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閱讀童話,可以從童話的起源開始。從童話的起源里探究童話的幻想,從童話的幻想里探究它與真實的關(guān)系。那么童話究竟是什么?童話既是一個隱秘的入口,又是獲得豐富個人意義的樣例。
關(guān)鍵詞:童話 起源 幻想 入口 個人意義
當光良的那句“童話里都是騙人的”傳唱開來,似乎一下子沒有人再相信童話。然而,我們的生活怎能離得了童話!既然如此,對于這“騙人的童話”,我們又該怎樣閱讀呢?
首先,從童話的起源開始。
童話歷史悠久,其與兒童文學的另一種體裁——兒歌同步出現(xiàn)。極端些,它甚至跟語言的起源同步。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有語言,就會有交流。一位母親,哄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嬰孩入睡時,媽媽的輕拍柔撫中、媽媽的淺吟低唱里,未必沒有童話吧?魯迅先生不是說文學起源于勞動嗎?如果伐木工人的“杭育杭育”是詩歌最早的節(jié)奏,那么,接下來的這首北方兒歌《楊樹葉兒嘩啦啦》:楊樹葉兒嘩啦啦,小孩睡覺要找媽,寶貝寶貝快睡吧,馬虎子來了我打它。不就是地地道道的童話嗎?兒歌的前半部分沉浸在《詩經(jīng)》般的比興中,后兩句則一下子進入恐怖片的節(jié)奏?!榜R虎子”是什么?馬虎子來自我們的想象,現(xiàn)實中并沒有相應的動物,但它又令幼兒心生恐怖,也許孩子們會把它想成老虎、狼、狐貍等令人畏懼、令人討厭的動物結(jié)合體……這難道不是來自人的想象?正是這種想象,造就了童話。
所以,童話淵源流長,它的出現(xiàn)要早于“兒童文學”很多年。在中國,兒童文學一詞,較早來自周作人先生。那是上個世紀的1920年,周作人先生在北京孔德學校做演講時,首次提出“兒童的文學”①,此后“兒童文學”出現(xiàn)。而這時,童話已經(jīng)出現(xiàn)很久很久了,就像我們講童話最愛用的開頭“很久很久以前”。如此,童話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出現(xiàn)了。自然大家會說,童話一詞的出現(xiàn),跟孫毓修先生的《童話》雜志有關(guān)。這個也沒有什么問題,因為我們說的是童話這一文學樣式的本身出現(xiàn)很早,而作為概念的童話出現(xiàn)則要晚得多。兩者的出現(xiàn)有著不小的時差。
其次,我們來看童話的幻想。
幻想出來的東西是真實的嗎?也許沒有人會相信倫敦國王十字車站有一個93/4站臺,可是那個站臺上停放著一輛開往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紅色專列,列車駛向的終點是一所學校。那所學校里有很多門功課,有的,學生很喜歡,有的,學生們很不喜歡。那里的老師也是這樣,有的老師很受學生的愛戴,有的則不然。那里的同學也會拉幫結(jié)派,也有小團體。那里也有學霸,自然地,也有成績不好的學生。學院(班級)考核,也是采取量化的形式。學期結(jié)束四個學院還要排名次,那里的學生也會為名列第一而歡呼,為落后而沮喪。到這兒,你還覺得這一切都是虛假的嗎?
不,完全不!那只是借了一個外在的形式,里面敘述的可是無限接近真實的故事。那里的巫師、魔法、魔杖……該是少年心底美好愿望的投射吧。所以,“童話誕生自每個人心中,隱藏著我們心靈最深處的愿望。”②
來自丹麥小鎮(zhèn)奧登賽的文學青年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甫一出現(xiàn)在首都哥本哈根的舞臺,從跑龍?zhí)组_始,遭人譏諷,受人恥笑,多像那一只鄉(xiāng)下養(yǎng)鴨場的丑小鴨!而那只歷經(jīng)磨難、差一點凍死在冬天里的鴨子,春天里,從鄉(xiāng)下的河邊走啊,走啊,一直走到了一個大湖邊。它無比羨慕湖中央那些高貴、美麗的天鵝,但是一想起自己從一出生就不斷被譏笑太丑,便羞愧得無地自容,雖然無比仰慕卻不敢靠近天鵝!可是,就在它自卑地低下頭看向湖面時,它看到了什么?曾經(jīng)的那個又大又丑的鴨子,已化身高貴美麗的白天鵝!就像那位一路磨難、連讀書也只能斷斷續(xù)續(xù),雖經(jīng)好心人的贊助,卻終于無法完成學業(yè)的安徒生歷經(jīng)坎坷終于走向了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并大獲成功?!秾懡o孩子們的故事》讓他一舉成名,圈粉無數(shù),紅遍整個歐洲。這樣的蛻變與丑小鴨終成白天鵝,不是異曲同工嗎?那么我們說,丑小鴨是安徒生之“志”,你接受嗎?
到了這里,請回答:童話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
答案自然顯而易見:一篇篇童話就像一面面神奇的鏡子,映照出我們內(nèi)心的那些隱秘,也映照出人類從幼稚走向成熟之旅。
到了這里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無幻想,不童話;無童話,不真實。
那么,童話到底是什么?
