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lián)攝影師們的干勁很大,跑上跑下,
開國大典那一天,從頭到尾一直開著攝影機拍攝,
機器一直響著連續(xù)而均勻的嗒嗒聲
新中國成立時,因為客觀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未能邀請外國的政府代表團或政黨代表團參加。參加開國大典的唯一外國代表團,是由蘇共中央委員法捷耶夫、西蒙諾夫為首的蘇聯(lián)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一行43人。不過,參加開國大典的外國人其實不在少數(shù)。
蘇聯(lián)代表團差點兒沒趕上
10月1日上午,蘇聯(lián)代表團乘專車到達北京,差點兒就趕不上了。劉少奇、宋慶齡、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到前門火車站迎接。他們剛一安頓下來,午宴過后,就興奮地登上了天安門城樓。下午3時,慶典活動開始。慶典結束后,法捷耶夫、西蒙諾夫等代表團成員一起出席了招待宴會。
蘇聯(lián)外交官齊赫文斯基回憶:
我和總領館的同事們一起去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北京火車站迎接蘇聯(lián)代表團。我們先期到達火車站,火車還未到站。我注意到有幾個軍人圍著一個人,以為是有人生病了。翻譯走過來說:“這是周恩來,他已經(jīng)四天四夜沒有合眼,一直忙于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工作?,F(xiàn)在他正站著睡覺,有人攙扶著他?!碑敾疖囈怀霈F(xiàn),接近火車站時,那幾個軍人就叫醒了周恩來。周恩來走近我,略帶歉意地打了個招呼。顯然,他太累了?;疖囈煌7€(wěn),他就走進車廂,熱情地問候法捷耶夫、西蒙諾夫和其他代表團成員。法捷耶夫身體不舒服,周恩來當即吩咐找醫(yī)生給他診治。
中午時分,故宮前的巨大廣場站滿了市民,有工人、職員、學生、教員和郊區(qū)農(nóng)民。等待慶祝儀式開始的時候,他們在興奮地交談著,業(yè)余文娛演員按鼓點扭著秧歌。廣場上籠罩著歡樂氣氛,紅旗招展,演奏著音樂,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和首都警衛(wèi)部隊排著整齊的方隊。大家的視線都集中在天安門城樓上,在城樓回廊上面裝飾著圓形大紅燈籠,新選舉產(chǎn)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員都集中在那里。在天安門下面搭建的木制觀禮臺上,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代表、中共和民主黨派領導人、社會團體代表、當時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工會會議的參加者、外國來賓。
新中國的開國慶典定在下午3點開始。我得到邀請出席慶典。我抵達后,被安排在天安門下方的看臺上。
下午3點鐘,由林伯渠宣布慶典開始。鳴放禮炮28響,象征著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人民解放而走過的28年奮斗歷程。我親眼看到毛澤東按下按鈕,在天安門廣場中央升起五星紅旗。同時,奏響了《義勇軍進行曲》。
毛澤東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和政府成員名單。閱兵式由聶榮臻任總指揮,朱德任閱兵司令員。受閱部隊乘坐繳獲的美國車,身著繳獲的美式軍服,配美式卡賓槍,大炮也是美式的,從東往西依次走過觀禮臺。廣場的另一側,就是我們代表團所在地方,一片歡聲笑語,人們不斷地向走過的受閱軍人致敬。
當天色發(fā)暗時,游行隊伍進入廣場,天空中升起了節(jié)日焰火。周恩來的助手,后任中國駐美大使的韓敘走到我身邊,說:“齊赫文斯基同志,周總理讓您在未收到緊急文件前,不要離開總領館去參加北京飯店的政府招待會?!?/p>
回到總領館后,我讓妻子準備好去參加招待會,但是要等有人送來一份文件后再出發(fā)。過了一些時間,韓敘帶來了周恩來的一封信。信中說:“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希望所有的友好國家承認這個新生的共和國?!蔽荫R上將信翻譯成俄語,然后擬了一封電報,叫來值班員,發(fā)給莫斯科。我和韓敘舉起酒杯,慶祝中國革命的勝利。然后就和妻子一道出發(fā)去參加招待會。
招待會持續(xù)到很晚才結束。第二天早上8點左右,值班員叫醒我說:“莫斯科廣播提到你的名字,但是信號不好,具體怎么回事不清楚?!焙髞砦覀兣靼琢耍瓉肀本┖湍箍浦g有5小時時差,收到我的電報時,斯大林還在工作。他立即指示蘇聯(lián)所有報刊發(fā)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
能夠見證新中國的誕生,這是我這一生中一件極為重要而難忘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輝煌的日子。
美國人馬海德在開國大典上入籍新中國
1949年10月1日,馬海德由美國人變成了中國人。這一天,他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新中國的開國大典。這一天,周恩來親自在他的中國籍證明書上簽字,使馬海德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有外國血統(tǒng)的公民。幾天后,毛澤東又將他一家人請到中南海專門設宴招待,并特意說:“祝賀你呀!原來你算是我們中國的女婿,現(xiàn)在你入籍了,就是完全的中國人了!”
