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源
草木凋零,風(fēng)雪侵襲,寒冬又一次不容拒絕地來到我們身邊。除了鉆被窩、吹空調(diào)、暖熱水袋,還有什么可以幫助我們度過這漫漫的寒冬臘月呢?當(dāng)然是書啦!它不僅是精神食糧,給你能量,更是光源,讓你溫暖。本期我推薦的這六部經(jīng)典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diǎn),那就是都充滿了濃濃的溫情,特別適合寒假閱讀。在《我的爸爸叫焦尼》中,可以賦予你成長的勇氣;在《小貓頭鷹》中,你會找到相似的自己;你會在《下雪天》找到那年冬天的記憶……讓我們一讀為快吧。
《我的爸爸叫焦尼》
作者:波·R·漢伯格
譯者:彭懿
讀這個故事,你一定會哭,但你更應(yīng)該笑。因為這個叫狄姆的男孩,面對無奈,依舊懂得感恩、懂得擁抱生活、盡情快樂。不得不說,有時候孩子也是我們最好的生活指導(dǎo)老師。
狄姆的爸爸媽媽在一個秋天分手,看起來并不是很和平,因為一直到冬天,他們依舊連個照面都不愿意打。他們寧可把小小的狄姆孤單地留在站臺上,也不愿意為他們共同的孩子去完成一次不計前嫌的短聚。但或許,事實(shí)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他們只是不愿在孩子面前粉飾太平,覺得男孩更應(yīng)該坦蕩地接受現(xiàn)實(shí)罷了。爸爸媽媽,已是兩家人……
彭懿的翻譯,文字平緩溫和,卻靜水流深,讓我們體會到了平靜之下深切的憂傷與流淌的溫暖。
《小貓頭鷹》
作者:馬丁·韋德爾
譯者:林良
一天晚上,三只小貓頭鷹醒過來,發(fā)現(xiàn)媽媽不見了。在等待媽媽的過程中,三只小貓頭鷹小心翼翼地從溫暖的樹洞挪出來,他們各自為陣,秀秀站在粗樹枝上,皮皮站在細(xì)樹枝上,比比站在老藤條上。畫中有一個遠(yuǎn)鏡頭,深遠(yuǎn)的夜色中三只小貓頭鷹望眼欲穿的樣子,真讓人心生感佩。
三只可愛的小貓頭鷹代表了三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因為年齡不同,他們對同一件事情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馬丁·韋德爾有出眾的理解力,他用富于同情的溫暖眼光以及質(zhì)樸純凈的同理心,讀懂了三個孩子。而繪者派克·賓森則通過細(xì)膩嚴(yán)謹(jǐn)?shù)漠嬶L(fēng),在大片的黑色基調(diào)上,飽滿地呈現(xiàn)出了微妙雋永的溫情。
《下雪天》
作者:艾茲拉·杰克·季茲
譯者:上誼編輯部
你小時候在口袋里裝過什么?來,先花一分鐘想一下。這本書里的男孩,他把一團(tuán)一團(tuán)的雪聚捏成球,放進(jìn)了口袋里。
雖然我們小時候藏進(jìn)口袋里的東西五花八門,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快樂,是我們對生活意猶未盡的甜蜜。我們從小就喜歡儲存快樂,我們從小就有如此鮮明、如此樸素純凈的生活態(tài)度。
也只有小孩子,會為一枚消失的雪球而傷心。大人的思維里,下雪天則要為鏟雪、掃雪、除雪、抗雪救災(zāi)而煩惱。哈哈,沒辦法,有時候長大就是這么一件無趣、無奈還不得不面對的事。
特別喜歡媽媽的睡袍,經(jīng)典的格子圖案。它可以是桌布、窗簾、小杯墊、小餐墊、被套、床罩……總之,可以是家里散發(fā)溫暖的所有一切。媽媽幫彼得脫下濕襪子,把他放進(jìn)溫柔的浴缸里。她縱容他把“歡樂”帶回家,并在不好的天氣里把一件厚棉襖浸濕。因為,雪,讓媽媽看到了自己的小時候。
《我想吃一個小孩》
作者:西爾維娜·多尼奧
譯者:文小山
一只被父母嬌寵的小鱷魚奇奇,幾乎用下達(dá)“三令五申”的口吻一再發(fā)表聲明,我想吃一個小孩。
鱷魚夫婦煞費(fèi)苦心,想了各種辦法,當(dāng)然也沒能滿足奇奇的愿望。沒想到,求而不得,故生執(zhí)念,奇奇好像中了魔咒,“我就是想吃一個小孩?!摈{魚夫婦覺得,他們的孩子一定是患上了恐怖的“強(qiáng)迫癥”,于是抱頭痛哭。
但是,當(dāng)饑腸轆轆的小鱷魚,遇到一個真正的小孩,會怎么樣呢?快去看看吧!
