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要介紹國電泉州熱電有限公司SCR系統(tǒng)噴氨優(yōu)化的情況,結合降低氨逃逸和具體的噴氨調整試驗,對SCR系統(tǒng)噴氨優(yōu)化的手段進行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調整方法。
關鍵詞:噴氨優(yōu)化;氨逃逸;配風調整;控制措施
引言
國電泉州熱電有限公司4臺機組均采用催化還原(SCR)煙氣脫硝技術,為控制脫硝過程中氨的使用量及保護設備,必須監(jiān)測SCR出口的氨逃逸量,氨逃逸率是影響SCR系統(tǒng)運行的一項重要參數(shù),實際生產中通常是多余理論量的氨被噴射入反應器,反應后再延期下游多余的氨稱為氨逃逸率,為達到環(huán)保要求,往往會出現(xiàn)過量的噴氨,而逃逸的氨將與SO3反應生成硫酸氫氨,導致空預器堵塞,嚴重威脅機組正常運行?,F(xiàn)通過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分析降低氨逃逸率,對SCR系統(tǒng)進行噴氨優(yōu)化。
1 設備簡介
國電泉州熱電有限公司一期鍋爐為亞臨界中間一次再熱自然循環(huán)汽包鍋爐,二期鍋爐為超臨界參數(shù)變壓運行直流爐、單爐膛、前后墻對沖燃燒、一次再熱、平衡通風、露天布置、固態(tài)排渣、全鋼構架、全懸吊結構∏型布置。脫硝SCR系統(tǒng)采用垂直煙道2+1層設計,采用國產蜂窩式催化劑,高溫高塵布置形式。
2 問題描述
國電泉州熱電有限公司#1、#2機組為兩臺300MW燃煤機組,#3、#4機組為兩臺660MW燃煤機組,隨著機組的運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以#1機組為例):
a)催化劑層積灰日益嚴重,主要體現(xiàn)在脫硝反應器差壓不斷上漲,脫硝反應器A/B側差壓由686/814pa上漲至1326/1196pa。
b)空預器差壓持續(xù)上漲,由1.8/1.9Kpa上漲至3.6/3.7Kpa,不僅威脅機組安全運行,而且后續(xù)設備的廠用電率也不斷增加。
c)噴氨量較理論值高出20%左右,氨逃逸率長期在5~9ppm左右的水平,造成噴氨的浪費。
3 調整總結
氨逃逸率是影響SCR系統(tǒng)運行的一項重要參數(shù),實際生產中通常是多于理論量的氨被噴射入反應器,反應后在煙氣下游多余的氨稱為氨逃逸率,逃逸率是通過單位體積內氨含量來表示的。
3.1 均勻分布氨流量
由此造成的逃逸率偏差,可以通過氨均布試驗進行調整,因SCR脫硝系統(tǒng)入口煙氣流場和NOx濃度場分布對氨均布調整具有影響,首先需對其進行標定,按照網(wǎng)格法,將每一側煙道劃分為7*3網(wǎng)格,對入口煙氣流場和NOx濃度場逐點測量,若脫硝入口某點位相對流場較大,則應考慮增加相應點位的噴氨量(就地手動調整去各反應器的手動門),來矯正氨流量不均的問題,以保證出口NOx相對均勻。
3.2 煙氣溫度控制
3.2.1 鍋爐啟動時
在鍋爐啟動過程中,煙氣中的銨鹽、硫酸、水和其他凝結物低于各自的露點溫度時。催化劑會將其吸入孔內,溫度升高時,這些物質蒸發(fā)將導致催化劑孔內壓力增大,造成催化劑損壞。因此在煙氣升溫過程中,應快速通過水和酸的露點溫度,使得SCR反應器入口煙氣溫度低于水的露點溫度(50-60℃)的時間越短越好。
另外停爐過程中停止噴氨后,應維持煙氣系統(tǒng)繼續(xù)運行30分鐘左右,使得催化劑中殘留的氨全部參加反應,防止催化劑中殘余氨,隨著煙溫的下降,形成銨鹽。
3.2.2 低負荷運行時
SCR脫硝工藝所選用的催化劑在310~420℃范圍為最佳,當催化劑在低于310℃運行時,氨氣將與煙氣中的SO3反應生成銨鹽,造成催化劑堵塞和磨損,因此當入口煙溫低于306℃時,應自動脫硝邏輯保護動作關閉噴氨關斷閥,若未自動閉鎖,則手動干預。
提高SCR入口煙溫措施:
a)提高氧量,增加機組供熱量
b)增加上層磨組煤量,由高熱值燃煤改為低熱值燃煤