馬海德于1936年前往蘇區(qū),1937年擔任八路軍總衛(wèi)生部顧問。在延安,馬海德為延安五老、鄧穎超、毛澤東等檢查與治療,頗有療效。因其醫(yī)德高尚,同當?shù)厝嗣翊虺梢黄?,被老百姓稱為“咱們的馬大夫”。
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馬海德抑制不住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向周恩來提出入籍中國。周恩來許諾:“等將來建立新中國,我批準你第一個入籍中國?!?949年10月1日,周恩來兌現(xiàn)了這一承諾。
一個美國上校在拍攝開國大典,驚動了中央首長
當開國大典的第一項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典禮正在進行之時,負責警戒和保衛(wèi)開國大典安全的公安人員發(fā)現(xiàn)了異常情況:一個穿軍裝的美國軍官正站在原美國駐北平總領事館的門口,頻頻地進行拍攝。
該美國軍官雖然離天安門城樓的主會場較遠,但離受閱部隊很近。受閱解放軍部隊的戰(zhàn)車師、騎兵師、炮兵師、步兵師等都列著整齊的隊形一字擺開,集結在天安門東面長安街上。正好離東交民巷的美國總領事館比較近。
公安人員認為這個美國軍官不享有外交官待遇,只是居住在東交民巷的僑民,并沒有辦理拍攝開國大典的申請,更談不上得到批準。對此異常情況,該怎么辦?要不要對其采取行動?公安人員立即將此情況向指揮部作了緊急報告。
位于天安門城樓下黃房子里的指揮中心得到報告,很快就弄清楚了這個美國軍人的身份:此人是原美國駐北平總領事館武官戴維·包瑞德上校,在抗戰(zhàn)后期曾率領美軍觀察組到過延安,與毛澤東、周恩來等人都有過交往,是主張美國政府也要援助中共的史迪威將軍的部下。
指揮中心立即打緊急電話向聶榮臻報告。聶榮臻接了電話,覺得這涉及外交事宜,需請示毛澤東,就走到城樓前側欄桿旁的毛澤東面前,小聲地報告了情況。毛澤東聽了之后,說:“哦,是包上校呀,我認識他?!?/p>
聶榮臻小聲地問:“閱兵能讓他隨便照嗎?沒收他的膠卷吧。”
毛澤東仍然望著廣場上歡呼的人海,想了想,說:“這樣不好吧。讓他照,不管他。我們這是公開的嘛,讓他給我們當個義務宣傳員吧。”
于是,聶榮臻囑咐有關人員不予理會,但繼續(xù)觀察,看包瑞德有沒有違規(guī)舉動。后來據(jù)公安人員報告,包瑞德從容地繼續(xù)拍照,比較守規(guī)矩,沒有遠離美國總領事館。
其實,開國大典的前一天,包瑞德已經(jīng)到天安門廣場上去拍攝了一些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從天安門正面拍攝的毛澤東巨幅畫像。據(jù)說,這張照片后來在美國被報刊發(fā)表,但包瑞德發(fā)覺:這張照片與10月1日開國大典及以后的天安門正面的毛澤東畫像不太一樣。
原來,10月1日凌晨,周恩來到天安門檢查時,發(fā)現(xiàn)城樓正中的毛澤東畫像是根據(jù)毛澤東自己選定的照片放大而繪制的。著名畫家周令釗在繪制時,在畫像的下方二尺余寬的一條白邊上寫了毛澤東的親筆題詞。周恩來驗收時,指示將這幾個字涂掉。這時離開國大典只有不到半天,拆畫框已經(jīng)來不及了,畫師就臨時決定用刷子將白邊和題字都涂成中山裝的顏色。涂好之后,覺得有點兒欠協(xié)調(diào),又在中山裝上添畫了一個扣子。因此,包瑞德在9月30日所拍的那張照片,就成了絕版。
