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
看到這套書,我仿佛又回到了腦袋里充滿各種疑問的孩提時代,心中的好奇心之火又再次燃燒起來。
好可愛呀!面對一個滿頭金發(fā)的洋娃娃,或者一只毛茸茸的小兔子,我常常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慨。可不是嘛?可愛的東西總是招人喜歡,就連買一支自動鉛筆,印著微笑的貓咪圖案也比普普通通的灰色更吸引眼球?!懊让葒}”“卡哇伊”“敲可愛”……萌系文化早已攻占互聯(lián)網(wǎng),就連我這個三十過半的成年人,也可以大言不慚地拍一張手比愛心的照片,發(fā)到朋友圈“賣萌”。
可愛到底是什么?它看似乖順無害,卻猶如一件溫柔的武器,所向披靡,無往不勝,殺傷力堪比核爆級別,只不過它的目標(biāo)不是實體,而是人心。
據(jù)了解,人類對可愛的偏好,其實是源于無法獨立生活的嬰兒。人類嬰兒降生之后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甚至連抬頭的力氣都幾乎沒有,完全依靠成人的精心照顧。千百萬年來,人類的基因中深深地印刻了這樣偏好——喜愛大眼睛、大腦袋、小身子的形象,而這些都是嬰兒的特征。正是依仗這樣的偏愛基因,人類嬰兒才成為開掛般的存在,讓人類物種延續(xù)至今。
看到《神奇制作》系列叢書的第一眼,我不禁感嘆:“這是一套多么可愛的圖書!”憨態(tài)可掬的卡通動物角色,讓人產(chǎn)生如同“心都化了”的共情效應(yīng)。《小熊的美味廚房》《長頸鹿生活館》《小老鼠娛樂城》《小象工程師》,叢書的四個分冊以憨厚的小浣熊、優(yōu)雅的長頸鹿、機(jī)靈的小老鼠和力大無比的小象為主人公,介紹了食品、玩具、生活用品、工程用品的制作過程。
在這個物品極大豐富的時代,我們早已對日常物品熟視無睹。但看到這套書,我仿佛又回到了腦袋里充滿各種疑問的孩提時代,松花蛋是用松花做的嗎?一擰水龍頭就能流出的自來水是怎么來的?心中的好奇心之火又再次燃燒起來。
口香糖來自樹木分泌的樹膠;牛奶來自牧場中的奶牛;小小的鉛筆竟然要經(jīng)過幾十道制作工藝;牛仔褲漂亮的紋路是水洗出來的……這些奇妙的制作過程,通過書中一幅幅富有童趣的卡通畫呈現(xiàn)出來,每一道工序都認(rèn)真繪制,每一個流程都詳細(xì)解說。每個物品制作過程的最后,還用知識欄的形式給小讀者講述了相關(guān)的科學(xué)知識,拓展延伸閱讀的空間。
叢書中的小動物成了最形象的物品制作員。他們搖身一變,成為勤勤懇懇的紡織廠員工、煉鋼廠工人、服裝廠裁縫、甜點店店員……圖書還根據(jù)動物角色本身的特質(zhì),安排他們化身為不同的職業(yè)。
小動物角色的表情夸張有趣:生氣地噘起嘴,開心地咧嘴大笑,伸出舌頭,對著美食垂涎欲滴。這些可愛的卡通角色讓《神奇制作》系列猶如一部妙趣橫生的紙上動畫片,強烈吸引著小讀者乃至成年人的目光,希望每一位讀過的小朋友都能夠發(fā)現(xiàn)藏在身邊的秘密,成為聰明的“小小發(fā)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