寫字量為“800字左右。”低年級階段要注重學生識字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筆者本著識字寫字育人的指導思想,基于字理、閱讀、復習例談識字教學,以激活學生對漢字的興趣與熱愛,為學生走進深度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一、基于字理,追根溯源
漢字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jié)文字,是“音、形、義”的有機統(tǒng)一。從造字法來看,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都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教師可根據(jù)漢字的字理結(jié)構(gòu),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與分類。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也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漢字的記憶,更利于學生掌握漢字識記的方法與規(guī)律,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增強對中華漢字文化的認同感。
片斷一:
師:(板書)”松、柏、樹、枝、材”,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這組漢字之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這一組漢字,都有“木”字旁。
生:都是形聲字。
師:形聲字這個詞你說的好,大家說說形聲字有什么特點?
生:組成漢字的一個結(jié)構(gòu)中,有一個讀音與這個漢字讀音相同和相近。比如:“支”與“枝”讀音相同。
生:“公”與“松”讀音相近。
生:“白”與“柏樹”的“柏”讀音相似,“白”是“柏”的音旁。
師:大家都非常認真地聽了老師介紹的漢字類型。誰還能說說我們學習過或者你認識的哪些漢字也有這樣的特點嗎?
生:情、清、晴、睛。
生:跑、躍、踢。
……
師:大家歸類的非常準確。下面,誰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一段話,把這些漢字組合在一起嗎?
生:松樹和柏樹就像一對好兄弟,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守衛(wèi)在大地上,展現(xiàn)出綠色,他們的樹枝是那樣的蒼勁而有力,他們是森林里最寶貴的木材。
生:我創(chuàng)作了一段識字的順口溜“柏樹與松樹,他們都是樹,一個高來一個矮;柏樹和松樹,他們都有枝,一個長來一個短;柏樹和松樹,他們是木又是寶,因為他們都是棟梁材”。
師:非常精彩,大家不但把這幾個形聲字組成了一段連貫的話,而且這段話都與這五個漢字的形旁“木”有關(guān),聯(lián)想非常合理。
師:今后,在學習漢字的時候,大家可以根據(jù)漢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對漢字進行聯(lián)想和歸類,發(fā)現(xiàn)漢字的魅力和奧秘。
漢字結(jié)構(gòu)優(yōu)美,內(nèi)涵豐富。教師根據(jù)漢字所蘊含的象形文化與意蘊文化有機融合,使學生在觀察和比較中,發(fā)現(xiàn)了漢字之間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促進學生加強了字形、字音、字義與生活實物和實際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漢字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學生感受到了漢字獨有的文化魅力。
二、基于閱讀,積累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應主要來源于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闭Z文實踐主要來自于對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在識字方面認的快,遺忘的也比較快。
因此,把需要識記的字放到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效果則更好。教學中,教師可隨課文識字,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幫助學生建立字詞在音、形、義上的統(tǒng)一聯(lián)系。
例如,在教學《烏鴉和狐貍》一課中。首先,教師以多媒體方式出示動畫片《烏鴉和狐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傾聽和思考整體感知課文,在初讀課文時,教師將重點生字投放在大屏幕上,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遍找到生字,在文中標識出來,讓學生嘗試拼讀,教師在學生一邊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一邊板書出重點生字。然后,組織開展小組朗讀訓練,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重點生字在文中的意義。最后,組織學生開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字出現(xiàn)的整體語言環(huán)境,掌握生字的基本用法。
教師以“朗讀”作為主要教學手段,學生既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更有效識記了重點生字。教師方面既體現(xiàn)了朗讀指導的層次性,也實現(xiàn)了生字教學的梯度性。學生方面在閱讀的過程中,完成了漢字的積累與運用,學會了“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記”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基于鞏固,溫故知新
漢字由19種基本筆畫組成,在識記漢字的過程中,要識記漢字的讀音、寫法和意義。想要讓學生熟練的積累和運用漢字,就必須要引導學生很好的掌握這些漢字的音、形、義,并在反復訓練和復習的基礎(chǔ)上形成良好漢字識記的基本技能。課文在編寫的過程中,對以往學過的字詞等進行復習,且結(jié)合一定的語境進行了復習。教師也要根據(jù)人的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的認知特點,加強對所學漢字的復習,以增加學生對漢字的鞏固。
片段三:《漢語拼音兒歌》
師:請大家用我們學過的漢語拼音,一起讀一讀這些好聽的兒歌。
生:(齊讀。)
師:學了拼音的用途可真大,你看我們可以利用拼音認識很多的漢字。大家看拼音下面的這些漢字,有沒有大家熟悉的一些好朋友呢?
生:小螞蟻的“小”在語文書中的“認一認”中學習過。
師:你可真是火眼金睛,觀察仔細呀,請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看看這首兒歌中還有哪些好朋友是我們在課本中的“認一認”中見過的呢?
生:爸爸的“爸”。
生:魚兒的“兒”。
生:還有“爸爸帶我爬山坡”的“山”字。
生:還有“中秋夜,月兒明”的“月”字。
師:看來大家都記得這些老朋友呢。下面,老師將這些老朋友排成了一排,這一排不要緊,老師不認識它們了,請大家再幫我在這些漢字的上面標上正確的讀音。
師:(教師板書漢字。)
生:(學生標注拼音。)
師:謝謝大家?guī)臀抑匦抡J識了它們??墒?,老師剛才一不小心,把拼音和漢字的順序弄混亂了,請大家重新幫我連一連,將正確的讀音與漢字連接在一起。
師:(打亂順序書寫拼音與漢字。)
生:(對應漢字與生字連線。)
……
師:請大家放學后,在路上的廣告牌、學校的宣傳欄等尋找一下哪些詞語或者句子中有我們“認一認”中的老朋友。
課標中關(guān)于漢字的“學會”的要求是:要做到“讀準字音”和“認清字形”,在此基礎(chǔ)上“了解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確書寫”。教師在熟練掌握教材編寫體例的基礎(chǔ)上,將拼音與識字教學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在讀拼音的過程中認識漢字,在認識漢字的過程中進行漢字復習,學生在讀一讀、找一找、寫一寫、練一練的過程中,加強對所學習內(nèi)容的鞏固。
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識字教學任重而道遠。教師應選擇適切的教學策略,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密切聯(lián)系,構(gòu)建語文識字教學的多維推進路徑,實現(xiàn)學生識字學習的立體認知,激活學生對漢字的興趣與熱愛,為學生走進深度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