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
摘要:小學品德的教學中,關鍵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形成,幫助還涉世未深的小學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結合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問題的糾正,促使學生早期形成良好的德行意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時候容易走進狹隘的德育空間,出現(xiàn)認知的壁壘,基于合作的模式可強化學生的德育理解,當前將小學品德與小組合作融合起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阻礙了教學的創(chuàng)新變革,應積極尋找合適的合作形式,提高品德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對策
引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常見的學習形式,通過學生們三兩一組,共同展開問題的思考,有助于學生集思廣益,輕松的化解問題的難點,小學品德課的知識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很多問題并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合作中引導學生朝向不同的問題思路,獲得多重的問題領悟,可激發(fā)學生的德行深思。
1 小學思想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
1.開放式
學生研究的問題應有多種思路,避免學生形成狹隘的理解,可助力學生從不同的視角,抓住不同的關鍵詞,基于不同的生活情境進行思考,合作中提出的研究主題應豐富化,拓展學生的視野,選擇涉及面廣的知識,讓學生走進社會與生活情境中去思考。另外合作的形式也應開放化,通過小組之間的互換、調整,結合相應的主題,選擇合適的小組人數(shù)與小組成員,給予學生互相填補的契機。
2.集中式
合作的目標應有所集中,并清晰的制定集中的前進方向,可通過誘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形式,鼓勵學生結合已知的信息,展開社會的調查,可通過小組合作互相分享自己的社會見聞、社會經驗。合作中要集中學生的思想思路,讓學生都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思考,注意課堂的秩序,避免有的學生假借合作之名閑談。還可以將各個小組的結果集中起來,讓學生分別匯報小組的討論結果,集中學生的困惑點,集中學生的觀點,集中學生的主流想法,結合學生的以上反饋結果展開教育補充。
二、淺析小學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不注重實效性
很多教師在讓學生合作學習時會出現(xiàn)這種情形:學生分組圍坐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看似熱鬧,其實小組成員并沒有按教師設定的目標進行討論,而是每個學生各說各的,既沒有認真聽取別人的想法,也沒有人記錄,更沒有人整理小組意見。每個人都過分注重自我意見的表達,而忽視了集體意見的形成。這種情況也就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失去了意義。這種合作學習方式流于形式化,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關注合作學習中的深層次問題。
2.小組合作分工不明確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集體意識薄弱,團隊組織能力也相對較弱。在小學品德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沒有對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個合理的認知和正確的理解。學習任務在合作中并不能完成,每個學生都不知道圍坐在一起需要怎么做,發(fā)表看法也是誰有想法誰說,沒有想法或者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的學生基本不參與討論,缺少組織和引導,小組成員一盤散沙,討論結束后小組成員并沒有達成共識,導致小組合作沒有發(fā)揮效率。
三、淺析小學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對策
1.選擇小課題的指導
教師應指導小組成員聯(lián)系知識、能力、生活實際,結合教材,選擇合適不同年級、不同知識水平和能力層次學生的研究小課題。課題類型一般分為知識探究型、知識運用型、問題解決型。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注重知識探究型這種最初始的研究性課題比較好,以降低難度,提高成功率,激發(fā)學生投入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和完成研究的信心。指導選題切忌大求全,好高騖遠。選題確定的時候應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教師起好指導參謀作用,切忌越俎代皰,一手操辦,失去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如有學生崇拜英雄,就指導他們選擇這一方面的小課題進行研究,如《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少年英雄賴寧》等,并把研究結果以革命故事比賽進行匯報。有的同學關心環(huán)保,就指導他們選擇《恐龍為什么會滅絕》、《樹木的功能》、《為什么要保護鳥類》等小課題,促使他們了解更多的環(huán)保知識。我們還根據(jù)少年學生的愛好和生活特點,向學生推薦諸如:“我最喜愛的小玩具的設計和制作”、“爺爺、爸爸和我的零花錢的調查”、“某某風景區(qū)環(huán)境污染的觀察”、“市區(qū)盲道的調查”等研究性學習小課題。從效果看,有些小課題很受學生歡迎,沒有一個課題成為無人問津的“冷課題”。
2.研究過程的指導
確立課題的時候,研究小組一般都已見雛形,教師應做好激勵工作,教給他們分工的方法。小學生的動手和社會交往尚有限,應讓能干外向、知識面廣的學生擔任組長,具體指導、安排研究學習的具體過程和步驟。教師應教會他們一些參考研究的方法和克服困難的對策,避免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虎頭蛇尾。我們開展研究性學習不能急功近利,要重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不刻意追求其結果。但也不能一遇到困難就知難而退,激勵學生克服困難去取得成功,培養(yǎng)持之以恒的好習慣。
3.結題的指導和評價
思品課研究性學習小課題的結題可以有多種形式,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資料分析總匯、小論文、小制作、手抄報、宣傳畫、倡儀書等。如何給自己研究的內容結題,應在合作學習小組代表自己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再給予適當?shù)囊龑Ш忘c拔。教師對結題的評價應體現(xiàn)重過程、重應用、重全員參與的一般要求,要體現(xiàn)形成性評價的特點,評價與過程的指導緊密結合。
結束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為分工協(xié)作,交流討論,總結概括,這種學習方式能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并促使他們的身心潛能、整體素質和個性得以充分和諧的發(fā)展,把思想品德知識內化為高尚的思想品質,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品德高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郝普耀, 楊靜, 常亮. 小學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 2015, 31(2):30-32.
[2]范士紅.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也談綜合課程實施中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J].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04(11):45-46.
[3]黃明柱. 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中學思想品德課堂中存在的困難與對策[J]. 中華少年:教學版, 2017:207-207.
[4]唐俊林. 小學思想品德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新課程上旬,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