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龍
距今9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南美洲的阿根廷炎熱而干燥。在一座山谷中,一條小河緩慢地向前流去。小河兩岸生長著高大的杉樹,樹梢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
伴隨著一陣喧囂聲,一群阿根廷龍出現(xiàn)在山谷中。這些巨型恐龍邁著沉重的步伐而來,每當大腳落在地上,地面便會隨之震動。阿根廷龍來到樹林周圍停了下來,然后開始四下打量。一只阿根廷龍走到杉樹前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它的同伴也隨之加入了這場盛宴。
當阿根廷龍將樹葉大口大口地吞下之后,肚子里立即傳出了“咕嚕咕?!甭?,原來,這是胃部正在消化樹葉所發(fā)出的聲響。由于阿根廷龍不能咀嚼,所以食物全要靠胃腸來磨碎并消化,這可是非常大的工作量,要知道一只成年阿根廷龍一天要吃掉500多公斤的食物呢!
正當阿根廷龍專注進食的時候,兩只蝎獵龍來到了山谷之中,它們是來喝水的,可沒想到阿根廷龍也在這里,蝎獵龍顯然吃了一驚。雖說蝎獵龍是食肉恐龍,但在成年阿根廷龍面前它們就是小不點兒,根本無法與之抗衡。盡管距離阿根廷龍還有一段距離,蝎獵龍依然小心翼翼的,它們可不想招惹這些大家伙。
阿根廷龍對蝎獵龍的出現(xiàn)不以為然,繼續(xù)吃著樹葉,只是偶爾用眼睛瞟一下對方。蝎獵龍悄無聲息地在河邊喝水,喝足之后立馬轉(zhuǎn)身離開了這個危險地帶,而它們身后的阿根廷龍依然悠閑地吞食著樹葉。
阿根廷龍是最大的恐龍之一,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由于發(fā)現(xiàn)的化石并不完整,對于阿根廷龍的長度和重量有許多不同的估算,最新的研究認為阿根廷龍體長超過35 米,臀高6 米,體重在80—90 噸之間。如果拿今天的動物來比較,阿根廷龍比藍鯨還要長,比長頸鹿還要高,比十頭非洲象加在一起還要重。
阿根廷龍的身體又大又胖,肚子里面有龐大的消化系統(tǒng)。要知道,阿根廷龍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能量才能支撐起這么龐大的身軀,而植物能提供的能量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它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需要不停地進食才行。
阿根廷龍的發(fā)現(xiàn)可以追溯到1987年。那年,阿根廷的一位農(nóng)場主在自家農(nóng)場散步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塊巨大的化石。農(nóng)場主起初以為這不過是塊木頭化石,但當他試著將化石從泥土中清理出來時,地下卻露出了更多骨骼化石,這些化石肯定屬于一個大家伙!
巨大的化石很快引起了古生物學家的注意。經(jīng)過清理,人們得到了一塊高1.6 米、寬0.5 米的脊椎骨化石以及其他化石。在對不完整的股骨(也就是大腿骨)進行測量和估算之后,古生物學家認為其完整長度達到了2.56米,比一個人還要高很多。1993年,古生物學家將這種巨大的恐龍命名為阿根廷龍,以紀念化石的發(fā)現(xiàn)地——阿根廷。
阿根廷龍是最大的恐龍之一,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由于發(fā)現(xiàn)的化石并不完整,對于阿根廷龍的長度和重量有許多不同的估算,最新的研究認為阿根廷龍體長超過35 米,臀高6 米,體重在80—90 噸之間。如果拿今天的動物來比較,阿根廷龍比藍鯨還要長,比長頸鹿還要高,比十頭非洲象加在一起還要重。
阿根廷龍的身體又大又胖,肚子里面有龐大的消化系統(tǒng)。要知道,阿根廷龍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能量才能支撐起這么龐大的身軀,而植物能提供的能量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它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需要不停地進食才行。
盡管阿根廷龍碩大無比,但是它的腦袋卻很小。阿根廷龍的頭骨上有許多開孔,這樣的結(jié)構(gòu)既能降低頭骨重量,又能起到散熱的作用。在阿根廷龍的嘴巴前部長有細長的小牙齒,牙齒的外形與其巨大的體形形成鮮明的對比。阿根廷龍平時會用嘴中的小牙齒切斷植物的莖葉,然后直接吞到肚子里去。在阿根廷龍的小腦袋后面是又粗又長的脖子,其長度超過10米。阿根廷龍的長脖子可以讓它吃到更高處的植物,還能輕松地查看遠處的“敵情”以確保自身處境安全。
為了支撐沉重的身體、長長的脖子和尾巴,阿根廷龍長出了四條像柱子一樣粗壯的腿。當它邁開大步行走時,一步能跨出兩米多遠。不過,鑒于阿根廷龍緩慢的步伐,其每小時行走的距離僅為10 公里左右,就像是緩慢移動的小山。
阿根廷龍生活在距今9700萬年至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從發(fā)現(xiàn)其化石的地層來看,當時的環(huán)境炎熱而干燥,地面上有季節(jié)性河流。在水源周圍生長著大片森林,這是阿根廷龍主要的食物來源。
當時,有許多食肉恐龍與阿根廷龍生活在一起,其中最可怕的對手當屬馬普龍。馬普龍體長可達13 米,是和霸王龍一樣龐大的巨型食肉恐龍,而且其群體活動的習性讓其殺傷力大增。成群的馬普龍會跟在阿根廷龍身后伺機進攻。盡管馬普龍無法將阿根廷龍一招制服,但是它們能不斷地在阿根廷龍身上留下傷口,讓阿根廷龍因失血過多而死。
與馬普龍相比,其他食肉恐龍的威脅就小多了,比如體長只有6 米的蝎獵龍和體長3米的鷲龍。不過,小型食肉恐龍依然是阿根廷龍的敵人,因為它們會捕殺未成年的阿根廷龍。
阿根廷龍每次能產(chǎn)很多卵,但是產(chǎn)卵之后便會離開,任憑小恐龍自生自滅。數(shù)量眾多的小阿根廷龍面對危險的世界只能艱難求生,它們不斷遭到食肉恐龍的捕殺,最終能夠順利長大的非常少。正是靠著“人海戰(zhàn)術(shù)”,阿根廷龍才得以繁衍,那些能夠長大的阿根廷龍運氣真的很好,在它們的身后是無數(shù)同類的尸骨。當阿根廷龍成年后,能夠威脅到它們的食肉動物就很少了,它們終于可以相對安全地生活啦!
阿根廷龍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恐龍之一,要不是化石被發(fā)現(xiàn),我們真不敢相信陸地上曾經(jīng)生存過如此巨大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