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呈現(xiàn)
小張,男,10歲,小學三年級學生。這學期小張突然鬧著不要去上學,家長和老師詢問多次均無果。和他大聲說話時,他會出現(xiàn)發(fā)抖的現(xiàn)象,時間大概有一個多月。家長在班主任的建議下求助學校心理咨詢師。
初見小張,感覺他比較內向、老實,老師和家長談話的時候,他悄悄地坐在那里,一動不動。
家長講述小張成績一般,個性內向,平時比較乖,經常因為作業(yè)質量不高被老師批評。在家里都是媽媽管小張的學習和生活,爸爸沒什么耐心,慣用的教養(yǎng)方式是指責。一個多月前的一天,小張突然說不想去上學了,被家長罵了一通后還是上學去了,但經常說不想上學,情緒不高,吃飯也沒有什么胃口。家長問是不是被老師批評了,他也不說。家長詢問班主任和其他學生,均表示沒有發(fā)生過體罰現(xiàn)象,只是有一件事情,不知道有沒有影響:班上學生考得不好的時候,英語老師很生氣,會用腳踢桌子,用書擊打桌子。家長問過小張這件事,但是他也不回答。
分析收集的背景資料,小張明顯對學校有恐懼的情緒,但是為什么不想去上學,他自己也不能明確地表達出來。咨詢師認為,沒有必要把時間用在深究其為什么不去上學,而是幫助他找到力量戰(zhàn)勝內在的恐懼和焦慮。
二、輔導過程
小張一共做了三次沙盤,咨詢師運用“積極想象”技術,進行問話輔導。
第一次沙盤,小張呈現(xiàn)了一艘艦艇,雖然在水上,但是動力明顯不足,不足以支撐船只行進。他講述的故事是:一群海上軍人在行進中被一個精靈怪獸牽制住了,軍人的頭目被抓,困在了容器里。旁邊的救援隊不能靠近,后面的一艘小艇也被牽連,動彈不了,因為怪獸會放電,非常危險。從沙盤呈現(xiàn)的狀態(tài)和小張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小張很難受,他遇到了困境,被某種邪惡的力量控制住,從每個角度看都無法脫身,誰也救不了他,很無助。結束本次咨詢時,咨詢師對他說:“這個大兵一定能想到辦法逃脫的,老師為你保留沙盤,下次來看的時候,也許就能想到辦法了。”
第二次沙盤,小張有了進一步的行動和改變。從沙盤上可以看到,來了一個突擊隊,里面也有一個大兵隊長,這個大兵隊長比較厲害,他帶領一支突擊隊空降到此解救了同伴。怪獸和他們面對面站著,畫面中出現(xiàn)了一座橋梁,“溝通”慢慢開始了。咨詢師問:“你能夠走近一點面對這個怪獸嗎?”小張:“不能,這個大兵還是很害怕?!弊稍儙煟骸八麄儎偛挪皇且呀浛刂谱」肢F了嗎?”小張:“但是怪獸身上的電力實在是太強了,遠程就能傷到人?!弊稍儙煟骸笆堑?,我能感受到大兵的害怕和恐懼能想到保護自己是對的,我們不著急,不去面對也是可以的。我們再次保留這個場景,去找找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不再害怕怪獸,好嗎?”
第三次沙盤,場景變化更大了,不少沙具雖是保留下來的,但是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大的艦艇已經靠岸,擺脫了怪獸的控制,救援人員也陸續(xù)到位。同時,一位和藹的老人出現(xiàn)了,他給大家?guī)砹艘粋€法寶,這個法寶可以收掉這個怪獸。大兵也被救上了一艘軍用快艇。創(chuàng)作結束后,咨詢師邀請小張從幾個角度看看自己的作品。咨詢師:“現(xiàn)在此刻,你感覺怎樣?”小張:“很開心自己能夠和同伴一起打敗怪獸?!弊稍儙煟骸澳悻F(xiàn)在可以去接近怪獸了嗎?它還是以前那個怪獸嗎?”小張試著拿起怪獸觀察它的樣子,然后很放松地笑了笑說原來它也有可愛的一面。
三、反思和收獲
這例兒童心理輔導個案打破了常規(guī)的沙盤輔導模式,三次故事具有連續(xù)性,其目的是在有限的輔導時間內,讓兒童帶著咨詢師指導性的任務去思考和改變。在不知道恐懼源的情況下,沙盤游戲輔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首盤沙中小張呈現(xiàn)出了被綁架、怪獸、無力反抗及挫敗感、恐懼等元素的意象,這些意象也投射了現(xiàn)實的境遇,這些呈現(xiàn)都是不知不覺、毫無防備的。咨詢師運用“積極想象”技術,想辦法解決問題。第二、三次,小張?zhí)砑恿肆硪粋€大兵(可能是咨詢師,也可能是父母)、一個有力量解決問題的人、一個老人(在沙具中老人是智慧的象征)、一個有法力的容器等沙具,這些沙具幫助小張在“幻想”中完成擺脫恐懼的任務,從而投射、遷移到現(xiàn)實生活中。
這是一場戰(zhàn)勝恐懼的自我較量,三次沙盤創(chuàng)作結束后,咨詢師后續(xù)又跟蹤了兩次,包括與家長和老師的交流,他們反映小張回到教室正常上課,再也沒有鬧著不去上學了。
(江蘇省鎮(zhèn)江實驗學校 蔣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