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崴 王蘊聰
五月青年如潮頭,總在地平線上跳動。無論100年前振臂一呼的新青年、七八十年前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兒女,還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知識青年、20世紀90年代下海創(chuàng)業(yè)的追夢人,或是剛剛開始步入成年的“00后”,青年的一舉一動總被密切關注,因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樣的信念,奔騰于歷史,涌動于血液,歷久而彌新。
在此,我們呈現(xiàn)《人民畫報》記者多年來拍攝的青年影像,以此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
現(xiàn)代中國的青春記憶,始于100年前那個風雨如晦的特殊年代。千千萬萬愛國青年滿懷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雄心壯志,尋求救國真理、報國之門。五四運動得名于1919年5月4日由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引發(fā)的學生游行事件,北京大學等13所北京高校3000余名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走上街頭,從而形成了全國規(guī)模的愛國運動,并最終迫使北洋政府拒簽了和約。為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呼號,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轟轟烈烈地爆發(fā)了!
五四運動中,學生青年這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他們的愛國情懷和英勇抗爭的精神歷經100個春秋,被后人概括為“五四精神”,影響和激勵著一代代中國青年用不懈奮斗去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為了使青年繼承和發(fā)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tǒng),1939年,陜甘寧邊區(qū)西北青年救國聯(lián)合會把5月4日定為中國青年節(jié)。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jié)。
“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薄扒嗄曛敬娓哌h,就能激發(fā)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薄耙趭^斗中摸爬滾打,體察世間冷暖、民眾憂樂、現(xiàn)實矛盾,從中找到人生真諦、生命價值、事業(yè)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頻頻寄語新時代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