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麗娟
最近聽了幾位剛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的課,看得出來,大家對此次上課非常重視,都希望借此機會好好磨煉與展示一下自己。有的不僅借鑒了名師的教案設計,還融入了自己的備課思考;有的為了與眾不同,突出個人的主張,逐字逐句書寫教案;有的為此還悄悄地借著其他班級學生試上教學內容……從那整齊書寫的教學設計、精心準備的課件、充滿期待又略顯緊張的情緒,不難看出他們的敬業(yè)與認真。他們仿若去赴一場盛大的宴會,精裝細扮,想把驚艷留給他人,把精彩留給自己。但是,由于他們考慮自己多一些,往往忽略了“宴會”上最重要的人物——學生,因此,教學的效果反而不如預設的那樣精彩。
一、新課導入:先聲奪人固然重要,節(jié)時省力才是經濟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就能先聲奪人,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那么,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水推舟,容易多了。因此,教師授課特別注重課堂前幾分鐘的氛圍營造。
【教學片段一】
(統(tǒng)編本三上《石榴》)
(出示石榴的圖片)
師:這是老師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棵石榴樹拍下來的。知道這上面結的果子叫什么嗎?
生:石榴。
(板書“石榴”)
師:我們一起來讀課題。
師:這個“榴”讀“l(fā)iú”。在這個詞語里,讀輕聲。同學們一起跟老師讀一遍。
(師出示謎語:胖娃娃,最愛笑,笑紅身子笑破嘴,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滿嘴紅瑪瑙?!蛞凰#?/p>
生:是石榴。
師:你們想知道有關石榴的知識嗎?
生:想。
(師通過課件出示有關石榴的知識)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本意是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石榴的樣子,然后借助謎語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再出示有關石榴的常識,讓學生多了解一些有關石榴的信息。這樣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本無可厚非,但因為教師不了解學生的生活,在開始出示石榴圖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揭示新課,然后,又出示謎語讓學生猜一猜,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此二者,在設計上重復了,讓學生產生了審美疲勞。因此,這個“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僅耗費了時間,還沒有達到預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如果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稍微多一點,就會知道許多學生不光見過石榴,甚至還吃過石榴。此時,教師只要出示謎語讓學生猜一猜,他們就能猜到石榴了。之后教師再出示圖片,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猜到的,在學生表達的同時,教師相機補充一些關于石榴的小常識,然后板書課題,指導學生讀好音……這樣的教學導入一氣呵成,順其自然,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符合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檢查詞語:獨立識字固然重要,先扶后放方為良策
三年級教材中除個別字注音外,課文也從以前的注音文字,變成無拼音讀本,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就有了獨立識字的能力。此時,如果不借助外力,學生在認讀生字、詞和課文方面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教學片段二】
(統(tǒng)編本三上《石榴》)
出示文中生詞:
棗莊? ?抽出? ?依偎? ?嚼嚼
枝條? ?茂密? ?活潑? ?喜訊
教師先請一位學生讀第一行詞語,結果,這位學生將“棗”讀成翹舌音,將“依偎”的“偎”讀成第四聲,將“嚼嚼”讀成“jué jué”。
在上述教學中即使教師事先布置作業(yè)讓學生預習課文,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導與檢查,依然不能保證學生學懂、學會。當然,為了節(jié)約課堂有限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教師不會允許這種無價值的錯誤泛濫下去。因此,通常有效的做法是:將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先標注拼音,有些容易讀錯的字音還會加上特別醒目的顏色,這樣,學生通過短時間的記憶也能留下印象。然后,去掉拼音再讀,鞏固先前的印象。也許有人認為這樣教學生認讀生字、生詞老生常談,早已不新鮮了。我們鼓勵教師創(chuàng)新有關生字、生詞的教學。但是,對于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來說,練好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樣重要。如果一節(jié)課浪費了時間,學生還沒有把字詞學會,那再新的裝扮又有何用呢?所以,無論采用哪一種方法教學,教師的出發(fā)點都應基于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
三、朗讀課文:正確流利固然重要,表情達意更是價高
《小蝌蚪找媽媽》是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上冊中的課文。新教師在指導學生讀課文時,更多的是關注學生能否讀得正確、流利?!缎◎蝌秸覌寢尅啡亩加衅匆魳俗?,而且?guī)缀鯖]有連在一起的長句子。因此,學生讀起來并不會費力,大多數(shù)學生借助拼音都能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而,僅僅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這還沒有達到朗讀教學的目標。課標明確指出:“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語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評價‘有感情地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p>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童話故事,且不說故事中小蝌蚪、鯉魚、烏龜、青蛙等角色各有不同的說話語氣,就是作者敘述的語言都很有意味。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朗讀練習。
如第1自然段:“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弊髡哂昧恕按蟠蟆薄昂诨疑薄伴L長”等幾個詞就把小蝌蚪腦袋、身子、尾巴的特點寫了出來,而“甩著”“快活地游來游去”則把小蝌蚪自由自在的活動特點表現(xiàn)了出來。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需要突出上面一些描摹性的詞語,把小蝌蚪的可愛、活潑、自在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教師這樣指導,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字,培養(yǎng)語感,還有利于其將文本語言內化,促使他們在講故事的時候更好地表情達意。
四、書寫生字:學生想學固然重要,因勢利導才是要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新教師的課堂上,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對學生的尊重與喜愛。但是,對學習主體的認可與尊重,絕不是撫摸他們的腦袋、拍拍他們的肩膀、為他們點贊就可以的。教師需要與學生共同面對,平等交流,甚至要精心指導他們如何去學習。
【教學片段三】
(《秋天》)
(出示課后生字:桂、腸、蘋 袍、煩、惱、酒、柔、梳。)
師:請大家一起把這些生字讀一遍。(生讀)
師:這些生字里面,你最想學習哪個生字?
生:我想學“酒”這個生字。
師:好,那我們就來寫寫它。請大家仔細觀察“酒”,寫這個生字要注意什么呢?
生:“酒”右邊“西”里面的一橫不能丟。
(師在黑板田字格書寫,學生書空,一起完成“酒”的書寫。)
師:你們還想學習哪個生字?
生:我想學習“蘋”這個字。
師:好,那我們就來寫寫它。請大家仔細觀察“蘋”,寫這個生字要注意什么呢?
生:寫好“蘋”要注意三個橫畫長短是不一樣的。
生:“蘋”下面的豎畫要在豎中線上。
教師每教一個生字前,總問學生“你想學哪個字”,看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則問得毫無價值。學生想學的生字固然要教,那不想學的就不教了嗎?學生不想學的生字就可以不學了嗎?而且,每個生字都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學,是不是枯燥、單調了呢?
學生是有生命的個體,他們討厭機械式的教學,需要活潑、靈動、能充分發(fā)揮主體意識的課堂。就生字教學而言,教師不妨請那些獨立識字能力強、書寫美觀的學生教教大家怎么寫;也可以請一些書寫能力差的學生,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困惑;還可以請學生仔細觀察字形,總結一類字,如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的字的書寫特點等;還可以就其中不好記、容易寫錯的字進行形象化的識記……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的方法有多種,但無論哪一種,都應該從學生的內心“需要”出發(fā),順其自然,因勢而導。
教師的課堂,既展示其學識、風度,也體現(xiàn)其教學理念、業(yè)務能力,更是為人師者人格魅力的表現(xiàn)。教師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就像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歷經磨煉,日積月累,去粗取精,最后,才能“吹盡狂沙始到金”。
(作者單位:江蘇濱??h東坎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