與美國上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聯(lián)攝影師
與美國上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聯(lián)攝影師。他們可以隨意地在天安門城樓上拍攝所有的人。人們注意到,連毛澤東、朱德等中央最高領導人都讓他們隨意拍攝,還隨他們的指令作一些配合。在地面上,有一輛小吉普車協(xié)助他們。在天安門東側視野最廣的位置,還為他們搭了專用的高臺。
蘇聯(lián)攝影師拍攝的是彩色影片。當時指揮部里幾乎沒有人看過什么彩色電影,都覺得很神秘。這是斯大林派來的紀錄電影攝影師。那是劉少奇訪問莫斯科時斯大林主動熱情提出來的。這次他們拍攝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得到了中國方面破例提供的各種拍攝方便條件。
蘇聯(lián)攝影師們的干勁很大,跑上跑下,開國大典那一天,從頭到尾一直開著攝影機拍攝,機器一直響著連續(xù)而均勻的嗒嗒聲。他們從毛澤東講話、升國旗、閱兵、游行,一直拍到晚上五顏六色的禮花在夜空中閃爍,才興高采烈地抱著幾十個沉甸甸的膠片盒子,回到下榻的東華門大街的翠明莊賓館。這個賓館在北平解放初是中共中央組織部的招待所。他們的這些珍貴的底片都堆放在賓館的一個房間里。
膠片是易燃品,偏偏開國大典后沒幾天,這個堆放膠片的房間發(fā)生了火災!
幾十本膠片幾乎全燒光化成了煙。好不容易搶出來幾本殘片也殘碎不堪。這幾個年輕人在賓館前失聲跺腳痛哭。據(jù)說,他們回國后受到了斯大林嚴厲的斥責與處分。
周恩來聽說底片都給火燒了,在“啊”了一聲之后,難受得有好幾分鐘都沉默著沒有說話。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自己從延安來的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考驗的攝影師,拍攝了一部黑白紀錄片,里面保存了開國大典的珍貴場面。
接著,斯大林又派了一個著名導演格拉西莫夫來重拍。經(jīng)過上次教訓,這回周恩來讓中國電影工作者與蘇聯(lián)人合拍,由總政派出懂藝術的黃鎮(zhèn)將軍擔任顧問,這就是中蘇兩國合拍的大型紀錄片《解放了的中國》。這部影片獲得了斯大林獎。
2019年9月,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及中俄建交七十周年,俄羅斯向中國贈送了以俄羅斯檔案部門提供的開國大典彩色影片為基礎剪輯制作的開國大典影像檔案。這是目前公開的關于開國大典的時間最長、內(nèi)容最完整的視頻,真實還原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被網(wǎng)友們稱作“最珍貴的禮物”。
(責編/陳小婷 責校/聞立 來源/《蘇聯(lián)外交官記憶中的北平和平解放》,張軍峰/文,人民網(wǎng)2013年10月30日;《開國大典上的外國人》,賈彥/文,《解放日報》2013年10月3日;《見證中國近代史變遷——齊赫文斯基漢學論集》,齊赫文斯基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第1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