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述麗
個性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良好的個性對一個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長乃至立足社會尤為重要。
對孩子來說,良好的個性包括崇高的理想,廣博的興趣,自信自強,誠信友善,活潑開朗,做事執(zhí)著,承擔責任等的氣質。而不良的個性則包括不良的興趣愛好,懶散拖拉的習慣,嫉妒虛榮,曠課,不交作業(yè),作弊,甚至打架,吸煙等等。
千萬個孩子有千萬種個性,孩子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自身素質不同,感受事物的方式不同,思維及學習的方式也不同,正是這些“不同”,形成了每個人的不同的個性。我認為,在培養(yǎng)孩子良好個性時,需要父母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運用良好的方式方法,正確教育引導孩子,激發(fā)孩子良好的情緒,調動孩子積極的情緒,調整孩子的心態(tài),給孩子創(chuàng)造鍛煉良好個性的機會。家長既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又要學會正確區(qū)分孩子個性的優(yōu)劣,因勢利導地進行培養(yǎng)教育,使孩子不斷完善自我,強化個性中的優(yōu)勢,摒棄個性中的不足,使其不斷走向完美。因此,家長一定要多與孩子交流,多鼓勵孩子,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分對比,家長應真正彎下腰,走近并走進孩子內心,與孩子一起成長。
一、忽視孩子的無理要求,培養(yǎng)孩子誠信的良好個性
兒子小時候每每去奶奶家,自恃有爺爺奶奶的袒護,常提一些無禮的要求。那次,他又來了: “媽媽,回家你得給我買三個最好的陀螺?!眱鹤鱼@進爺爺的懷里,向我提要求。說實話,兒子喜歡陀螺到了癡迷的地步,家里的陀螺數量已經是兩位數了。我自然不答應,立即否定了兒子的要求。兒子卻像是有了靠山一般,不依不饒: “必須給我買?!蔽乙谎圆话l(fā),繼續(xù)堅持我的決定。爺爺看不下去,開始替孫子說話, “ 你先答應他?!眱鹤犹翎叞惆浩鹉樋粗?。我還是不說話,奶奶也過來“幫忙”: “寶貝,奶奶給你錢,回去買!”我立即制止了老人,繼續(xù)表明自己的看法: “家里已經有很多陀螺了,不能再買了。我做不到的就不能答應,他是拿你們當擋箭牌,我們不能助長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而且在孩子面前我們必須做到言出必行,講誠信?!眱鹤右娢业膽B(tài)度明確,知道自己再堅持也是沒戲,不一會兒就偃旗息鼓了。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似乎很會利用時機,抓住我們大人的“軟肋”,提一些無理的要求。這時候,大人千萬不要妥協(xié),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讓孩子明白大人說到做到,做不到的就不會答應。這與“曾子殺豬”的典故如出一轍,正是曾子用殺豬的行為告訴孩子,也告訴我們,大人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是孩子的榜樣,自然要說到做到。雖然豬被殺了可惜,但是這個豬殺的值得,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言出必行的誠信個性所必須做出的“犧牲”。
二、運用“慢”的藝術,培養(yǎng)孩子執(zhí)著的良好個性
教育學者張文質說過,教育是慢的藝術。其實,家長培養(yǎng)孩子更是如此。慢,就需要時間,而時間是一劑良藥,能達到藥到病除的良好效果。所以請我們家長耐著性子,自己慢下來,同時也讓孩子慢慢來。做教師的家長應該深有體會,自己身為老師,雖然在課堂上能教好別人家的孩子,但在家里卻教不好自家的孩子。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吧,在課堂上,自己能慢慢來,按部就班地把知識傳授給別人家的孩子,可在家里就不同了,總想著給孩子能多講一些就多講一些,恨不得用最少的時間把最多的知識都塞進孩子的大腦。所以效果適得其反,弄得自己和孩子都很有挫敗感。
在兒子要上八年級的那個暑假,我和兒子制定了預習計劃,每天的時間分為四大段,上午兩段,下午兩段,分別預習重要的科目,如數學、物理、化學和英語。預習時,慢慢地先讀課本,然后結合上網搜集到的相應的課件進行理解與掌握,最后結合習題鞏固練習。我告訴兒子,我們要的是過程,不要著急,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快樂學習。當然,在預習間隙,適當的休息,娛樂,都是有的。讀完后,理解過了,要做練習鞏固。兒子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錯誤是常犯的。每當看到他受打擊的樣子,我總是鼓勵他,只有犯錯誤,才能發(fā)現問題。再說如果不犯錯誤,還需要我們學習什么呢?
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誤,讓孩子慢慢成長,培養(yǎng)他們執(zhí)著的良好個性。正如孟子的成長一般,也是在孟母三遷的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三、適當地給孩子自主的
權力,培養(yǎng)孩子自信自強的良好個性有的家長對孩子愛上網玩網游的習慣頭疼不已,在這方面,我在與兒子達成統(tǒng)一認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兒子自己決定上網玩游戲的時間和次數,因為我明白在解決問題上, “堵”怎么也不如“疏”來的效果好。
其實,從我的一言一行中,兒子也知道我不喜歡
他過度玩游戲,所以玩起游戲來也是有些“忐忑”,常很不自信地告訴我,他就玩一會兒??磧鹤尤绱耍宜餍耘c他就玩游戲的問題長談一番,我說自己也明白游戲對人的誘惑力很大,是一種娛樂的方式,但是過于癡迷游戲則是弊大于利的。對自制力還不是很強的孩子來說,游戲能玩,但是要制定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適度的去玩。于是在一番討論過后,我和兒子約定在周五和周六的晚上,可以各玩四十分鐘的游戲。后來,兒子遵循這個約定去玩,該玩的時候就玩,該停的時候就停。有時候時間到了,他不去玩,我還提醒他去玩。有時候有事耽擱了玩游戲的時間,我也提醒兒子可以找適當的時間給補上。當然兒子偶爾玩過了頭,我也會提醒他。這樣兒子玩游戲的時候自信了,覺得自己也是勞逸結合,不是在做什么不應該的事情。
在兒子的學習過程中,我也總是提醒他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努力去付出,至于結果如何,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對考試的名次,并不是很看重。兒子在學習中,不斷汲取學長的優(yōu)良的學習方法和經驗,同時不斷總結良好的學習經驗進行自主學習,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他的學習成績從全級十幾名,提升到前十名,再到前五名,甚至第一名。
適當的給兒子自主的權利,他玩得高興,坦然,學得扎實,快樂,他的自信也提升了不少,學習能力也更自強了,所以人就更處于一個積極的狀態(tài)中,更有利于下一步的學習生活了。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