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洋
摘?要:本文從硬件設施、軟件系統(tǒng)和制度體系方面列舉了某核電廠核安保領域目前存在的問題,再應用LEC風險評估法,確定風險等級,根據不同風險等級,提出了不同應對策略,建立了某核電廠核安保風險識別和分級響應的管理機制,創(chuàng)建了核安保優(yōu)化管理與風險管理相結合的模型,形成了一套可靠、有效的核安保工作優(yōu)化體系,增加了核安保工作優(yōu)化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實現(xiàn)了安保資源投入與安保收益方面的綜合平衡。
關鍵詞:風險評估;風險等級;風險識別;分級響應
安全是相對的,發(fā)生事故一定不安全,但未發(fā)生事故不一定就安全。造成事故發(fā)生的三個直接原因包含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和自然災害[1]。雖然某核電廠建設了一套比較先進的實物保護技防系統(tǒng),也配備了比較全面的實物保護人防力量,但如果單靠完備的技防設備或人力的大量投入都不能本質的確保其安全可靠,如果不區(qū)分核安保風險等級,沒有針對性的防范,而是一味采用最高等級,不但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對企業(yè)的管理效率也是大打折扣。另外,安全也是變化的,現(xiàn)在暫時的安全不代表日后會一直安全。如何對核安保方面的風險加以控制,使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需要管理者充分利用風險管理理論對核電廠核安保的各項危險源進行研究和分析,進行分級管理,根據不同的等級制定出不同的應對措施,并在此的基礎上梳理歸納,隨著安保形勢的變化,對各危險源等級再進行動態(tài)調整,從而形成系統(tǒng)的解決措施,不斷優(yōu)化核電廠核安保工作。
一、核安保工作風險管理思路
首先對某核電廠核安保領域人防系統(tǒng)和技防系統(tǒng)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對這些問題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識別出眾多危險源,并根據這些危險源而導致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險環(huán)境的頻繁程度和發(fā)生事故產生的后果[2],評價出各危險源的風險等級和應對策略,最后綜合考慮安保資源投入與安保收益之間的平衡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從總體上保證某核電廠核安保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影響核安保工作質量的主要危險源
(一)硬件設施方面存在的危險源
硬件設施方面的危險源,主要包含實物保護人防和技防系統(tǒng)中用于物理隔離、報警探測、安保檢查及人力配置等方面(舉例內容見表1)。
(二)軟件系統(tǒng)方面存在的危險源
實物保護軟件系統(tǒng)主要包含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出入口控制系統(tǒng)、周界入侵報警系統(tǒng)及集成管理系統(tǒng)等(舉例內容見表2)。
(三)制度體系方面存在的危險源
某核電廠核安保領域主要依據規(guī)章制度、法律法規(guī)開展相應工作,核電廠的核安保管理者會因制度的不完善或未能及時更新而受到一定的影響(舉例內容見表3)。
三、風險分析及評價
(四)模型簡介
風險評級有多種方法,但LEC法是應用最廣,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方法[3],本文風險評價就采用LEC評價法。該方法通過確定與作業(yè)條件風險率有關的三因子之積的大小來評價對人核安保領域工作的風險等級。
風險模型:風險值D=LEC。其中L指的是事故發(fā)生的概率;E指的是人體暴露于危險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分級見表6);C指的是發(fā)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和后果,分級賦值如下:
事故發(fā)生概率L分級賦值,從低至高分為7個等級,分別為:實際不可能(0.1分);極不可能(0.2分);很不可能,可以設想(0.5分);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分);可能,但不經常(3分);相當可能(6分);完全可以預料(10分)。
人體暴露于危險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E分級賦值,從低至高分為6個等級,分別為:非常罕見地暴露(0.5分);每年幾次暴露(1分);每月一次暴露(2分);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3分);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6分);連續(xù)暴露(10分)。
發(fā)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和后果C分級賦值,從低至高分為6個等級,分別為:輕傷,需要救護(1分);重傷(3分);傷殘(7分);非常嚴重,1人死亡(15分);災難,2-9人死亡(40分);大災難,10人以上死亡(100分)。
風險值D分級賦值,從低至高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20為可忽略風險(風險等級Ⅴ);20-70為可接受風險(風險等級Ⅳ);70-160為中度風險(風險等級Ⅲ);160-320為高度風險(風險等級Ⅱ);>320為不可接受風險(風險等級Ⅰ)。
風險評價:危險性的高低與風險值D成正比,D越大,代表其危險性值越高,過高的危險性就需要管理者增加必要的安全措施,要么減少人體暴露于與危險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E),要么降低事故發(fā)生的概率(L),要么減輕事故發(fā)生后可能造成的損失和后果(C),直到D值調整至我們允許范圍以內。對這3方面分別進行客觀的科學計算,得到準確的數(shù)據,是相當繁瑣的過程,為了簡化評價過程,采取半定量計值法。根據以往的經驗和估計,分別對這3個方面劃分了不同的等級,并賦值。
其中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只要滿足以下任意一項,危險源也可以直接判為高度風險:(1)違反了應遵守的協(xié)議、行業(yè)標準、部門管理規(guī)章制度或國家安全法律法規(guī),且被直觀判定其有造成傷害事故的可能性;(2)雖然風險概率比較小,但其敏感性很高,且其一旦發(fā)生,所造成影響將十分惡劣;或存在巨大的危害性,并會被社會和公眾高度關注;(3)過去發(fā)生過事故,但至今尚未采取過有效的防護措施;(4)根據工作經驗直觀判斷,那些目前尚無有效的控制措施,且一旦發(fā)生就可能導致事故的[5]。