一個隱秘櫥柜、秘密花園的入口
小女好了給你,無意間闖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納尼亞,她想要搞清楚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并保護好自己,就如同那個掉進兔子洞的愛麗絲。一個八、九歲的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變化,那種驚慌失措難以言喻。在一個孩子的童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很顯然,沒有一個孩子會進入冰雪的納尼亞、會掉進兔子洞,也沒有一個孩子會像騎在鵝背上的尼爾斯一樣在不斷變大變小中體驗童年的奇特經(jīng)歷??墒怯钟心囊粋€人的童年里,沒有面對變化的驚慌失措而又不肯、不敢與大人交流?
也許,其隱喻不言而喻。不夠充分的抱持導致兒童誤闖(跌落)進冰雪世界(黑暗的兔子洞),獨自體驗陌生或無序的世界,家人則或混沌無知或遲鈍沉睡著。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充分的“抱持”會產(chǎn)生這樣一個嬰兒:既被充分喂養(yǎng)又感到很真實,這樣的嬰兒能夠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嬰兒要作為自體而存在必須被充分地抱持。
當愛麗絲從一個長長的夢中醒來,姐姐告訴她下午茶的時間到了,她把自己夢中的經(jīng)歷告訴姐姐時,姐姐將信將疑?;腥婚g,姐姐似乎聽到了愛麗絲描述的那些場景里發(fā)出的聲音,可是側(cè)耳靜聽,她立刻反應過來,那只不過是一種類似幻聽的感覺。愛麗絲看到的、聽到的、經(jīng)歷的,姐姐真的明白嗎?即便是生活在一個家庭里的同胞手足,因為被抱持的感受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童年場景。那些表面看似已經(jīng)流散的童年記憶碎片,其實一直影響著長大后的生活,面對世界既畏畏縮縮又躍躍欲試,不能充分表達,不能充分投入,也不能充分探索。
獲得豐富的個人意義
我是愛麗絲,也許你是膽小的獅子,她是嬌弱又矯情的玫瑰,他是被玫瑰馴服的B612星球的小王子……縱然我們可以化身為一個個心向往之的童話形象,但又有哪一刻,我們的心底不住著一個不愿意長大也就真的沒有長大的彼得·潘?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似乎都可以找到一個自己喜愛的童話形象對號入座。
“一個用來說明道理的法學案例,我們一旦掌握法理便不會一遍遍地去閱讀它,但童話卻讓我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反復閱讀,它像一個秘密花園的入口,每次開啟都能帶給我們不同的體驗。”③就如同我們讀《皇帝的新裝》,童年閱讀,會讓我們捧腹大笑:一個傻皇帝和一群溜須拍馬、虛偽可笑的大臣;后來再讀三讀,我們知道,這樣的故事,這樣的騙子和一群只知道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大臣,到了今天在我們身邊依然存在??雌饋砘恼Q不經(jīng)的故事,其普世性甚至不輸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
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爾海姆認為童話以象征的語言傳達出人類千百年積累的經(jīng)驗和智慧,揭示許多有關(guān)人生和人心的基本原理。他說,“與兒童所能理解的任何其他類型的故事相比,從童話中我們能了解到更多的關(guān)于人類內(nèi)心問題的信息,更多的正確解決困境的辦法?!?/p>
以《海的女兒》為例。它以極端的形式借小人魚的遭遇表現(xiàn)了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激蕩、波瀾、困惑、抉擇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最終途徑。其心理意義在于形象生動地揭示了某些重要的人格屬性。
一是小人魚的主動精神,小人魚沒有選擇跟自己的姐姐同樣的道路,而是勇敢地愛上人間的王子,并勇于表露自己的愛。雖然這樣的愛最終以失去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但小人魚無怨無悔,她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二是她對于信念的堅守,美麗的小人魚羨慕人間世界、愛上英俊的王子、也曾想為心上人能夠回到自己身邊做交易……不就是現(xiàn)實中深墜情網(wǎng)戀人的真實寫照嗎?但小人魚最終還是選擇放棄,任自己化作海面上的浪花再變成泡沫。這樣的幻滅,又何嘗不是一種成全?是對他人的成全,也是對自己的成全。這樣的堅守,無私、高尚。
《海的女兒》里如此哀婉動人的愛情故事,也正是作者安徒生愛情的寫照。固守無望的愛情,終究虛妄一場。放手卻是成全,成全了別人,也成全了自己。
童話和現(xiàn)代人的精神世界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對于任何問題,都一定準備好了某個令人信服的答案等著你。(河合隼雄語)我們相信童話,并一直尋找那個答案。
參考文獻
①《兒童的文學——1920年10月26日在北平孔德學校演講》.《兒童文學小論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周作人著,止庵校訂,河北教育出版社。
②河合隼雄.《童話心理學》.南海出版公司
③解放網(wǎng).《解放日報》.顧學文,2015 12月18,《我們?yōu)槭裁匆x童話?》
(作者介紹:戚翠榮,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