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瑜玲
【摘要】本文是筆者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經驗總結。筆者認為,育人工作不應該過分講究工作技巧,而應該從“心”出發(fā),“三先行”“二延續(xù)”。所謂的“先行”,就是在學習班主任工作方法之前應該具備的或者應該努力修煉的素質,具體說來有“人格先行”“愛心先行”“責任先行”。所謂的“延續(xù)”,指的是班主任不因學生離開班級或校園而終止對學生的教育,具體說來有“延續(xù)關心”“延續(xù)教誨”。
【關鍵詞】育人工作;三先行;二延續(xù)
筆者自2001年7月參加工作至今,常年擔任班主任。多年的班主任生涯,給了筆者極大的收獲與感慨,這些育人經驗,總結起來就是:“三先行”“二延續(xù)”。
一、“三先行”
所謂的“先行”,就是在學習班主任工作方法之前應該具備的或者應該努力修煉的素質。具體說來有以下三點。
1.人格先行
教師是必須有高尚人格的職業(yè),尤其是班主任。所謂“欲先正人,必先正己”,育人工作者沒有人格魅力,如何讓學生服從自己的管教?高尚的人格是巨大的磁鐵,能夠緊緊吸引學生的思想行為向上向善,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心力。對于學生來說,教師高尚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燦爛的陽光。
在擔任班主任期間,我總是自內而外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提醒自己修養(yǎng)師德品質、完善師德形象,首先在人格上感染學生?!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道德品質、工作態(tài)度、生活態(tài)度,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心靈。言傳身教這種特殊的育人效用,使為人師表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徑,也是教師樹立崇高威信的前提條件。當我還在中學就讀之時,曾見一同學頂撞政教主任:“你要求我們學生不能遲到,你還不是經常沒到?”參加工作后,這一幕常在我腦海浮現,警醒自己:你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2.愛心先行
班主任管理教育學生,不應該如寒冬般冷酷,也不應該濫用所謂的“恩威并施”的技巧,而應該對學生有發(fā)自內心的愛。這種愛不是父母對兒女之愛,雖然二者都希望孩子學好、成才。因為父母對兒女之愛是帶著血緣關系的唯一的、排他的愛,而育人工作者對學生之愛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博大的、平等的愛。也正是因為這一區(qū)別,所以要求班主任在面對全班幾十位學生時,能夠有堪比大地的愛心。
擔任班主任期間,我總是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認識班上的每一位學生,事無巨細,不分伯仲,要讓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我內心的真誠的關懷。雖嚴格管理,而愛心先行。
班主任管教問題學生的次數更多,面對這些學生,如果只是一味地呵斥或動輒叫家長來校,絕對不能使之信服,更別提轉化他們。只有愛心先行,使之知道老師管教他們的良好的出發(fā)點,老師的言語才能融進他們的內心,老師的處理方式才能使他們信服。
3.責任先行
有無高度的責任感是衡量一位育人工作者是否合格的標尺。沒有責任感,則工作馬虎應付,對學生沒有要求,最終班級缺乏凝聚力而學風渙散。有高度的責任感,則隨時會受之鞭策,不敢有絲毫懈怠。教師的責任心不是在轟轟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中體現。保持對工作愉悅、專注的態(tài)度,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以高度的責任心,去創(chuàng)造高水平和高質量的工作成果。
我很慶幸自己剛參加工作之時遇到了幾位有著高度責任感的班主任,他們對班上的每一位學生盡心盡責,誨人不倦。在他們的濡染下,我也傾盡全力做好工作。比如每一年我都堅持對城鎮(zhèn)的學生不少于四次的家訪,對來自鄉(xiāng)村的學生不少于兩次的家訪。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走遍了縣城各個大街小巷,走過了鄉(xiāng)鎮(zhèn)許多鎮(zhèn)墟農村。就像我2017屆的某位學生,如果你只是在學校與他接觸,根本不知道他的家庭情況。去到他家,你會被那已經腐蝕了一截的家門所驚訝,你會被他那智障的母親所震驚。只有盡責去家訪,班主任才能充分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才能更貼近學生的心靈。
二、“二延續(xù)”
所謂的“延續(xù)”,指的是班主任不因學生離開班級或校園而終止對學生的教育。師生一場,情緣終生。具體而言,有如下“二延續(xù)”。
1.延續(xù)關心
班主任當然要關心學生,但是這關心不應該只有一至三年的保質期,不應該存在“把這批學生送走就萬事大吉”的心理。學生是活生生的不斷成長的人,不是工廠車間流水線上的產品。他在你的視線里,你要負責引導他成長,他離開了你的集體,你也要關心他的成長狀況,適時進行了解,恰當給予關心。
我對每一位已經畢業(yè)的學生,都會通過電話、QQ及空間、打聽、見面、微信及朋友圈等方式,了解他們的動向。遇到有必要介入的情況,會與他們交流。比如指導他們如何適應高中及大學生活、如何處理同學關系、如何選擇職業(yè)、如何開展工作,甚至還有如何處理戀愛關系、如何經營婚姻生活。有一位學生的兒子發(fā)燒了,我因擔心她作為年輕媽媽不懂應付,還給她一些嬰兒發(fā)燒的護理建議。這種對學生關心的延續(xù)已經惠及“徒孫”了。
有無延續(xù)關心的效果,可以從一個細節(jié)看出:我的學生,不管畢業(yè)多久,向他人提及我的時候,稱我為“我班主任”;大部分老師的學生,畢業(yè)之后,向別人提及老師的時候,稱之為“我初中的班主任”。這一稱呼的區(qū)別讓我十分感動。學生也沒有仔細衡量,脫口而出。恰恰是這未經斟酌的稱呼,自然流露出了學生終生對我的認可。
2.延續(xù)教誨
“一日為師,終生為師”。育人工作決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就讀時期,在學生畢業(yè)之后,我們仍然要指引他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因為我們培育的不僅是在校期間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的學生,更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對國家、社會、家庭有益的充滿正能量的公民。基于我們在學生中學階段積累起來的魅力與信服力,我們對學生教誨的延續(xù)往往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比起學生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更為有效。
比如我2008屆學生吳某,2015年大學畢業(yè)后留在廣州,但是工作態(tài)度懶散,換了幾個公司都干不長久。我2016年得知這一情況后,趁著暑假去廣州探親的機會,特意找吳某吃飯并交流。交流過程中,我以老師的身份、姐姐的口吻責備之。吳某看到自己都已經離開初中8年了,班主任還沒有停止對自己的教誨,感動于班主任對自己無期限的關愛,當場流下眼淚并表態(tài):一定端正態(tài)度,積極面對生活。其后,我還通過其他途徑了解吳某的動態(tài),目前他已在職場升職。
育人工作不是技術活,她需要你有高尚的人格、奉獻一顆愛心、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她沒有保質期,需要你無期限地關心學生、教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