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亦安冉
平江,是蘇州的舊稱。名聲在外的平江路,小橋流水人家,街道河水并行,歲月流變沒有改變這條街的舊時模樣。
在平江路的中段,有一家友蘇美術(shù)館,美術(shù)館的主持者謝友蘇,以畫江南風(fēng)情生活聞名,每天駐守在平江路,看熙來攘往,念歲月流逝,一幅以平江路的意像延伸開來的市井風(fēng)情長卷《平江歲月圖》就在這里誕生了。
這幅作品全長45米,寬超半米,各類人物近千,耗時6年時間創(chuàng)作完成,從民國開始直至改革開放后的當(dāng)下,近百年坎坷歷史,蘇州人的市井生活,濃縮在一幅長卷里。走過長街,走過歷史,近百年的姑蘇故事,像一幅流動著的《平江圖》,記錄的是百年蘇州的生活變遷,又仿佛是整個中國歷史變遷的縮影。
一座城一個人,背后是對這方水土的癡迷與熱愛
恰逢祖國七十年誕辰,這幅長卷就又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七十年不算短,但對于伴著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來說,七十年里有太多的人和事。這是繼宋代《清明上河圖》和清代《姑蘇繁華圖》后又一反映市井風(fēng)情的恢宏力作,同時又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藝術(shù)特點。與眾不同的是,它不但將百年時空天衣無縫地拓展,更將人們的視線引向了滄桑古城里的世道人心。
平江圖,往昔歲月可追憶;新蘇州,來日之路更燦爛。
百年滄桑,七十年巨變。有人評價,謝友蘇畫筆下的每一個場景,每一筆,每一人,仿佛都能穿越時空,打動人心。
出生于1948年的謝友蘇,可以說是和共和國一起成長起來的。70余年時光,剛好見證新中國成立七十年,許多畫筆下的場景都是謝友蘇的親身故事。那些普通的生活畫面被演繹成一個個或憨厚幽默、甜蜜溫馨,又或警示后人、激昂人心的小故事——
小時候納涼是平常事,卻是當(dāng)代生活可望不可及的溫馨往事。長卷里有一個場景描畫的就是一個大院里,父親躺在躺椅上搖著蒲扇,孩子們圍在近旁,津津有味聽父親講故事,母親在邊上哄著最小的孩子。這是謝友蘇小時候的生活再現(xiàn),父親經(jīng)常在乘涼的時候給孩子們講歷史故事。一個院子里,幾戶人家,其樂融融。這種生活狀態(tài),人與人之間沒有勾心斗角、互相提防,這種理想生活,是謝友蘇寄放自己心靈的院落。
謝友蘇家學(xué)淵源,父親謝孝思是蘇州著名的文化學(xué)者、書畫家、園林藝術(shù)家,曾組織并參與了拙政園、獅子林、寒山寺等重要歷史遺跡的修復(fù)工作,對蘇州園林的保護貢獻巨大。在繪制長卷時,其中一個場景選取的是留園,畫面中有兩個文化人站在園林里,仿佛在談?wù)撝裁矗x友蘇說,其實這里面有父親和他的朋友們的影子,兩個人在品評園林營造的文脈與技法,看園林的修復(fù)成果。
上世紀50年代,謝友蘇住在獅子林后面,有一天突然聽到前面的園林里傳來一個“轟動”的消息:抓到流氓了!原來是園林管理員發(fā)現(xiàn)兩個年輕男女在園林里談戀愛。那個時代的戀愛,牽手已經(jīng)很大膽了,勾肩搭背是要被人說成流氓的。在長卷的留園畫面中,有一對男女坐在亭子里拉著手,這也是再現(xiàn)謝友蘇小時候的那段記憶。
每天熙來攘往的人群,變幻著姑蘇歲月變遷
那些日常習(xí)見的場景,在長卷中被描繪成難忘的時代章回
除四害運動的時候,謝友蘇讀小學(xué)三年級,全城總動員,小孩子也不例外,蘇式的黛瓦房頂上,大人小孩手忙腳亂捉麻雀,地面上,好多人抓著了老鼠在談笑風(fēng)生著,那時候捉到多少四害是要到居委會去報個數(shù)的。
上山下鄉(xiāng)那一段時光,是謝友蘇經(jīng)歷過的。毛主席發(fā)出的“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引發(fā)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畫面里,一輛中巴車滿載著青年人,車身上寫著醒目的口號,車邊都是送行的人在揮手告別。下鄉(xiāng)的那段時間,謝友蘇在田間地頭勞動之余,常常隨身攜帶著速寫本,目視所見皆成為筆下風(fēng)景。