c)調整燃燒器擺角和SOF風擺角
d)開大燃盡風門,關小周界風,將AA層開至100%
e)適當減少吹灰
f)降低主蒸汽壓力
g)適當增加爐膛負壓,降低一次風壓及磨煤機出口溫度
3.2.3 事故工況時
鍋爐超溫、MFT、重要輔機故障或跳閘等情況均會使催化劑中殘余氨較多,因此要維持煙氣系統(tǒng)繼續(xù)運行30分鐘左右,并維持聲波吹灰器運行,悶爐后應盡快采用引風機快速冷卻,使催化劑冷卻盡量快速通過水和酸的露點溫度。
其中鍋爐四管泄漏對催化劑的影響最大的,鍋爐一旦爆管,就會有大量的蒸汽進入煙氣,流經(jīng)催化劑,而且煙溫下降過快,使得煙氣濕度過大,在短時間內造成催化劑的壽命損耗,發(fā)生泄漏后,若無法維持運行時,應緊急停爐,及時進行疏水泄壓,減少煙氣濕度的增加。
3.3 稀釋風量控制
A/B兩側稀釋風量不對稱,兩側稀釋風量變差達到9%,應注意查找噴氨格柵小孔堵塞、進口濾網(wǎng)、逆止閥、稀釋風量測量孔板等問題,因此在啟動爐側風機前4h就需啟動稀釋風機和聲波吹灰器,并可通過比對正式投SCR前和正常運行時稀釋風流量,間接反映噴嘴堵塞的程度。
3.4 NH3/NOX均勻摻混
現(xiàn)我廠在混合器選擇上是的渦流式靜態(tài)混合噴射技術,為滿足超低排放的流場分布要求,可通過優(yōu)化渦流混合氣的圓盤直徑和布置位置、角度,以及調整每側5個氨氣噴管流量,來實現(xiàn)NH3/NOX均勻摻混。
SCR脫硝系統(tǒng)在超低排放的情況下,通常會增加噴氨量來滿足超低排放的環(huán)保參數(shù),隨著噴氨量的增加,脫硝效率也不斷提高,在較高的脫硝效率下運行時,氨氮摩爾比變化對脫硝效率和氨逃逸影響如圖所示。隨著氨氮摩爾比增大,脫硝效率升高,NH3逃逸也逐漸增大,尤其當脫硝效率超過90%時,氨逃逸增大的趨勢明顯加快,空氣預熱器形成硫酸氫銨堵塞的風險增大。因此在NH3/NOX合理混合情況下,可適度減少噴氨量,保證在環(huán)保參數(shù)未超標情況下,降低氨氮摩爾比,從而減少氨逃逸率。
3.5 制粉系統(tǒng)倒換
以4號機組為例,進行制粉系統(tǒng)倒換試驗(由C磨倒換至A磨運行),倒換過程中,因停運制粉系統(tǒng)減少了爐膛內過剩空氣量,分級燃燒較明顯,所以SCR入口NOx下降至50mg/Nm3,對應減少噴氨量50kg/h左右,降幅很明顯。因此制粉系統(tǒng)由上層倒換至下層運行,不僅可以降低入口NOx,減少噴氨量,還能有效減少氨逃逸。
3.6 低氮燃燒器中心風調整
通過降低低氮燃燒器中心風的風量,減少一次風根部的氧量供給,使得燃燒器著火區(qū)處于還原性氣氛。經(jīng)試驗,六臺制粉系統(tǒng)燃燒器中心風電動閥關小至10%,觀察脫硝入口氮氧化物可由430mg/m3↘280mg/m3,降低幅度達150mg/m3。
中心風關小后要做好防范一次風口結焦的工作,在關小后需加強對燃燒器處中心風管測溫。試驗中關小中心風后測量燃燒器中心風管在180~200℃之間,無超溫現(xiàn)象。
4 結語
本文針對國電泉州熱電有限公司脫硝系統(tǒng)提出了一些在運行中如何控制減少氨逃逸率的措施,并結合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闡述了脫硝系統(tǒng)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對電廠運行設備和經(jīng)濟性上的影響,提高了機組運行的安全性和經(jīng)濟型。
參考文獻
[1]杜云貴,吳其榮,鄧佳佳,李芳:SCR煙氣脫硝催化劑的化學動力學模擬研究[J]:熱力發(fā)電:2010年02期
[2]呂君英,龔凡,郭亞平:選擇性催化還原NOx的反應機理研究[J]:工業(yè)催化:2006年01期.
作者簡介:姚歡龍(1988.10-),國電泉州熱電有限公司,運行部,工程師,長年從事熱電領域生產運行工作,善于應用科學技術指導實際工作,完成多項技術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