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秀 張曉鋒 何林駿 周丹 薛文英
摘要:目的:探討針灸配合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護理療效。方法:采用“隨機分組法”將本院收治的64例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兩組均進行針灸配合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接受綜合護理。對比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和疼痛情況。結果:治療后,兩組的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接受針灸配合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的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針灸;正骨手法;頸椎間盤突出癥;護理
前言: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頸椎間盤均存在退行性病變,在外力作用的影響下,其縱韌帶和纖維化可發(fā)生破裂,進而致使髓核突出,并對神經(jīng)組織產(chǎn)生壓迫作用,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癥狀及體征表現(xiàn)[1]。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病程較長,且病情易反復發(fā)作,進而可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保守治療是該病患者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接受針灸配合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的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1 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于本院就診的64例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將這64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在對照組中,有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為26~58歲,平均年齡為(41.3±2.9)歲;病程為1~6年,平均病程為(3.7±0.5)年。在觀察組中,有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為29~59歲,平均年齡為(42.9±2.4)歲;病程為2~7年,平均病程為(3.6±0.6)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進行針灸配合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具體的治療內(nèi)容為: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并應用25號針灸毫針對其進行針灸治療;應用“李氏手法”對患者進行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具體的護理內(nèi)容如下:(1)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資料,并對其癥狀表現(xiàn)進行臨床評估,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2)綜合護理: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主動與存在嚴重負面情緒的患者進行對話和交流,并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為其采取必要的心理護理措施。②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可通過向患者講解針灸及手法正骨的相關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而提高患者對自身治療計劃的認知水平,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及護理配合度。③體位護理: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臥位姿勢,并對臥枕高度進行適當調(diào)整,翻身動作盡量輕柔,保證患者于臥位狀態(tài)下,其腰部、頸肩部及頭部均處于同一水平線。④病情觀察:護理人員應定時進行病房巡視,并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有效觀察和記錄。⑤飲食護理:叮囑患者多進行纖維含量高的清淡飲食,并適當增加飲水量,避免發(fā)生便秘。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疼痛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價,評分范圍為0~1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量表的評價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
文中計數(shù)(x檢驗)、計量(t檢驗)資料用SPSS20.0軟件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shù)據(jù)有很大差別。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疼痛情況的對比
護理后,兩組的VAS評分與護理前相比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頸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骨科疾病,該病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主要包括頸椎酸痛、胸悶、四肢乏力、活動受限、等[3]。保守治療是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4]。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針灸聯(lián)合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進而顯著減少了突出髓核對神經(jīng)組織及脊髓造成的壓迫感,并明顯緩解了神經(jīng)根及其附近組織的炎癥水腫,從而達到了頸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目的。在治療的基礎上,為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并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5]。
根據(jù)本次研究結果可得知,護理后,兩組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進而可得知,對接受保守治療的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顯著緩解患者的疼痛情況;護理后,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進而可得知,綜合護理有助于改善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而可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綜上所述,為進行針灸配合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的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并可明顯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和疼痛癥狀,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雯,李越,吳忌,等.中醫(yī)外治配合后路經(jīng)皮內(nèi)鏡手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8,36(5):145-147.
[2]劉永濤,畢琴,劉美章.電針配合“頸舒湯”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8,37(4):87-88.
[3]程馨億,李洵,黃友娟.延續(xù)中醫(yī)護理對頸椎間盤突出患者康復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18,33(5):724-725.
[4]林麗光.臨床護理路徑在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27(11):1455-1457.
[5]安芳.保守治療腰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體會[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6,3(47):9413-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