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媚
【摘要】《磁鐵與我們的生活》是磁鐵系列課程的最后一節(jié)課,在教學中不僅要幫助學生復習總結前面的知識,更要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將所學到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在課堂中,老師傾向于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思考與交流來開拓思維、固化知識,并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條件。
【關鍵詞】磁鐵與生活;思考與交流
一、通過對比式教學引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1.發(fā)散性思維之對比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先通過復習的方式總結了之前學過的有關于磁鐵的性質與特點的內容,然后才開始教授拓展內容,在拓展教學中,老師利用對比式教學會使學生注意力更專注、思維空間更開闊的特點,在引導學生去回憶或尋找生活中與磁鐵有關的事物后,通過提出問題“那有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替代磁鐵完成磁鐵的任務呢?”引導學生產(chǎn)生一題多解式的發(fā)散性思維方式,通過對比磁鐵與其他事物的效用的異同,不僅做到了知識的再復習,更能促進學生將所學轉換為可用,之后再遞進式進行深一步的對比,對于“有哪些?哪個好?好在哪?”這一系列的問題進行解析,這一對比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有興趣自主歸納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驗證,這有利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養(yǎng)成多思、多問的好習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發(fā)散性思維之反向思考
當學生在接受前一個問題的想法思路后,老師立刻又拋出了一個問題“那又有沒有什么事情是磁鐵可以做到但是沒有使用磁鐵做的呢?”這一問題與前一個問題思路相反,可以有效地發(fā)掘學生的反向思考能力并以此來促使學生轉換思維模式。通過不同角度的思維訓練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思維活躍性,以致達到在以后對于一類的問題可以自然而然地多角度思考,促進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而在問答過后,針對學生的答案,筆者再次與學生一同歸納磁鐵與其他東西在被使用時的各自的優(yōu)劣點,然后在對比分析后引導學生總結為什么不用磁鐵的問題。通過頻繁的對比式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辯證思維的雛形、進一步開發(fā)發(fā)散性思維。
二、通過交互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1.思維交互之平等
在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思維和能力,而不是簡單的填鴨式的教學,要做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與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營造輕松平等的學習氛圍。而在對比式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積極創(chuàng)設師生相互質疑的情景,促使學生和老師之間更深層的信息交互,讓教師更容易明白學生內心的疑問與迷惑,并加以解答。更進一步的平等是教師在思維上的引導而不是直截了當?shù)拿枋?,“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老師在開放平等式的教育中應該做的只是指路者,而踏上路的應該只有學生自己,不能直接將固化的思維方式直接展現(xiàn)給學生,應該是讓學生知道要向哪里想,然后要想什么該有他自己的空間。
2.思維交互之合作
在對比式教學過后,老師先以磁懸浮列車為例,通過介紹磁懸浮列車的原理與優(yōu)勢來引導學生想象,并啟發(fā)學生利用所學過的知識能不能以磁鐵為基礎想象出更便利有用的東西來。而在這一進程中,老師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組織教學,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小組中的每一個人都向組員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將這些想法做出取舍與相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在互相的分享交流中互相學習。大型的思維碰撞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廣度可以有更大的提升,更何況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引起天馬行空的強大的想象力,而這種想象力恰恰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而在合作的過程中不同個體之間不同的思維就會導致學生對于自己想法辯護的行為產(chǎn)生,而這種辯護可以使學生整體的思路更完善,教師只需要在其中調控氛圍,讓學生之間能夠更有利的思維碰撞。
3.思維交互之表達
在小組的討論之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代表的方式進行思路想法的表達,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夠不脫離話題并自主梳理思維,更重要的是表達想法可以比較直接地將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與偏向展現(xiàn)出來。要知道,再好的思維都需要依托現(xiàn)實基礎印證或展現(xiàn)出來才有用,而對于小學生來說,表達是一種能在短時間內逼迫學生整理思維并轉換的方式,而在這過程中,也需要組員的一同整理,在這個過程中,就無疑能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順便還能夠幫助學生能夠有效梳理之前課程與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
4.思維交互之評論
在小組分享之后,鼓勵不同組的學生互相質疑所持有的思路,讓學生之間展開一場大型的“天真”實驗辯論,讓學生在質疑與回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維漏洞或知識盲區(qū)。而小孩子不服輸?shù)男睦砀鼜?,在其中教師需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因為過于激動而偏激說謊,要建立良好的交互平臺。
在小學科學教育中,老師應該通過激發(fā)興趣,觀察指導等方式去為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思維模式,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有主動性,將思考的權利交還學生,培養(yǎng)學生善于質疑與追尋的科學素養(yǎng),這將會是他們人生最寶貴的一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