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寧夏,大家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什么?是茫茫的戈壁,還是誘人的羊肉美食。其實,寧夏的美食遠不止羊肉這一種食物,下面就為大家羅列幾款代表寧夏特色的美食。
八寶茶
八寶茶是寧夏特色。寧夏是回族聚居地,談起回族文化,八寶茶是必不可少的話題。八寶茶以茶葉為底,摻有白糖(或冰糖)、玫瑰花、枸杞、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干、蘋果片等,喝起來香甜可口,滋味獨具,并有滋陰潤肺、清嗓利喉之功效。
回族人熱情好客,待客必沖泡一碗熱氣騰騰的八寶茶,沖泡的茶具由茶蓋、茶碗、茶托三部分組成,稱“蓋碗茶”或“三泡臺”,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又稱“三才碗”。茶具制作精巧玲瓏,最好的蓋碗當屬陶瓷制作?;刈迦撕壬w碗茶很講究,喝茶時,左手托住茶托,可避免燙手,右手用茶蓋刮一刮茶面,使茶料上下翻滾,營養(yǎng)成分充分進入茶水中,并且可撥開茶葉,便于品嘗。一般不能用嘴吹,也不能一飲而盡,而是端起來慢慢地一口一口品嘗,每喝一口的味道都不同。如果喝完一碗還想喝,就不要把碗底喝凈,主人會繼續(xù)給你添水,如果已經(jīng)喝夠了,就把碗底喝干,捂一下碗口,或者把碗里的桂圓、棗子吃掉,主人就不會繼續(xù)給你添水了。
回族臊子面
羊肉臊子面是寧夏著名的傳統(tǒng)面食。在銀川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見到羊肉臊子面館。據(jù)說是由唐朝初期的“長壽面”演化而來,成為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他節(jié)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壽延年”之意。湯香,是臊子面的主要特色,俗云“吃飯吃湯”,意即指此。
羊肉餃子
羊肉餃子是一道傳統(tǒng)小吃,寧夏的羊肉好吃有味道,用寧夏羊肉包的餃子也是別有風味。有干餃子,還有粉湯水餃。粉湯水餃是將自制的涼粉切小塊,配以羊肉湯、涼粉、木耳、黃花、西紅柿、炸土豆片、菠菜、香菜等燴成湯,再將煮至七八成熟的餃子燴到湯里即成。
馓子
馓子是回族一種小吃,用紅糖、蜂蜜、花椒、紅蔥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適量的雞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復揉壓,搓成粗條,捻成面團,搓成粗細勻稱、盤連有序的圓條構成環(huán)狀物放入油鍋炸至棕黃色即成。在寧夏各地,每逢節(jié)日喜慶,回族婦女同胞便各顯身手,做出圖形各異的多種馓子,點綴節(jié)日氣氛。如今,在許多飯店、早點鋪或菜市場上,馓子也已成為常見食品,隨時可以買到。
辣糊糊
辣糊糊是寧夏獨有的一種小吃,這種小吃,被有心人搬上餐桌,結合了火鍋的特點,想吃什么就拿什么,吃完后按串結賬。雖然形式和火鍋相同,但是做法確實大相庭徑。辣糊糊的底料成糊狀,經(jīng)過40多道工序而制成。對于地道的寧夏人來說,辣糊糊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兒時的記憶。
家常做法
原料:
細辣椒面、白芝麻、孜然、花椒粉、五香粉、豆瓣醬、鹽、糖、雞精、香油、西紅柿、面粉、土豆、豆腐皮、水
步驟:
l、準備好所有材料,西紅柿切丁,土豆切片,豆腐皮切小片備用;
2、炒鍋內倒少許食用油,油熱后倒入細辣椒面和白芝麻,小火炒出香味后倒入清水,水量根據(jù)菜量多少做調整;
3、水開后放孜然、花椒粉、五香粉、豆瓣醬、西紅柿丁、鹽、糖、雞精;
4、放入豆腐皮、土豆和其他自己喜歡吃的菜;
5、菜半熟時,篩入面粉,一邊篩一邊攪拌,喜歡糊糊口感的可以多放些面粉;
6、出鍋前滴少許香油提味。
羊雜碎
銀川最出名的民間美食應該就是羊雜碎了吧,這是一代一代銀川人最鐘愛的早餐之一。一大早每個有點名氣的羊雜碎店,都能看到一個個就著茴香餅,喝著羊雜湯,大口吃著羊肚羊腸、面肺子、羊心羊肝的食客。
抄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西北著名小吃,流行于寧夏銀川、吳忠等地。特點是制作方便,配菜豐富,香、辣,嚼起來很有口感?!昂G”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而所謂炒糊餑,其實通俗來說,就是將這種烙餅切成條狀,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
燴小吃
燴小吃是一道傳統(tǒng)小吃,寧夏各地均有制作。濃濃的羊肉湯里燴上羊肉丸、夾板子、粉條、涼粉等,尤其喜歡吃湯里的夾板,是用面皮夾著肉餡油炸出來的一種小吃,十分美味。再就著熱氣騰騰的花卷或者酥軟香甜的米飯,餓肚子的情況下能吃兩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