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
在《談手機攝影中的創(chuàng)意手法(上)》-文中介紹了手機攝影中常用的1 2種創(chuàng)意拍攝手法,本篇繼續(xù)介紹一些攝影中的創(chuàng)意手法。
13
氛圍
氛圍指周圍的氣氛和情調(diào)。畫面中的氛圍指通過圖片展現(xiàn)的拍攝現(xiàn)場的某種氣氛或者狀態(tài),這種氣氛或狀態(tài)往往也是拍攝者想讓觀者看到或者感受到的。圖25拍攝于傍晚的游艇碼頭,通過拱形的框架突出夕陽下碼頭的落日氛圍,讓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圖26拍攝于第十八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主會場,舞臺表演區(qū)投射出來的光束很好地渲染了畫面的氛圍,同時交代了圖片拍攝現(xiàn)場的實際狀態(tài),遠處的人物以剪影形式出現(xiàn),既豐富了畫面又不干擾畫面中的氛圍感。
14
黑白
黑白照片相對于彩色照片來說因為少了色彩的因素而顯得更為純粹。在拍攝一些特定的內(nèi)容的時候可以考慮黑白效果。拍黑白照片可以先拍成彩色的,然后利用后期修圖工具把照片調(diào)成黑白,也可以使用手機拍照模式里的“黑白模式”直接拍攝。圖27、圖28兩幅圖片中的物體都是較為破舊且本身色調(diào)相對單一,因此直接做了黑白的處理,從而表現(xiàn)一種歲月的滄桑感和一定的藝術(shù)氣息。
15
剪影
剪影往往需要在強光下進行拍攝,從而展示出人物或者物體的輪廓。那么,如何用手機拍攝一張精彩的剪影照片呢?首先就是要找到一個有趣的主體,然后面向有光的地方進行拍攝。日出和日落等自然光固然是拍攝剪影照片的最佳選擇,但如果不能在此時間段進行拍攝,也可以想辦法來“制造”剪影,即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光源。比如在室內(nèi)拍攝時,可以把主體放在窗前或臺燈前面逆光拍攝,這樣也能輕松營造剪影效果。圖29為初春傍晚時分拍攝的村落中的兩棵樹,拍攝時對著遠處的天空測光,樹木及下方建筑以剪影形式呈現(xiàn),烘托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感覺。圖30拍攝于某公司年會現(xiàn)場,兩位小朋友趴到T臺的盡頭觀看演出,臺上明亮的燈光將小朋友的輪廓剪影勾勒出來,雖然看不到孩子的表情,但能想象到他們專注和投入的神情。
16
光軌
光軌即光的軌跡,一般是利用長時間曝光拍攝移動的燈光而形成一條條的亮光,光軌具有絢麗的色彩和動態(tài)的視覺效果。在使用相機拍攝時可以將相機固定到三腳架上后設(shè)定手動M檔,站在高處將相機面向車水馬龍的城市道路,利用長時間曝光形成光的軌跡。當然光軌不僅可以是車燈或者燈光的軌跡,也可以是其它具有光亮的物體,比如說星光的星軌等等。手機也可以拍攝出光軌的照片。圖31為手機拍攝的圣誕樹上燈光的軌跡,拍攝時將曝光時間設(shè)定為5s左右,同時將手機做環(huán)形運動從而形成畫面中的光軌。圖32同樣為手機拍攝的光軌,曝光時間為1/17s,拍攝時手機做小幅度的移動從而形成畫面中的效果。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使用三腳架將手機固定,這樣拍攝出來的圖片畫質(zhì)會相對好一些。
17
對角線
將要拍攝的主體沿畫面對角線方向進行放置,這可以產(chǎn)生極強的動感,同時也極具縱深效果,有助于強化畫面的視覺張力,使畫面更舒展。圖33拍攝于秋分節(jié)氣的當天,眾所周知,秋分節(jié)氣與往日不同,是晝夜平分,說到這里大家知道作者的用意了吧?知道你的照片為什么自己心里明白,別人看不懂了吧?說攝影師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不夸張,否則即便是你知道對角線構(gòu)圖、明暗對比、陰陽結(jié)合、動靜相宜又有何用?圖34利用對角線的構(gòu)圖,將黑暗的天空與亮著彩燈的建筑一分為二,正所謂“你是夜空里最閃亮的那片樓”。
18
虛實
虛實其實也是一種常用的對比形式,通過虛實的對比可以讓觀眾的視線集中到清晰的物體上面,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在數(shù)碼單反的拍攝中經(jīng)常使用大光圈來達到這種效果。現(xiàn)在很多手機也都有大光圈功能,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光圈,但也有不錯的虛化效果。另外,在手機攝影中也可以利用一些技巧來實現(xiàn)大光圈效果。如圖35中將對焦點放到前面的門票上,遠處的沙漠由于距離太遠而產(chǎn)生一定的虛化,但這并不影響觀眾對景點的識別。圖36中同樣是將對焦點放在前面的櫻花上,人物雖然距離手機不遠,但由于其處于運動之中,因此人物產(chǎn)生了虛化從而突出了美麗的櫻花。
19
空間感
對于城市風光或者建筑的構(gòu)造我們都可以使用俯拍或者仰拍來增加空間感,用俯拍來拍攝城市風光能更好的展現(xiàn)城市的宏偉視角,用仰拍來拍建筑能使建筑顯得更加高大。圖37采用俯拍的視角,將整個樓層的空間在畫面中呈現(xiàn),同時樓層終點處的空白將人物安排其中,既豐富畫面同時又是視覺引導(dǎo)的一個終點;圖38站在博物館內(nèi)向外拍攝,利用館內(nèi)的燈光線條增加畫面的空間透視感,亮處的大門既是空間的終點又起到襯托人物剪影的作用。
