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廣
英國前外交大臣帕麥斯頓曾說:“宴請是外交的靈魂。”歐洲外交界有一句俗語:“世間萬事定于餐桌,而支配人類的就是宴會?!边@凸顯駐外使領(lǐng)館“舌尖外交”的重要性。
日本外務(wù)省曾表示,由于駐外使領(lǐng)館等的經(jīng)費遭到削減,大使館招待會菜肴的質(zhì)和量均出現(xiàn)下降。曾有過賓客因“沒有期待的鮮蝦天婦羅”而掃興的情況。
職業(yè)外交官一生要經(jīng)歷無數(shù)次“舌尖外交”,招待會或宴會經(jīng)精心安排,富有創(chuàng)意,效果好,使人終生難忘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駐外使領(lǐng)館中,最隆重、最重要、最精細、安全措施最為嚴格的宴請,莫過于中國領(lǐng)導(dǎo)人在東道國訪問,并在當?shù)氐闹袊笫桂^舉行的答謝宴會。
中國駐英大使馬振崗在英國任職多年,在他任職期間,他最為難忘的一件事,就是英國女王有史以來首次到中國大使館做客。成功舉行宴會,他功不可沒。
1999年10月21日晚,江澤民主席在中國駐英大使館設(shè)答謝宴會,歡迎并答謝英國女王。這場晚宴氣氛隆重?zé)崃?,十分愉快。馬大使精心做了準備。使館三名廚師主動承擔任務(wù),曾是釣魚臺國賓館15號樓主廚的賈師傅認真設(shè)計了菜譜,既是典型的中國菜,又便于客人用刀叉進餐。餐具都做了特殊安排,非常講究。緊急從國內(nèi)訂購了帶國徽的盤碟杯碗。使館的中國廳一切裝飾都是中國傳統(tǒng)布置。館藏文物都擺出來。如高大的玉石鑲嵌屏風(fēng),有200多年歷史的“鎮(zhèn)館之寶”,還有房間擺設(shè)的紅木家具等均是國家級文物。
“這是我參加過的數(shù)以千計的宴會中,感到最愉快的一次?!币粋€月過后,在為外交使團舉行的年度招待會上,英國女王對馬振崗如是說。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每年都舉行規(guī)模較大的國慶招待會。舉行大型招待會時使館人員都得去包春卷,這是外國朋友最愛吃的點心。可以這么說,當?shù)刈詈玫闹袊宛^的春卷都沒有大使館的做得好:個小,又香又脆。
國慶招待會分兩場舉行,一場是招待美國客人和各國使節(jié),一場是招待各界華人和僑胞,兩場加在一起有2000多人出席。有時在國慶以后的幾天里使館還連續(xù)舉行商貿(mào)、科技、文化、婦女等多場次冷餐會,每年預(yù)計3000左右的客人到大使館做客。
使館把大宴會廳重新布置,以增加節(jié)日氣氛。使館的大宴會廳、較小的宴會廳,二層各個大小會客廳都打開,這樣出席者達1000人也不會顯得擁擠。廚師們預(yù)備1000多人的食品,這是非常艱苦的勞動,全館大多數(shù)人員也來幫忙。
廚師認為讓客人咬春卷不雅觀,最好是春卷個小,一口一個,使館的師傅要求做得小而整齊。國慶節(jié)前,要在一天之內(nèi)包出4000多個春卷,全館總動員,不分男女輪流作業(yè)。好在大家有經(jīng)驗,包得快。
國慶招待會是一個與使館新朋舊交歡聚的重要場合,廣交深交各界朋友是開展外事工作重要前提。通過招待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也是積累和擴大人脈資源的平臺。
徐貽聰于1993年至1996年任中國駐古巴大使。大使上任不久,邀請古巴部長會議執(zhí)行秘書拉赫全家到使館吃午飯。當天上午,拉赫給他打來電話說,卡斯特羅主席也有意參加午宴,問行不行??ㄋ固亓_能來使館做客,自然求之不得。他當即表示,非常歡迎,并馬上對午宴的安排重新作了調(diào)整。
