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慶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傳家寶。”新聞宣傳工作堅持黨管原則,而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聞媒體應該成為一個了解群眾、貼近群眾、反映人民群眾呼聲,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的平臺。在新聞報道中也應該堅持群眾路線,也就是堅持人民性,這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
關鍵詞:新聞報道;人民性;黨性
一、當前新聞報道中在堅持人民性中存在的問題
堅持人民性是新聞報道的一個原則,但是在實際的新聞報道中,往往存在著背離人民性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性與人民性相互孤立
從黨性和人民性的本質上來看,在新聞宣傳工作中二者是統一的、一致的,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也可以通過黨性體現出來,堅持黨性也就是堅持人民性,二者是不可分離的。本質上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只注重黨性而忽視人民性,這是當前部分媒體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存在的一個誤區(qū)。但由于自身對堅持黨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最終導致他們在新聞報道過程中所堅持的黨性只是浮于表面的堅持,新聞報道表面看來黨性原則十分鮮明,實際早已背離了黨性原則的真實內涵。
(二)完全忽視人民性
隨著注意力經濟的興起,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部分媒體或新聞從業(yè)人員,發(fā)布一些迎合受眾獵奇心理的、博人眼球的虛假信息。這種新聞的發(fā)布,最主要是為了吸引流量,但卻給民眾帶來了不必要的恐慌,在違背了新聞的客觀主義原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體對黨性和人民性的忽略。
二、如何在新聞報道中落實人民性
信息時代,一線編輯記者如何才能在新聞報道中落實人民性?本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深人人民群眾,深入基層要徹底
同人民群眾建立密切的聯系,不僅是黨對新聞宣傳工作的要求,也是新聞報道中堅持人民性的必由之路。要想使新聞作品在做到傳遞基本信息的同時,做到關注人民,就要求記者要深人到人民群眾中去,深入基層去抓“活魚”。深人基層越徹底,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就越準確,也就越能洞察人民群眾的心理,了解他們的需求,這樣的新聞報道就越能體現人民性。
在新聞報道中要堅持以人為本,踐行“四力”,關注與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相關的問題,積極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的奮斗歷程和現實生活。
(二)貼近人民要走心
記者編輯在日常的新聞采訪中,要深人到人民群眾中去,要和人民群眾面對面,只有面對面,采寫的新聞作品才能與廣大人民群眾心貼心。越貼近,越真實;越貼近,越生動。只有“面對面”的態(tài)度,方有“心貼心”的溫度。
(三)做好服務群眾,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我們的媒體單位在新聞報道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新聞報道中提高服務群眾的本領,敢于報實情、講實話,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要求和呼聲。日常的新聞報道中,應該胸懷人民,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突出人民群眾最迫切想了解的,最關心的,最重要的內容。
媒體單位和編輯記者必須把“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記在心上,落實到實際的新聞報道中,只有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才能體現人民性,才能擔當得起人民的重托和歷史的使命。
(四)引導群眾須有力
新聞報道中,應及時剖析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監(jiān)督熱點,引導熱點,及時澄清事實,做到幫忙不添亂,真正成為黨委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
(五)團結群眾更緊密
我們的媒體,對于億萬人民群眾,應該富有極大的吸引力。媒體既是黨的媒體,也是人民群眾自己的媒體。人民群眾的正義呼聲,人民群眾的合理要求,人民群眾的正確主張,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天天要躍然活現在自己的媒體上。一個不能很好反映人民意志的媒體,不能成為合格的媒體。媒體脫離了人民,本身就要發(fā)腐生霉。
三、結語
新聞媒體單位和媒體從業(yè)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深刻理解人民性的深刻內涵,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恪守職業(yè)道德,在新聞報道中始終體現人文關懷。
(作者單位:中安在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