從上世紀50年代一貧如洗,到80年代改革開放后物質(zhì)生活日漸豐富,畫面上人們的著裝在變化,顏色亮了,衣服不再單調(diào)了。謝友蘇設(shè)計了“四大名旦”的情節(jié),畫面中幾個人在搬蘇州地產(chǎn)的電冰箱,邊上有羨慕的,有議論的,那時候買電器,不僅要花大價錢還要憑票才能買得到,別說買一件已經(jīng)很稀奇了,更何況還買兩大件!邊上一戶的新娘好像是剛睡醒的樣子,身著內(nèi)衣,探出頭來看,很羨慕的樣子。當(dāng)時的這種景象讓謝友蘇印象非常深刻。
……
每一個場景里出現(xiàn)的畫面,除了記憶里的場景,謝友蘇都會去仔細翻閱歷史資料,找到最切實的史料印證,然后畫進畫中,力求真實。服裝、擺件、家具、門窗之類的背景道具,都要查詢仔細,盡量做到畫面中的道具真實而不重復(fù)。
新中國成立、打倒四人幫、改革開放……柴米油鹽的細微故事,卻小中見大地讓人回味重大的歷史事件,那些日常習(xí)見的場景,在長卷中被描繪成難忘的時代章回。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人說:《平江歲月圖》看似不經(jīng)意的風(fēng)俗市儈中,悄然寓含著一部社會發(fā)展史??赐赀@一幅杰出的作品,會有一種曾經(jīng)滄桑換人間的啟示。
2018年,《都挺好》劇組去平江路采景,正好路過友蘇美術(shù)館,執(zhí)行制片人趙子煜被謝友蘇的畫深深打動,他覺得謝友蘇的畫與《都挺好》 想講述的關(guān)于家庭情感的主題非常契合。于是買下《謝友蘇人物畫集》回劇組和導(dǎo)演商議在片頭采用,大家一致認可。之后, 趙子煜數(shù)次登門拜訪,從畫冊中選出多幅畫作,請謝友蘇重新創(chuàng)作,并在片頭集中播出。
被謝友蘇打動的何止一個《都挺好》劇組,每一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人來到友蘇美術(shù)館,為蘇式生活風(fēng)情圖中蘊含的大愛情懷所打動。
6年多前,著名電視導(dǎo)演劉郎與謝友蘇相識,感嘆之余,劉郎建議謝友蘇繪制一幅市井風(fēng)情長卷,從宋朝開始,一直畫到當(dāng)代。謝友蘇不假思索接受了這個提議,可是回去一想,從宋朝開始好像歷史拉得太長,想來想去難度太大了,最后決定從民國開始展開這一長卷,以謝友蘇的年紀,解放初的感覺是能準確把握的,于是《平江歲月圖》就這么從民國開始了。
平江,這一蘇州的舊稱,歷史含量更大一點,想象空間更豐富一些。謝友蘇說:“平江”二字是很有深意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平江”也是蘇州的另一名字,但在這里,“平江”已經(jīng)不是單一的一條路了,它代言的是一座古城,甚至是一個江南。上百個場景的素材量,上千號人物,讓人望而生畏,而且還要符合歷史,還要生動有趣,然而,對于一座城市的愛,讓他堅持了下來。謝友蘇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與歷史學(xué)家、民俗學(xué)者進行討論,兼顧疏密有致的布局和起伏跌宕的故事。濃墨、淡墨、勾勒、烘托、渲染,蓄勢6年,謝友蘇結(jié)合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以工筆畫細膩、逼真而又略帶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描繪了自民國至今百余年蘇州市井歷史的圖像記錄。長卷特別著重從市井民生的角度,刻畫百姓跌宕起伏生活的變化與中國社會歷史背景的關(guān)系,使后人能形象了解蘇州古城與古城生活的變化之路。
書香傳家、教育子女、友人歡聚、弈棋蒔花、讀書賞畫,乃至蘇州解放、園林修復(fù)、上山下鄉(xiāng)、改革開放、市場經(jīng)濟……畫面上充滿了一座古城的親情、友情、愛情,也敘述著一樁樁或溫暖、或屈辱、或記憶猶新的往事。合家歡樂方能社會安寧,牢記歷史才能守護家國?!镀浇瓪q月圖》長卷是一個人和一座城市的歷史寫照,也是家庭溫馨、社會和諧的中國夢之傳承接續(xù)。
為前人寫照,為后人述史,《平江歲月圖》不僅有益于當(dāng)下,也必將有益于將來。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幅《平江歲月圖》也是給歲月的最好獻禮。
平江圖,往昔歲月可追憶;新蘇州,來日之路更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