我覺得,奇奇就好比一個內(nèi)心陷入困頓的小孩,他有目標(biāo),卻又找不到方向。他有夢想,卻得不到理解。他有宏偉的志向,卻只有綿薄的精氣。現(xiàn)實(shí)是一個多么充滿矛盾的存在啊,任憑他如何左沖右突,卻是越執(zhí)著,越痛苦。河邊的小孩給了他一個出口,也喚起了他的勇氣和力量,賦予了他方向和行為的動力。
《小怪獸》
作者:昆廷·布萊克
譯者:方素珍
這本書的畫風(fēng),我想用一句話來表達(dá),丑得很驚艷。昆廷·布萊克用一串串似乎糊糟糟的亂線,把一個人一生中的“階段型態(tài)”畫得形象生動又充滿哲理。昆廷的想象天馬行空,卻又真實(shí)貼切。原來,我們成長中的每一次蛻變,都是一股足以摧枯拉朽的洪荒之力。
從前,有個男生叫喬治,有個女生叫貝拉。他們志同道合、無話不談,是一對盡情享受二人世界的甜蜜情侶。
直到有一天,一個小怪獸從天而降。注意,是以一個郵包的形式從天而降哦,哈哈,我猜一定還不包郵。喬治和貝拉已經(jīng)不記得是什么時候一不小心就拍下了這個“郵件”。沒辦法,生命之初有時候就是這么的可愛又略顯唐突。
小怪物長大了。喬治和貝拉卻變成了一對禿毛、沒牙、駝背、只會卡啦卡啦叫的老鵜鶘了……活像兩個需要隨身攜帶的“老郵包”。
這個故事仿佛就是王錚亮唱的 “時間都去哪兒了”,樸拙細(xì)膩,深情震撼。又似“爸爸去哪兒”——謝謝你光顧,我的小怪物,你是我寫過最美的情書,紐扣住一個家的幸福。聽起來親和可愛,無限溫馨。
《小真的長頭發(fā)》
作者:高樓方子
譯者:季穎
這個故事里的小真,通過想象的力量,“發(fā)明”了長頭發(fā),不僅令兩位長發(fā)飄飄的好朋友對她那不存在的長頭發(fā)艷羨不已,還巧妙地轉(zhuǎn)換了內(nèi)心的不良情緒,戰(zhàn)勝了“嫉妒君”。
“嫉妒君”真不是一個好人。他喜歡乘虛而入,在我們不夠理智、不夠自信的時候幽靈一般潛入我們的身體。小真這個年齡階段的女孩子,情感特別細(xì)膩、敏感,“嫉妒君”就喜歡盯上她們。
無邊無際的想象里有一個大世界。小真的想象讓這本書擁有了可貴的頑皮氣質(zhì),所以,這本書曾一度暢銷到賣斷貨。如此可愛的順應(yīng)孩子天性的故事,當(dāng)然會受到孩子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