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駿毅
月球上坑坑洼洼,荒涼無比,這是探月者登月歸來后說。
月球上住著美麗的仙子嫦娥,還有她的那一只可愛的小白兔,這是古代神話。
行路人對著冰凍的道路和漫天飛雪搖頭嘆息:“路,太難走了。”
孩子對著冰凍的道路和漫天飛雪手舞足蹈:“雪景太美了!”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比魏我粋€事物,都可能有不同的觀察視角和表述角度。對于文章來說,角度就是敘述或描寫事物的落腳點和切入點,換言之,也就是從哪兒寫起。它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文章主題的要求;二是所占有的材料本身所能區(qū)分出的角度。
避俗就新的新角度
文章落筆難,往往指的就是角度選擇難。同樣一件事,敘述的角度如果不是新穎的,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就很難有新意,就會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遺憾。反之,同樣一件事,從一個較新的角度去敘述,就可能收到避俗就新的效果。
有一年我參加“月是故鄉(xiāng)明”征文大賽,寫了《聽月亮》,以聲示形,以動顯靜,寫出了一個別致的帶聲響的故鄉(xiāng)月,獲得特等獎。評委說,《聽月亮》僅憑一個“聽”字而角度翻新、平中見奇。
故鄉(xiāng)的月亮是用耳朵來聽的。
最先是一條黃狗踩月亮的從喉嚨里發(fā)出來的“嗚嗚”叫聲。那一天老屋門前的空地上滿是月光,像落了一層霜的,狗的影子落在地上一蹦一跳的,它是好奇了還是驚惶了才叫呢?狗的叫聲把家里人都引出家門口,說是中秋了,在外地的誰誰誰肯定想家了,早曉得要去接他回家團聚的,于是耳朵里灌滿了思念的話惆悵的話祈求來年的話。孩子們就在月色里跳房子,用樹枝在泥地上畫出規(guī)整的方格子,一格一格跳過去,誰的腳葳了,誰的腳被人踩了,你推我搡滿頭大汗瘋笑一陣。
出門是自留地,種了秋白菜,走百步就見橫著一條河,河對面是大片葦子,墨色一片。秋風(fēng)吹過,葦子搖曳起伏,發(fā)出一種驚天動地的“嘩嘩嘩”聲響。不甘寂寞的蛙聲也來湊熱鬧了,你方唱罷我登場,月光隨著起落的蛙聲微微抖動。河上,偶爾有夜航船經(jīng)過,櫓聲咿咿呀呀,攪碎一河的月光。門后是棋格似的稻田,田與田之間是水溝,溝里的水是滿的,再把月亮沉浸去,閃著魚鱗般的水就滿溢出來了,極輕微地“滋滋滋”淌進稻田里。有人趁著亮月夜貓著腰在釣黃鱔,深一腳淺一腳踏得爛泥田“叭滋叭滋”響。忽然驚叫起來:“蛇!蛇!”剎那間,尖叫,傻笑,跳腳,把一溝的月影弄得亂糟糟的。
——節(jié)選自《聽月亮》(選自《散文選刊》)
《聽月亮》出彩處就是角度新穎。古往今來,寫月亮的文字并不少見,對月抒懷,一向是文人最樂意的,望月,拜月,追月,走月,說月,似乎都是側(cè)重于“形”的描述。而《聽月亮》則是從聽覺角度來敘述故鄉(xiāng)中秋的往事和情感,文中大量運用擬聲詞,模擬各種聲響,如狗吠聲、葦子搖動聲、櫓聲、腳步聲、驚叫聲、蛙聲等,狀“聲”示“形”,栩栩如生地繪出一幅江南農(nóng)村的風(fēng)情畫。盡管寫鄉(xiāng)間中秋情事的文章也有,但從聲音的角度上來描述,《聽月亮》是第一篇。
文意的創(chuàng)新有很多方面,但角度的創(chuàng)新是第一位的。
同中求異
怎樣才能提煉出新穎的角度來呢?一言以蔽之:同中求異。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同樣,寫別人早已寫爛的東西也是沒有價值的。
比如寫“老師的關(guān)愛”,經(jīng)常會寫到的就是老師幫自己補課;自己生病了,老師來探望;碰到困難了,老師幫助自己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獲得成功后,老師鼓勵自己再接再厲等,這樣的寫法也可能寫得文通句順,但在角度上是并不新鮮的,因為如此寫法實在太多了。
老師關(guān)愛自己成長有沒有更新的材料?
