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海 閆正宇
簡 介
卞恒青,男,1975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干部。2016年11月,被選派到懷柔區(qū)長哨營滿族鄉(xiāng)三岔口村任第一書記。2019年1月,在村“兩委”換屆中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成為北京市第一個留任且成功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第一書記”。
4月初,記者驅車140余公里,來到三岔口村采訪。在村委會南側,整齊劃一的原色木柵欄圍著足有2個足球場大的田地,剛剛平整過的土地泛著泥土芬芳?!斑@里將來要種上各種蔬菜,再現一派田園風光?!北搴闱噙呎f,邊指著西邊的一片木板拼接的平臺告訴記者,“這里是規(guī)劃的健身娛樂小舞臺,村民可以在這里跳舞唱歌……”
春到三岔口,滿山滿谷浮動著山花的馨香。可是,兩年前卞恒青來到這里的時候,看到的卻是另一番場景。
“先前,從這里沿著山溝一路上去,路邊都是農民私搭亂占的豬圈、柴火堆和破棚子。通過這兩年的環(huán)境整治,過去的臟亂地成了今天村里的美麗景觀?!?/p>
三岔口村是一個位置偏遠的滿族村,距離北京城區(qū)140余公里,人口不足300人。近年來,由于村“兩委”班子缺乏戰(zhàn)斗力,被戴上了軟弱渙散村的帽子;因發(fā)展滯后,被認定為低收入村,人心渙散。
兩年多來,卞恒青遠離親人、扎根深山,用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與村“兩委”干部一起,帶領三岔口村走上了發(fā)展新路。
“卞書記干事一碗水端平,我們信服他”
9日一大早,雨夾著雪越下越大。山里的氣溫隨之驟降了十余度。涼氣逼人。但三岔口村委會會議室里,卻氣氛熱烈。“今天來鉤機挖樹坑,我看種植國槐比較好?!薄皹淇硬荒艿陀谝幻咨?,不然樹苗成活費勁?!薄耙欢淳o鉤機,干活不能怠工”……卞恒青和村“兩委”干部商議著一天的工作。
“像這樣民主協商村里的事,擱以前沒戲。卞書記來了,才給大家立起規(guī)矩。”村支委老楊如是說。
卞恒青給村干部立規(guī)矩,事出有因?!爱敵酰謇锔扇好芏?,上訪告狀的多,村子一盤散沙?!闭f到這里,卞恒青語氣沉重,“到村任職第一天,我就走村入戶,了解村情?!薄按謇锏拇笫滦∏椋甯刹恳荒蠊揪投恕薄按謇锘硕嗌馘X,干了啥事,一年到頭不給大伙念叨”“村里用工,用的都是跟干部走得近的人”……卞恒青發(fā)現,村民對村“兩委”的意見,不止一籮筐。
“村子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村‘兩委’干部干事不講規(guī)矩,惹得民怨沸騰?!北搴闱鄬ΠY下藥,給村“兩委”干部重塑規(guī)矩。要求村級重大事項都必須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序進行決策和實施。同時,制定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村干部坐班制度、低保戶評定制度和村民在村務工制度等。
“立了制度,我?guī)ь^執(zhí)行?!北搴闱嗖粌H表了態(tài),而且是這樣做的。
58歲的村民楊鳳玲有老寒腿的毛病,干不了活,一年下來沒有多少收入,日子過得艱辛。她原本想申請低保,但由于和村干部“走得遠”,這事反映到村里后,一直沒有音信。楊鳳玲的心涼了,有苦就往肚里咽。卞恒青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按照政策給楊鳳玲申請了低保。同時,還根據她的情況,安排她打掃村公廁,每年能多收入千余元。
“卞書記干事一碗水端平,我們信服他!”楊鳳玲逢人就夸。
在卞恒青帶領下,村“兩委”干部的規(guī)矩意識、服務意識越來越強,凝聚力和號召力有了根本好轉。2018年底,村“兩委”換屆。村民們說,卞書記他們村干部干事講規(guī)矩,大伙都擁護村“兩委”。
“村民能增收,我才能安心”
“窮村”這個稱謂,對三岔口村來說再真實不過了。全村140戶,有一半是低收入戶。俗話說,靠山吃山??扇砜诖迕袷刂嗌骄G水,卻發(fā)不了家。剛來村時,卞恒青心里著急,天天晚上睡不著,人消瘦了不少。這時,有人勸他,你是“城里人”,大老遠來這里是“做客”的、“鍍金”的,著那心急干啥?
卞恒青一聽急了眼:“黨組織派我來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拔窮根。村民能增收,我才能安心?!?/p>
經過深思熟慮,卞恒青眼前一亮:“政策是軟黃金。”中央和市里的政策,全都支持土地流轉。我們山里有幾百畝山地,何不進行土地流轉?。坑谑?,他利用資源牽線,引來一家公司,準備把村民的900多畝山地進行土地流轉。
卞恒青告訴記者,請來公司后,他也沒拾閑兒,拽上村干部上山核實、丈量土地,入戶征求村民意見建議,召開村“兩委”會商量合同細節(jié)。凡是土地流轉的事,他都親力親為。
“為啥?”記者看著眼前歷經風吹日曬、臉龐顯黑的卞恒青。
“黨員干部做表率,村民才能得實惠。”卞恒青講述起先前發(fā)生的一個故事來?!坝心?,上級給了40多萬元水利工程項目款,村里可以派勞力干活,村民能多掙一筆錢。但由于村干部都把心思放在為家族爭利益上,工程推不下去,被上級收回,給了鄰村。村民‘脫低’無望,對村干部意見很大。”
正是卞恒青事事沖在前、干在前,贏得了村民支持,確保了土地流轉的順利實施。
“一畝地每年能拿到1200元土地流轉費,每戶都有四五畝山地流轉,一年下來每戶能多增收6000多元?!贝迕駰畲鬆斞陲棽蛔刃牡南矏?,給記者算起了小賬,“公司種果樹,還雇村民修枝、澆灌,每人每天能掙130元工錢。幾個月下來能掙小一萬塊錢。大伙手里有了進項,日子越過越有勁兒?!?/p>
2018年,上級提出村莊整治美化工程。卞恒青更是抓住了這個難得的讓村民增收的機會。經過民主決策程序,村里向上級申報了村莊整治美化工程專項,爭取到260萬元工程專款。并按照有關政策,組織村里的勞力參加勞動,工錢是每人每天120元。這樣,村民又多了一份收入。村民拍手稱贊:“以前,村民騎車到別村干零工,累!如今,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感謝黨組織,給我們派了個好書記?!?/p>
(責任編輯:閆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