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紅
“楊所長,你可要給俺家做主呀!他們這是逼著要俺的命呀……”10月9日一大早,一位大嫂沖進孫聚寨國土資源所,拉著所長楊珍哭喊著。
經(jīng)了解得知,這位大嫂姓張,孫聚寨鄉(xiāng)龐莊村人。80年代初,該村進行宅基規(guī)劃,張大嫂與老趙成了鄰居,張家居北,趙家居南。宅基規(guī)劃后不久,老趙便率先建起了新宅。因其院子南側是5米寬的東西大路,他便將大門朝向改為南面。
今年9月中旬,老趙拆舊建新打院墻時將門樓改為朝西通行。張大嫂見狀,立刻出面制止。
原來,南面出路中的1.67米寬是張大嫂曾經(jīng)用同等寬的閑地與趙家門前的荒地置換的。張大嫂認為,既然趙家門樓改為朝西行走,理應將置換的土地歸還自己。
可老趙為了達到目的,建房時隨口答應了張大嫂提出的要求。但在門樓建成后便矢口否認了,更讓張大嫂想不通的是,老趙一張民事起訴狀竟把她告上了法庭。張大嫂的丈夫在收到法院傳票的當天,一氣之下中風進了醫(yī)院。
楊珍受理后,不敢怠慢,當即帶領工作人員來到龐莊村展開調(diào)查。通過實地勘測、查閱檔案資料、走訪周圍群眾、詢問村組干部,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楊珍與村干部一起來到老趙家,做思想疏導工作。從清代宰相張英“千里修書為一墻,讓他三尺又何妨”家書的諄諄教誨,到“仁義胡同”的完美結局;從鄰里和睦相處的傳統(tǒng)美德帶來的好處,到鄰里矛盾給自己和子女帶來的危害;從我國現(xiàn)行法律關于土地確權的有關規(guī)定,到鄰里間應該注意的問題……苦口婆心地勸說了兩個多小時,老趙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即表態(tài):“是俺做的不對,遠親還不如近鄰,俺現(xiàn)在就去法院撤訴并把以前置換的土地歸還給張家。明天再去醫(yī)院當面向老哥道歉,請求他諒解?!?/p>
第二天,楊珍的微信里收到一張握手言和照片,她會心地笑了。(作者單位:睢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