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萍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小,學習習慣、道德修養(yǎng)、價值觀念都處于塑型期,因此小學班主任不僅要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還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班主任在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還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解放天性,建立一個和諧融洽的班集體。
一、遵循學生的天性,避免命令式管理方式
小學生天性活潑調皮,對外部事物充滿好奇,想法天馬行空,有時在班級管理方面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當學生難以控制時,教師可能會采取權威式或者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容易站在主導者的立場上,要求學生無條件聽從安排。這樣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教師的管理壓力,但教師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畏懼感,進而師生之間產生距離感,既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不利于保護學生的天性,容易造成班級氣氛壓抑、沉悶。
二、避免主次顛倒,過分關注班級榮譽
在傳統(tǒng)教學中,作為主課任課教師的班主任容易主次顛倒,過于關注班級的整體成績以及班級榮譽,工作重點把握得不是很準確,沒有及時關注到學生的自我發(fā)展以及學生在班級里的狀態(tài)、心理變化。相對于任課教師,班主任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個人發(fā)展,而不應該把精力全放在對學生行為的約束上面,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也不利于整個班級的發(fā)展。班主任要允許學生犯錯誤,鼓勵學生在可控的范圍內試錯,然后自我總結并成長。
三、杜絕以偏概全,公平公正評價每一位學生
在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下,一些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有很大的偏向性。一部分班主任把學習成績作為判斷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這樣就讓學生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好學生,成績不好就是壞學生。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初步建立的階段,如果教師錯誤地把這樣的信息傳達給學生,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不利于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純粹的朋友關系,不利于班級的團結,使學生無法產生集體榮譽感。日常班級管理中,教師不可忽略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觀察,學習成績好只能說明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強,并不能片面地認為學生其他方面都很優(yōu)秀,所以在學生綜合評價方面,班主任不能只看成績這一點,還要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表達能力等。這樣才可以給學生一個全方位的評價。
四、建立良好的班級制度
班級學生較多,班主任要輕松管理班級難度很大,所以班主任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班級制度,這樣更有利于班集體的團結發(fā)展。班主任在建立班級制度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學生作為幫手,這樣不僅減少了管理班級的壓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意識以及領導能力。而且班主任在選擇班干部時,不要過于偏向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師要了解什么樣的學生有能力幫助自己,管理好整個班集體,堅持人盡其才是教師高效管理班級的有效途徑。
五、師生之間要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班主任不僅要在學習上為學生排憂解難,還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只有學生把教師當作朋友,師生之間才不會產生距離感,畏懼感也會慢慢消失。遇到問題,學生會在出現(xiàn)問題的第一時間尋求教師的幫助,班主任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心理上的訴求,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一個學生,更好地管理好整個班級。日常工作中,班主任需要特別關注成績兩極分化的學生。對成績好的學生,不要一味地夸獎,班主任需要作為引導者,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并且鼓勵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不要只在乎學習成績;而對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不能一味地指責,班主任需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看到成績之外的閃光點。
六、完善師生之間的交流平
臺,準確分析每一個學生的特點
溝通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之一,師生之間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有利于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班集體。
1.班主任要經常對學生進行單獨交流,了解學生每個階段的心理變化以及心理需求,這樣可以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
2.班主任要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一個月舉辦一次學生交流主題班會,這樣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團結,有助于互相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
3.班主任要經常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作為班主任,不僅要了解學生在學校里的情況,同時也要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狀況,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更有助于解決學生在學校里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
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一步步完善并提高,但是這不意味著教師要對學生的天性進行約束,而是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他們的思想變化以及愛好等,然后針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建議,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質量。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建立和諧、融洽、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