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洪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兩個重要的部分。我曾把閱讀課和寫作課獨立成堂,結果造成“孤軍作戰(zhàn)”,學生厭煩寫作課,而且有的學生閱讀能力較強,但作文能力平平。究其原因,我認為只有一個:練筆少。讀和寫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的。教師要把寫作訓練帶進閱讀課堂,加強學生訓練,讓學生在寫中鞏固閱讀的知識?!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庇纱丝梢?,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讀寫結合,進行讀寫聯(lián)動。下面我以課文《一夜的工作》為例,分析如何進行讀寫聯(lián)動,提升學生寫作的底蘊。
一、案例主題
“讀寫聯(lián)動”是指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加強閱讀是重要的,從讀中學寫更是重中之重。加強讀寫聯(lián)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發(fā)現(xiàn)典型處,設計寫的訓練;尋覓對話處,增加寫的訓練;借助關鍵處,拓展寫的訓練;抓住空白處,擴展寫的訓練;關注語言特點,進行寫的訓練。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
《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陪同總理審閱稿件,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頌了總理不辭辛苦的工作精神。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有:一是使學生受到總理偉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導學生學會通過生活小事和平實的語言展現(xiàn)人物的高尚品質。基于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背景,學生對周總理生平知之甚少,只通過電視、電影或書籍有一些感性認識且比較初淺,他們很難與作者產生感情共鳴。因此,豐富學生的課前感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尤為重要。
三、案例過程
1.精讀感悟,入境悟情
教師在學生找出中心句“他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后,讓學生找出體現(xiàn)周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的句子作批注,并用PPT出示自學的方法:(1)先找出有關的句子,細讀細想;(2)想想你是怎么樣看出來的;(3)抓住關鍵詞語,并做上記號;(4)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些詞句的。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周總理的“工作勞苦”?生:“總理見了我,指著寫字臺上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一尺來高”“一疊”“今晚上”說明工作繁重。師:找出表現(xiàn)周總理審稿過程中的表示動作的詞(看、畫、想、問),這些動詞說明了什么?生1:表示動作的詞是“看、畫、想、問”,這些詞說明總理工作認真。生2:說明總理工作一絲不茍。生3:說明總理對工作很負責任,非常認真。師:這些句子的順序能調換嗎?為什么?生:不能,因為這些詞是表示動作先后順序的,是連貫的。師:沒錯,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某一個場景,讓我們也來嘗試抓住人物的動作描寫寫出人物的特點來。如某一同學放學的情景、回到家的情景……
學生寫作后交流。
生:隨著老師的一聲下課,鄧立德同學一邊站起來,一邊用雙手胡亂地收拾課本、練習本等,隨手放進抽屜,一轉身沖出了教室。師:這個同學真性急。生:我放學回到家,隨手把書包往沙發(fā)上一扔,就直奔冰箱,拿出一罐旺仔牛奶,咕咕地喝了起來。師:真美味啊……
在這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沒有教師繁瑣的分析講解,只有學生探究性的閱讀、個性化的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內容,同時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研討時,我又用PPT出示了周總理1974年3月26至27日的工作日程表,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描繪的只是總理一夜的工作,其實每一個夜晚總理都是這樣不辭辛苦地工作的,進而使學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得以升華。教師這樣點撥引導,把積極接受學習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避免了學生學習“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真正發(fā)揮了師生的主導和主體作用。
2.拓展訓練,課外延伸
師:看到周總理動人的一幕,作者心潮澎湃想了很多,說了很多。此時此該刻你又想到了什么?又想說什么呢?
學生寫后交流
生1:在生活上低標準要求自己,在工作上一絲不茍,認真負責,不辭勞苦,這就是我們的周總理!我為祖國有這樣一位總理而自豪!生2:敬愛的周總理啊,您每一份文件都親自過目,認真批閱。這種鞠躬盡瘁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您想的是國家,做的是為人民,唯獨沒有想自己。我作為一名小學生,要向周總理學習,學習上必須刻苦,生活上必須簡樸,要珍惜時間……師:在我們生活的身邊哪些人是值得我們崇敬和愛戴,你又想對他們說什么呢?……
老師在引領學生進行閱讀感悟時,要讓他們看見課文描寫的人物形象,要通過引領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仿佛看見活生生的主人公就在自己面前。這樣,他們的學習激情和興趣就能被充分調動起來。
3.作業(yè)布置
(1)課后搜集更多有關周總理感人的故事,結合課文以《我眼中的周恩來》為題寫一篇小練筆。(2)讀一讀李瑛作《一月的哀思》和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里?》這兩首詩歌……
這一環(huán)節(jié)讀寫遷移,學有所用。讓學生課后搜集更多有關周總理的感人故事,結合課文以《我眼中的周恩來》為題寫一篇小練筆。這樣讓學生結合課文,學習文中表達真情實感的方式來說真話,既鞏固了課文的學習,又讓學生深刻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了讀寫聯(lián)動。課堂教學的時間是短暫而有限,教師應利用學生的興趣,把有限的時間延伸到課后,適當拓寬學習渠道,讓學生在課后進一步搜集有關周總理的閱讀(音影)資料進行交流。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分析與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勵他們展開想象,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中課文的內容特色,本著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的目的,設計了多樣化的寫作訓練,如仿寫句式、想象擴寫、讀寫遷移等。在仿寫句式時,學生不但習得語言,掌握句式,還能更深入理解動作描寫的作用,體會到周總理工作認真、一絲不茍的情感。同時,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進行了讀寫結合,安排學生小練筆。寫的練習,對教師課堂上過多的“講”和過繁的“問”有一定的制約作用。而恰當、巧妙、及時的練習也能將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調動到學習中去,有利于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有利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讀寫聯(lián)動”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和寫作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閱讀有利于寫作,寫作也需要閱讀。只要教師教會學生在“萬卷書”中不倦遨游,在“筆墨”之中辛勤耕耘,就一定會建好“讀寫聯(lián)動”這座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