四、不同風險等級下的應對策略
某核電廠核安保工作風險的主要應對策略包含制定目標和方案控制、運行控制及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這3大類。
(一)制定目標和方案控制
制定目標和方案是指: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設施或設備存在缺陷,用已經編制好的“監(jiān)測規(guī)程”、“執(zhí)行操作”或“管理規(guī)章”等運行控制措施已經很難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無法滿足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為了改變目前設施或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或者為了實現(xiàn)持續(xù)改進的目標,進而需要開展一定的技術改造,加大投資,以降低、規(guī)避、消除風險或提升設備設施安全運行狀態(tài)的控制措施。風險控制措施中,制定目標和方案用A來表示。
(二)運行控制
運行控制是指:在正常情況下,本單位自身利用已經編制好的管理程序或操作規(guī)程并嚴格執(zhí)行來控制其存在的各類風險;而承包方等第三方通過制定嚴格的合同內容及嚴格的合同管理制度來控制其存在的各類風險。風險控制措施中,運行控制用B來表示。
(三)應急準備與響應
應急準備與響應是指:通過采取必要的應急準備和響應措施,以控制異常、緊急、突發(fā)性的重大風險(包括不可接受風險和高度風險)。要編寫具體控制方案、操作規(guī)程、監(jiān)測規(guī)程或管理規(guī)章制度。對于潛在事故,還應編寫應急預案或程序的名稱。風險控制措施中,應急準備與響應用C來表示。
(四)核安保工作風險評價與控制
根據上述對風險評價模型的分析與說明,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某核電廠核安保各項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定級,并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的危險源采取不同類別的風險控制措施。一般而言,V級風險(可忽略風險)是最小等級的風險,顧名思義,其風險最小,可以忽略不計,無需采取其它特別的控制措施,只需按照目前已經擁有的措施就可以控制風險;Ⅳ級風險(可接受風險),其對核安保工作的威脅是有限的,只要采取適當?shù)目刂拼胧滹L險便可接受;Ⅲ級風險(中度風險),其發(fā)生的可能性和發(fā)生后的危害就較為嚴重了,為了控制風險將其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狀態(tài),需要采用運行控制(B)策略,編制并嚴格執(zhí)行相關管理程序和操作規(guī)程,必要時,可能還需要采用制定目標和方案控制(A)策略,對其進行技改;以上三個級別的風險,在實際處理過程中,要多多考慮安保資源投入與預期防范效果之間的均衡,用合理的解決手段來避免資源浪費。而Ⅱ級風險(高度風險),既要采用制定目標和方案控制(A)策略,還要采用運行控制(B)策略;既要進行技改,還要編制并嚴格執(zhí)行相關管理程序及操作規(guī)程,只有這樣風險等級才能降低至管理者可接受的程度;I級風險(不可接受風險),其是本文中最高等級的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非常大,且造成的后果也完全不能夠接受,需要責任人投入全部的資源,采取最高級別的防范措施,使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程度,以確保此類風險不發(fā)生。某核電廠核安保主管部門,根據近些年的工作經驗及收集的相關數(shù)據,對不同危險源的L、E、C因素進行了賦值,并編制了核安保危險源風險評價與控制措施表(詳見表4)。
五、結語
本文采用風險管理理論,對某核電廠核安保工作所存在的各類風險進行評估,建立某核電廠核安保風險識別和分級響應的管理機制,以實現(xiàn)安保資源投入與安保收益方面的綜合平衡。本文的主要結論可概括如下:
第一,我國的核安保體系建設理論研究的還不夠深入,大部分理論均為國外引入,要建設一套本土化并滿足我國核電廠發(fā)展需求的核安保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某核電廠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設了一套核安保體系,但從某核電廠實物保護技防系統(tǒng)、管理體系、保安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和內外環(huán)境方面均存在著大量的問題。
第三,通過LEC風險分析模型,將某核電廠核安保領域各類風險進行分級探討,建立適用的風險評估標準,有利于達到研究科學化。
第四,不同等級的風險,可以通過不同的策略加以應對,避免安保資源的過度投入。風險管理的目的是將核安保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和范圍之內,而不是消除風險,因為這樣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總之,在追尋“核能強國”的征程中,必須始終堅持“持續(xù)發(fā)展”的安全理念,積極研究和創(chuàng)新核安保管理體系,迎接核安保工作的新挑戰(zhàn);與此同時,我國需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不斷加大核安保領域工作的投入,加強核安保人力資源建設,提高核安保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涵.風險管理在核電企業(yè)專項領域的有效實踐[C].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第三卷)—中國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10冊(核情報分卷,核技術經濟與管理現(xiàn)代化分卷),2013:29-34.
[2]段紅林.對LEC法應用的探討[J].鐵道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2009(4):194-197.
[3]宋曉強,郭旭博.LEC法在供電企業(yè)風險評估管理系統(tǒng)中的應用[J].農業(yè)網絡信息,2011(0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