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摘 要:幼兒園戶外活動區(qū)材料投放與幼兒游戲行為的研究較為少見,缺乏將戶外活動材料與游戲行為作為研究對象相結合。就初衷而言,尤其是在幼兒園,如何通過自制幼兒園玩具,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對幼兒的學習有著重要價值。本文將以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材料為研究對象,著重地研究自制類器材對幼兒學習的影響。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活動;材料投放
引言:在幼兒園戶外的教學中,不僅僅是理論方面的內容,更多的是實踐類的。如何通過自制玩具,提高幼兒自我學習的興趣是至為關鍵的。材料的使用在幼兒游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游戲是兒童在一定環(huán)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fā)交流的積極主動的“玩”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爬、跳、攀、跑、投之類的游戲活動,都要借助于活動材料,讓單調的體育活動變得豐富多彩,增強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平衡性及協(xié)調性。因此,在幼兒園戶外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游戲行為的變化探討如何使用游戲材料,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
一、幼兒園自制玩具的價值
1、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幼兒游戲行為大都是通過游戲材料這一物質載體體現的,材料將真實的世界濃縮,使孩子們在材料構建的虛擬世界中預見將要發(fā)生的事情,使情感得到正確的抒發(fā)。讓學齡前兒童在玩具和材料世界中能夠學習現實世界中的事物。學齡前兒童因其認知發(fā)展的特性,在游戲過程中通常進行象征性游戲,他們通過借助活動材料及環(huán)境條件,在游戲中重現自己在真實世界中發(fā)生的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事件。
另一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幼兒在游戲中以物代物是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過渡環(huán)節(jié),正是以物代物促進了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边@與皮亞杰“以物代物”理論相近,是指用充滿樂趣,并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游戲材料代替復雜的現實世界。游戲擺弄材料,讓他們認識游戲材料的性能、特點、用法,從而促進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思維、記憶等各方面認知水平的發(fā)展。在幼兒園自制玩具的過程,因幼兒視野較為狹窄,對自然科學了解并不深入,為此,將自制實驗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向幼兒展現自身的成果,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從而調動課堂幼兒的積極性,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
2.提升互動能力
在游戲過程中學齡前兒童構建了新的社會交往關系,如在角色扮演游戲中兒童互動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在游戲中,孩子常為了扮演某一角色而發(fā)生爭執(zhí),原因無非是角色所擁有的材料數量、顏色、形狀等問題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通過正確引導孩子進行合理的角色認識及材料分配就能化解這一矛盾,并能使角色得到更具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與此同時,游戲結束后將材料收齊并擺放好也訓練了孩子們的責任感,同時在此過程中,學齡前兒童能夠潛移默化形成一些品德,如禮貌、謙讓、協(xié)商,合作及分享等品質,通過材料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品質性格的形成提供條件。
因幼兒對于自制玩具實驗較為陌生,為此與幼兒互動交流尤為重要,將幼兒園本身為幼兒所熟悉的,與物理器材相聯(lián)系,促使幼兒將相關的知識記牢固,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每涉及一類新器材的零部件、效用,特別是在自然科學、社會生活等方面,我們可布置更多的課外作業(yè),以促使他們尋找更多的科普知識,從而認識自制玩具的重要性,并從中增強自身學習的能力。不僅如此,通過自制玩具,與幼兒維持有效的溝通,并組織幼兒自主完成自制實驗,從中可培養(yǎng)彼此之間的合作精神。
3、增強學習能力
游戲材料作為一個媒介可以將兒童與游戲相連接,可以將游戲價值與教育相連接。幼兒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事物,才能在感知現實中展開思維活動。材料是學前兒童游戲必不可少的“道具”,沒有游戲材料的輔助,幼兒游戲的內容就會顯得比較單一,他們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而一旦有了活動材料,游戲的內容就豐富了,游戲的情節(jié)、形式也都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在教育目標引導下,材料可以發(fā)揮其文化內涵中的教育因素,實現社會對人的發(fā)展需求。但玩具教育能動性的發(fā)揮離不開其主體“人”、客體“物”及交互方式“玩”三方的選擇和聯(lián)系。
運用自制玩具,以幽默的語言講述,生動的教學,必將妙趣橫生,幼兒將回味無窮。因幼兒園教育設施并不完善。為此,自制物理實驗器材是基礎的,更是必要的。不僅如此,幼兒對于自然科學的學習,因幼兒園內自制器材組件較為簡單,取材更多的是來源于外部,并為幼兒所不知的,在此基礎上,以通俗易懂的口訣,可增強幼兒的記憶能力。與此同時,幼兒的實踐能力較弱,自身的知識體系并不完善,更為重要的是自制玩具,構建彼此之間有機的聯(lián)系,強化它們的理解記憶,并牢固地掌握它們的知識體系,提高幼兒對自然科學的探索能力,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對于自然科學學習的興趣。
二、自制幼兒玩具
1、在幼兒園內自制幼兒玩具
在現有的基礎上,作為幼兒園的教師,須推行自制玩具教學課程,以優(yōu)秀的自制作品,在幼兒園內加以推廣,讓幼兒教學重新提升至一個新的層次。從推行之初,基于自制玩具器材成本較低,取材均源自于外部,教學使用的范圍較廣。通過運用外部材料或廢棄物加以制備,自主設計合乎要求的幼兒玩具器材。從取材的角度而言,教師盡可能地挖掘農村器材的元素,并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以創(chuàng)新元素為先,更能增強他們對自然的學習效能。
2、幼兒玩具教學研究
玩具是幼兒教學的關鍵所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思維是直觀的、具體的,因此,將決定他們并不能與初中學生等同視之。要使幼兒接受、熟悉抽象的學習概念,除幼兒教師組織形式不一的教學外,須借助于玩具。在幼兒教育,以玩教具為主線,為幼兒提供可操作性強的教學工具,讓枯燥的“填鴨式"教學更有樂趣,使幼兒有著自主動力。只有通過幼兒自身的動手,才能掌握知識的內涵,如果僅僅是聽老師說或目測,那只能是單一的記憶。
重視對幼兒班級管理以外的活動拓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幼兒班級管理實際情況而言,幼兒園孩子年齡較小,運用竹子、稻草,刻畫或者編織玩偶,從而增強他們對幼兒教學的效能。作為教師,我的觀點更多在于要從實況出發(fā)。幼兒處于好動時期,心理并不成熟,幼兒教師須創(chuàng)設情更為合理的情景,通過增加實物設計、玩具卡片等教學內容,運用簡單的材料,對玩具加以制作。結合幼兒教學課本,運用表情、動作,將兩者有機結合,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效能。
三、結語
自制玩具的教學是目前教學至為缺乏的,將自制玩具與幼兒教學的實踐結合,以理論指導實踐,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不再復雜化,而是簡單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對自制玩具的自信心,也進一步地促使學生對于教學的重視程度,從而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更為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季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菰出版社,2013(4).
[2]蘇婷.讓自制玩教具“常樹"[N].中圍教育報,2011(3).
[3]鮑小捏.徽州地區(qū)舉辦自制玩展覽[J]徽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