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杰·杰克遜 任東升 王振平
【1】我之所以投入詩歌的懷抱,讀詩也好、作詩也罷,一個重要原因是詩歌能揭示自我的奧秘,這也是一條永恒不變的原則。寫詩始于懵懂。作為對內(nèi)心需要的回應(yīng),我的多數(shù)詩歌都是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箴言“認(rèn)識你自己”的驅(qū)動下創(chuàng)作的。蘇格拉底受審和赴死之際的最后告白中有句話與此相當(dāng):人生不反思,活著無價值。
【2】自年少時起,詩歌就成了我認(rèn)識世界的工具,使我的生命有了意義。如此使用語言,能歌頌自我。用令人難忘的話語記錄所見所聞,詩歌為我們提供檢視人生的機會,不僅如此,還讓我們得以洞察抽象而模糊的生命本質(zhì),為可成為時代見證的真實自我打下基礎(chǔ)。
【3】從一定意義上說,詩歌在書寫人生,或更確切地說,在歌唱我們的人生。我之所以特意用“歌唱”這個詞,是因為我是那種相信聲音與意義不可分割的人,或許這有些較真吧。我相信最深刻的語言,用最純粹的方式,可以承載歌曲要表達的真實世界與象征意義。
【4】回望抒情詩的來源,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人都是大眾歌手。他們的慣常做法是,將詞語融入一系列合成的記憶,將有序的印象變成精巧的語言(不管押韻與否)。由此人類的語言得以升華,成為世間神圣的見證與存在。
【5】20世紀(jì),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寫到“我是大我,我就是蕓蕓眾生”,詩人蘭斯頓·休斯則宣稱“我,也是美國”。他們的宣言既是個人意志的體現(xiàn),也是時代精神的反映。詩歌既能塑造和表現(xiàn)獨特的意識,同時又能見證它所誕生的那個時代,于是,我們就能理解詩歌在描繪內(nèi)在的人生和外在的世界所起的作用。interiority(內(nèi)在人生)與territory(外在世界)共享聲音和意義絕非偶然,這兩個詞有著相近的兩個常用拉丁詞根:inter(內(nèi)部)和terra(內(nèi)陸)。
【6】寫詩的時候,語言從最專一的自我意識中涌現(xiàn),這一刻,人的認(rèn)知高度集中,出口成章,如醉如癡。生活中聽過的許多音樂教會了我深入傾聽,不僅傾聽音符,還要傾聽音符背后人類的情感澎湃,這種情感在和弦與歌詞中都會有所體現(xiàn)。
【7】受祖父的影響,我鐘愛爵士樂和布魯斯。我渴望把生命中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入我的詩歌,那是我早在童年時就聽到的聲音,而那時的聲音最讓人動情。因此,我的目標(biāo)是寫出能從言辭中迸發(fā)情感的詩歌。我渴望寫出風(fēng)格獨特的語言,給讀者新的閱讀體驗,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語言增光。為了這個目標(biāo),我的每一首詩都試圖捕捉這個時代的種種關(guān)切和情感,同時表達我對于語言的特別情愫。
【8】因為語言是我的創(chuàng)作材料,所以我還要努力保持靈活的態(tài)度(和耳朵?。?,如此,我寫詩就不僅僅是摹寫所見所感,還要傾聽話語間的邏輯關(guān)系及其意義,于是,語言不僅能捕捉人生體驗或某個瞬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超越產(chǎn)生語言的環(huán)境和條件。
【9】以上所說闡釋了我對自由抒情的觀點,每當(dāng)這時,詩歌不再受時空的束縛,而成為分享體驗的橋梁和人類旅途的象征。此刻,我最信奉惠特曼《自我之歌》的開篇辭:“我贊美自己,歌唱自我/我有所思,你有所想/因為每一個屬于我的原子,同樣屬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