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各種形式的自媒體不斷興起,其輿論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隨著5G技術的爆發(fā),在媒體融合發(fā)展、大數據普及應用的輿論生態(tài)下,信息傳播的介質、方式、速度不斷翻新,自媒體發(fā)展進入了新時代。那么5G時代,自媒體的發(fā)展方向在哪里?如何看待5G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關鍵詞:5G;大數據;融媒體傳播;突破發(fā)展
一、自媒體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一)自媒體概念及特點
自媒體,又稱為個人媒體或公民媒體,是指具有自主化、平民化、自然化特點的傳播者,通過現代信息手段,向泛化受眾或是特定個人傳遞規(guī)范以及非規(guī)范信息的媒體介質總稱。自媒體平臺包括論壇、微博、微信、貼吧、博客以及目前火爆的頭條號、抖音號等等。自媒體本質是信息共享的實時交流平臺,具有大眾平民化、傳播廣泛迅速、使用簡單等特點。相較于主流媒體,自媒體的運營操作比主流媒體更加自由、靈活。自媒體的傳播形式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播時效性強、范圍廣。隨著5G時代的到來,自媒體的表現形式將會更加廣泛。
美國學者吉爾默最早對自媒體這一概念進行理論劃分。他將自媒體的發(fā)展傳播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被動形式下的局限性信息獲取;第二個階段,較為主動地接受一定載體的信息;第三階段,大眾對媒體信息的接受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印,F在,傳播隨著5G通信和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普及,自媒體發(fā)展正在進入第四個階段,那就是由泛化傳播晉級而來的精準傳播時代。
(二)5G時代的自媒體傳播優(yōu)勢分析
自媒體與主流專業(yè)媒體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自媒體內容更具有大眾性、草根性、互動性,其海量豐富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5G時代這個優(yōu)勢將更加明顯。自媒體是平民視角上的輿論傳播,其內容更加貼近生活,表現形式也更加豐富多彩,比如短視頻、直播、推文、H5等等。5G技術必然帶來視頻特別是短視頻的爆發(fā),有人直接將其形容為“傳統廣電的黃昏和新媒體的黎明”。這將進一步縮小自媒體與主流媒體的內容依賴差距。
從傳播模式上看,自媒體先天缺乏權威性、導向性和專業(yè)性,隨著5G網絡的普及,自媒體的媒體化、社會化程度將會進一步提高,其在內容分發(fā)機制上逐步由傳統的社交推薦制、編輯推薦制逐步向算法推薦制方向靠攏。今日頭條就很好地利用算法推薦機制來對用戶喜愛進行合理的推斷,從而實現新聞內容分發(fā)工作。
二、基于大數據的自媒體發(fā)展突破
(一)海量信息帶來的滲透式傳播
5G時代,信息是海量的、無所不在的,自媒體更容易獲得第一手信息,或者進行信息的二次創(chuàng)作。他們以便捷性、快速性、信息渠道的廣泛性,逐漸俘獲了受眾的黏性?,F在,人們走遍四方,只需帶上一部手機就能輕松解決“資訊饑渴”問題。5G技術將使自媒體得以無技術門檻傳播更加海量的信息,潛移默化影響受眾心里,呈現出了一種社會生活公共化和社會信息共享化的現狀。
(二)云計算催生的精準化傳播
近年來,隨著今日頭條、抖音等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互動平臺出現,媒體的精準投放時代來臨。這是微信、微博等興起后,自媒體傳播方式又一次質的改變。大數據作為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最新成果,對人類發(fā)展的巨大影響正在顯現。大數據利用技術分析對用戶的消費記錄深度分析,拓展用戶信息的分析廣度與深度,最終促成對每個人的精準數據建模,利用數據分析,更加精準的生產適合大眾消費的信息網絡產品和準確的服務。在5G背景下,伴隨著大數據的不斷滲透以及云計算處理能力的不斷發(fā)展,自媒體對于大數據的整體應用將會更加徹底。
(三)自媒體靠攏主流媒體的融合協同發(fā)展
一個新事物興起也意味著舊事物的衰落。在自媒體發(fā)展的過程中,傳統媒體不斷被打壓,似乎只剩下中老年群體了。但傳統媒體、主流媒體的優(yōu)勢也是自媒體無法忽視,不能否認的。5G時代,主流媒體已經全面向網絡轉型,他們在社會方面擁有的資源和途徑優(yōu)勢正在顯現。在5G背景下,基于移動互聯的帶寬升級,信息的發(fā)布埋沒幾率大增,自媒體更多、更主動地融入主流媒體平臺,以尋求更大的傳播力度和途徑幫助。未來,自媒體與傳統主流媒體的融合將會更加系統和深入。
三、5G時代的自媒體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作為一個基于現實的虛擬世界,自媒體平臺給了人們前所未有的表達空間。但也是因為虛擬空間的陌生性、隔離性,一些自媒體為了增加點擊量和人氣,不惜發(fā)布格調低下或者聳人聽聞的信息,在文章標題或者網絡小視頻上大作文章,為博人眼球,不惜越過法律底線賺取流量和點擊率。這對自媒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必須加以規(guī)范和引導。自媒體運營的廣泛性,產生的直接結果是,大多數運營者缺乏媒體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隨性而為乃至胡作非為。5G技術帶來的將是信息量的幾何級數增加,規(guī)范內容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強用網治網水平,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法網恢恢,自媒體領域并不是無人管轄的邊界地帶,必然要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和管制。近幾年,國家對互聯網傳播管理制定了詳細的條文條款,明確規(guī)定內容發(fā)布的范文,對于低俗、惡俗、負能量的內容嚴謹制止,從內容發(fā)布者到平臺管理者給予嚴肅的懲戒措施。在國家對網絡傳播立法不斷完善、“沉沒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自媒體傳播將逐步由他律進入自律化的傳播模式,進入一個規(guī)范化、正規(guī)化、綠色化的發(fā)展格局。法律之外,網信管理部門也要加強教育引導,針對自媒體創(chuàng)作者、運營者組織培訓,加強溝通,提高準入門檻。此外還要從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層面,不斷增強自媒體的專業(yè)隊伍建設,吸引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的加入,完善自媒體專業(yè)發(fā)展模式,提升其在輿論中的影響作用。
四、結語
自媒體已經是我國媒體格局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5G時代更加多元化的媒體環(huán)境中,自媒體在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介質、傳播范圍等方面也將不斷的革新和發(fā)展。在促進和鼓勵自媒體發(fā)展,不斷豐富人民美好生活和社會表達空間的同時,也必須要從立法、監(jiān)管等各個方面加強對其管制和引導??傊?,5G時代,在媒體融合發(fā)展的大趨勢下,自媒體發(fā)展必將迎來一個融合發(fā)展的新高峰。
參考文獻
[1]陳聽雨,凌紀偉.大數據助力5G時代[J].人民周刊,2017(16):46-47.
[2]王偉.基于大數據的自媒體信息與危機管理系統[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416(22):196-197+206.
[3]楊春竹,李志宏.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傳統媒體與自媒體融合發(fā)展模式研究[J].新聞傳播,2017(4):51-51.
作者簡介:劉博(1980.12-),男,山東省濟南市人,當前職務:職員,當前職稱:初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