卡斯特羅到使館后,對大使打趣說:“今天你請的是拉赫一家,我自認為也是他的家庭成員,所以自己就來了,應(yīng)該沒有超出你的邀請范圍?!彼€幽默地說:“下次你請我時,我也會把他帶來。這樣,我們就可以多到你這里來吃上幾頓美味、地道的中國飯?!?/p>
在隨后與卡斯特羅的多次共同進餐中,徐大使發(fā)現(xiàn)他吃飯沒有什么禁忌,也無任何特殊要求,但對中國的松花蛋和糖醋魚頗為偏愛,還愿意吃豬的腸、肚、肝等內(nèi)臟。
有一次,徐大使邀請時任副主席的勞爾·卡斯特羅赴宴時,為他準備了鳳爪、肥腸等菜肴。卡斯特羅知道后,還“責(zé)怪”大使,為什么沒讓他吃到這些菜。大使回答說,不知道他喜歡吃這樣的東西,但很樂意為他做出安排。沒多久,徐大使讓使館廚師專門為他準備了“全豬席”,從豬的頭肉、耳朵、舌頭,到豬的腸、肝、肚,一應(yīng)俱全,還準備了雞胗、雞爪等。除了中國菜,卡斯特羅還很愛喝中國的“桂花陳酒”。1995年卡斯特羅訪華,無論是在專機上還是在釣魚臺國賓館,他也非此酒不飲。
卡斯特羅主席很會使用筷子,到使館就餐從不用刀叉,就連喝湯也是先用筷子將里面的菜吃掉,然后再端起湯碗將湯喝完。
中國駐瑞典大使唐龍彬任職期間,他舉行過一次哈密瓜“舌尖外交”。
唐大使于1988年9月上任后很難在斯德哥爾摩市場看到出售新疆哈密瓜,華人商店也找不到哈密瓜。他想歐洲人都比較愛吃含糖分高的水果,為什么又甜又脆的哈密瓜卻找不到蹤影?
1990年中國農(nóng)業(yè)部長何康率農(nóng)業(yè)代表團訪問瑞典,唐大使借機向何部長抱怨在那里吃不到哈密瓜。何康部長回國后設(shè)法從新疆給使館運來一批優(yōu)質(zhì)的哈密瓜,讓使館和中國駐瑞典機構(gòu)人員“解解饞”。
不久使館收到中國民航航班運來的200個新鮮的新疆哈密瓜,除留下部分舉行宴會用外,其余的哈密瓜使館派專人分別開車贈送國王和王后、部分政府官員、各界友好人士等。盡管每家僅送一兩個或兩三個,但禮輕情意重。國王和王后很喜歡,讓秘書打電話表示衷心的感謝。為了使更多朋友能品嘗到新疆哈密瓜,唐大使還舉行招待會,除品嘗中國菜肴外,品嘗哈密瓜成為招待會的主題之一,宴會廳專門擺放品嘗哈密瓜的桌子和英文的新疆哈密瓜說明書,使館科技參贊是內(nèi)行,成為介紹、宣傳新疆哈密瓜的主角。當晚很多人贊揚并感謝唐大使的哈密瓜宴。一周后瑞典農(nóng)業(yè)大臣在家里舉行宴請,把唐大使贈送的新疆哈密瓜讓客人分享。
小小哈密瓜增進了賓客的感情和互相了解,成為增進中瑞兩國人民友好關(guān)系的催化劑。
駐贊比亞盧薩卡的外交使團有個加強交流的方法:每隔一段時間由一個國家的使館用本國食品主辦招待會,招待其他國家使節(jié),以展示各國的飲食文化,各使館輪流“坐莊”。
1994年7月8日晚7時30分,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館主辦“中國餐日”。外交團約70對夫婦,加上本館人員,約有160人,擺了十幾桌。使館作了精心安排,來自釣魚臺國賓館的廚師做出特色的中華美味佳肴,使館還從國內(nèi)購置了一批嶄新的餐具景德鎮(zhèn)瓷器,既有使用價值又有欣賞價值。
客人們贊賞中國食物獨具東方特色,把中國古老的飲食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結(jié)合起來,紛紛對中國大使館的官員們?yōu)檫@次活動作的精心安排表示感謝。
駐贊比亞使館的“中國餐日”別開生面。其他駐外使館也有類似的“舌尖外交”活動,這是外交團與當?shù)厝耸炕ハ嗔私猓⒂颜x的好機會。
駐外使領(lǐng)館的“舌尖外交”很重要。菜肴的質(zhì)量要好,食品的準備要充分了解客人飲食的禁忌。宴請場所的布置也很重要。整個活動要做到有條有理,井然有序。宴會、招待會的安全更不能掉以輕心,嚴密的安全措施是成功舉行宴請活動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