小段同學(xué)就想起來了一件事:他原來是一個差生,又很調(diào)皮,是人人見了都頭疼的人物。從上一年級開始到小學(xué)快畢業(yè)時,從來沒有哪個老師拿正眼瞧過他。他沮喪極了,想自己永遠是一個表揚名單上沒有的人,也永遠得不到老師的關(guān)愛的。有一回,班主任病了,臨時來了一個戴眼鏡的代課教師。小段同學(xué)照例在他上的第一堂語文課上,給新來的老師畫漫畫像。他的行為被新來的老師發(fā)現(xiàn)了,小段以為老師一定會火冒三丈,撕掉他的畫,誰知道新來的老師不但不撕他的畫,還夸他有畫畫的天賦,不過畫畫的時機不對,不應(yīng)該在語文課上畫。課后,新來的老師還找他談心,最使他難忘的是“老師摸了一下我的頭”,之前哪一個老師都是討厭他的。小段同學(xué)很感動,以至回到家里,媽媽讓他把頭洗一洗,他說什么也不肯,因為那上面有新老師的“手溫”呢。這件事的前因后果大致這樣,從哪個角度上來寫呢?小段想,我就從“老師摸了一下我的頭”這一角度上來寫,采用倒敘手法,先寫不肯洗頭的原因,再倒敘自己不被老師關(guān)愛的事由,著重描述被老師摸了一下頭的感覺。這樣的角度有別于他人寫老師的切入角度,既精細,敘述也合乎情理,真實感人。
由此可見,一篇文章的角度并非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它是對已有材料的再思與分析的結(jié)果。多動點腦筋,竭力避開他人可能會寫的角度,把切入角度磨得小一點、細一點、精一點,應(yīng)該是可以做到的。
“偏偏是——”是個半命題作文?!捌笔歉痹~,強調(diào)對某人某事的側(cè)重。羅玉晗同學(xué)填寫“她”。那么,為什么側(cè)重寫“她”?作者選取一次800米的賽事,把瘦弱得像一根蘆葦?shù)摹八蓖频阶x者面前,以欲揚先抑的手法寫她的自信,突出了文“意”:所有的花只要想綻放就都是能夠盛開的。本是一件尋常事,但因為有了“揚”和“抑”的轉(zhuǎn)換、巧于對比的敘述角度,我們不僅認(rèn)可了“偏偏”的合理性,而且為文章平中見奇的切入角度叫好!
偏偏是她
我絕對沒有想到女生組跑800米的報名者中會有她,怎么偏偏是她?!
學(xué)校運動會報名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我們班女生只有體委一個人報800米,可是昨天練跑時把腳崴了。老師顯然有些失望了。800米,操場上要跑4圈呢,這是我們女生最怕的競賽項目。
真的沒有人敢去跑800米嗎?老師顯然有些失望地最后掃了全班一眼,然后還是帶著一線希望說,我希望還有女生參加800米比賽的。
我沉下了頭,在所有田徑賽中,我最怵的就是這800米,在操場上跑4圈還不把人累死!
全班又是一陣難堪的沉默。拿我們寫作文最喜歡形容“靜”的夸張句來說,“掉一根針都能聽見聲響”。
“我報名,800米?!北澈髠鱽磔p輕的卻是肯定的報告。
我轉(zhuǎn)回頭,驚訝得張大了嘴,好像忽然看見太陽變成了月亮:哇,竟是“蘆葦”!
蘆葦長得瘦瘦的,看上去柔弱得就像一陣風(fēng)就能把她吹倒了,說話柔聲細語,不過她很少說話。她就像班里的一個影子,有她不多,沒她不少。
蘆葦跑800米,和別班的強手去比,在同學(xué)們看來這似乎就是搬個梯子要上天了。
我不屑地看了蘆葦一眼。她卻又一次舉起手,顯然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地說:“我報名!”
老師在參賽報名表上記下了她的名字。
我怎么也不會想到跑800米的偏偏是蘆葦!
然而,蘆葦認(rèn)真起來真的讓我吃驚。那天,我早早來到學(xué)校,一眼就看見空闊的操場上,一個瘦弱的身影循著操場一圈又一圈跑著。她比太陽起得更早,我看見她時她已經(jīng)跑得滿頭冒熱氣了。
我跟上蘆葦,笑著問她:“你怎么想起跑800米的,你能比得過其他選手?”
“我想試試,”蘆葦邊跑邊喘著粗氣說,“重在參與嘛?!?/p>
到了校運動會那天,蘆葦分在了800米A組。那一組盡是強手,有七班跑得最快的,人稱“非洲羚羊”;有十二班長得最高的,1米85的個子,腿長跑起來有優(yōu)勢;還有十五班的選手是小學(xué)田徑隊的尖子……我們班偏偏是她,蘆葦!
蘆葦估計也是“重在參與”了。我們幾乎都不對蘆葦抱什么希望,不抱希望也就無所謂失望,大家都陸陸續(xù)續(xù)回教室里去了。只有少數(shù)幾名同學(xué)留在操場上當(dāng)“啦啦隊”。
不一會兒,有同學(xué)飛跑回來,一邊跑一邊喊:“第四名!我們班得了第四名!”
蘆葦竟得了第四名,而且是戰(zhàn)勝了七班的“非洲羚羊”!
蘆葦滿頭大汗回來了,對大家笑笑,然后默默回到座位上,好像獲得第四名的不是她。
我忽然想起一早就在操場上訓(xùn)練的她,一圈一圈跑著。
偏偏是她,其實并不“偏偏”:所有的花只要想綻放就都是能夠盛開的。
新穎的角度來源于對生活的潛心思考,比別人多看一點,多想一點;還要學(xué)會比較,此事物與彼事物的比較,此角度與彼角度的比較;抓其一點,不及其余,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