20
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是攝影中一種采用兩次或者更多次曝光、然后將這幾個畫面重疊起來組成單一照片的技術(shù)方法。由于各次曝光的參數(shù)不同,最終呈現(xiàn)的照片也會產(chǎn)生獨特的視覺效果。圖39拍攝的是舞蹈培訓(xùn)處彩色玻璃上跳舞的人物,同時與窗外的柵欄進行二次曝光,表達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寓意。圖40將雨中的場景與玻璃上的水珠進行曝光合成,組成了一幅身臨其境的油畫般的視覺畫面。
21
新視角
這里的新視角指打破常規(guī)的觀看角度,采用俯視、仰視等特殊視角看到的畫面。這種新視角正是因為它的角度非常規(guī)所以才顯得更具特點和吸引力。如圖41中采用俯視的角度拍攝,將整個螺旋樓梯拍到畫面之中,樓梯的盡頭是另一位拍攝者,與拍攝此畫面的攝影者形成呼應(yīng),同時俯視的角度增加了畫面的縱深感和空間感。圖42拍攝于當?shù)氐囊粋€集市上,不銹鋼的大鐵鍋將周圍的人物映射其中,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凹透鏡的效果。
22
圖案化
圖案是指有裝飾意味的花紋或圖形。這里說的圖案化是指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具有裝飾意味的畫面或者局部并將其用影像記錄下來。圖43、圖44均為仰視角度拍攝的裝飾性燈具,因為角度的選擇這兩幅畫面均呈現(xiàn)出極強的圖案感,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圖43畫面中對稱的感覺更強,而圖44中均衡的感覺更強。
23
心情
一幅照片的“心情”往往傳達的是拍攝者當時的心境,拍攝者通過畫面中元素或人物的刻畫來表達自己的“心情”,這種“心情”往往也是作者想要觀眾通過畫面感受到的。圖45拍攝者居高臨下,視角新鮮,抓住一個過路行者的瞬間,讓其成為自己的化身,從而把自己置身到社會空間,不僅讓人感受到孤獨的身影,更讓人感慨人生匆匆??吹某雠臄z者對畫面的構(gòu)成十分講究,墻面的幾何分布給人形式上的美感,左側(cè)的樓宇間的空隙處理的非常精準,既讓畫面產(chǎn)生了立體感、層次感,又讓后面的紅色塊使觀眾的視覺產(chǎn)生興奮。圖46中一位外出歸來的女士看到曾經(jīng)的菜園變?yōu)楦邩堑牡鼗镁脹]有離去,不知她心中更多的是些許的無奈還是對未來新建住宅的向往。
24
全景
這里的全景指的是利用手機的全景模式拍攝的橫向或縱向畫幅比較長的圖像,這種圖像的優(yōu)勢是能展示更為宏偉的畫面,且展示的視角可以接近180°,給觀者一種氣勢恢宏的畫面感受。圖47是站在卓爾山上拍攝的祁連縣城全景。隨著手機拍攝功能的日益強大,很多時候手機也可以拍攝出畫質(zhì)非常好的攝影作品。圖48是利用手機全景模式拍攝的青海門源油菜花海,大面積的花海適合采用全景的方式來表現(xiàn),同時藍天白云與金黃色的花海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現(xiàn)出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卷。
25
自由發(fā)揮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有一句話是“無招勝有招”,指的是功夫達到至高境界,可根據(jù)對方招數(shù)隨意使出高妙的破解招數(shù),或者自己無招,對手想破招都無從破起。其實攝影也是如此,當你掌握了一定的攝影技能之后,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構(gòu)圖模式或者教條的攝影講義等,可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拍攝自己感覺“舒服”的畫面,這種“舒服”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無招”,如圖49、圖50。
啰啰嗦嗦地說了這么多,做一個小小的總結(jié)。
取景和構(gòu)圖,是拍攝前首先要做的。無論是拍紀念照還是創(chuàng)作,這兩項可以說決定著“產(chǎn)品”的 “形象”, “形象”通俗點說就是 “模樣”,說到“模樣”都會恍然大悟,也就是說拍的好看。其次,創(chuàng)意也要在完成畫面前確定好,一幅照片有沒有創(chuàng)意或者說有沒有好的主題,往往對畫面最終的效果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一幅沒有創(chuàng)意、沒有特點的照片想必不會留住讀者視線,顯然你的意圖或思想就得不到傳播,產(chǎn)品就會變成“次品”。
希望以上根據(jù)筆者平時拍攝和理解歸納的手機攝影創(chuàng)意手法能帶給大家一點啟發(fā),幫助大家拍攝出自己滿意的攝影作品。當然有說的不到位或者不對的地方也敬請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