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一、把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
目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著許多不良習慣。一些學生寫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跡很難讓別人看懂:添字、漏字、錯字、漏掉數字或運算符號、點錯小數點,也常有發(fā)生。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后也不檢查驗算。有些學生做作業(yè)不善于獨立思考,抄襲別人的作業(yè)。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yè)中做錯的題目,不找原因及時糾正,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
二、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在作業(yè)與考試中,我發(fā)現許多學生做錯題目的原因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如在計算中把運算符號看錯,抄錯題目,背錯乘法口訣等,在解決問題中一些關鍵詞語被忽略或者沒看懂,致使學生造成解題差錯。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對學生審題能力進行培養(yǎng)。所以我在學生解答應用題時,首先讓學生認真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也是培養(yǎng)審題能力的開始。然后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在這個基礎上再列出算式計算。學生容易遺忘,我就隔三差五讓他們背乘法口訣,時不時來點口算過關。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又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yǎng)成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所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這學期以來,我驚喜的發(fā)現,孩子們變得活潑了,學生都敢于提問,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是,我卻常??吹竭@樣的鏡頭:當一個學生的發(fā)言未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的舉起了手,大聲嚷嚷:“老師,我來,我來......”“老師,喊我,喊我”“嗯嗯......”當我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嘆氣起來,垂頭喪氣,根本顧不了聽講;當我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旁若無人的干著自己的事......凡此種種,不由得讓人深思。
自古以來,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和品質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無不強調“聽”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躍的數學課堂里,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fā)言,才能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的進行。所以,我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孩子們的聽課習慣,我會時不時讓孩子們重復我和同學的話,“剛剛老師問了一個什么問題?”“剛剛某某同學是怎么回答的?”對認真聽講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加以強化,而對于不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給與糾正,必要時還給與適當的懲罰。一開始懲罰的學生較多,漸漸的認真傾聽的學生多了,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在聽的過程中更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會對人的全面素養(yǎng)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會傾聽,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真誠處事,學會了關心,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
四、培養(yǎng)學生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yè)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我認為學生的作業(yè)最能反映出一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我認為良好的作業(yè)習慣應該包括:態(tài)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chuàng)見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所以,在平時的作業(yè)中,可以經??吹轿业囊恍┡Z:“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呀!”、“解得巧,真聰明”、對于那些質量特別差的作業(yè)本,一開始,幫他們擦掉重寫,盡量的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澳銣市?!”“你的進步很大,因為你付出勞動?!薄翱吹侥阍谶M步,我萬分高興,希望你更上一層樓?!边@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充滿了希望。從而會使逐漸產生要寫好,否則會辜負老師的希望。除此我在學生的作業(yè)書寫、格式以及算理過程中嚴格把關。我常跟學生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對于學生由于粗心出錯,首先要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在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點。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和細心交朋友!”、“你的字寫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確率,哪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細心一些,準行!”這樣,一方面不打擊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糾正不良傾向,培養(yǎng)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經過這一學期的努力,現在這兩個班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大有改觀,當然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重慶市奉節(jié)縣青蓮鎮(zhèn)青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