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瑞
一
人退休了,無所事事,閑適之余,便難耐技癢——文學評論。自己過去因沉陷于學科教學和教育管理之中,而未能把文學評論這一業(yè)余愛好盡興地持續(xù)下來——從1981年起到退休前的35年里,只陸陸續(xù)續(xù)地發(fā)表過十多篇純文學評論,具體涉及了小說、詩歌、散文、戲曲、影視等方面。而寫作和發(fā)表得更多的則是語言修辭學、文藝美學、創(chuàng)作心理學,以及學校教育管理、課堂教學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共有百余篇。
自從退了休,我便有了充裕的時間來“采菊東籬下”——閱讀文學作品,并以一種再沒有科研考核之壓力和晉升職稱之追求的精神狀態(tài)去“悠然見南山”——鑒賞文學作品。自2018年1月起,本人已連續(xù)兩年堅持每個月都在《文學教育》雜志上至少發(fā)表一篇文學評論,到2019年12月止,兩年里已共發(fā)表文學評論26篇:其中微小說評論17篇,詩歌評論6篇(評詩15首),散文評論2篇,另外還有小學生作文評論1篇,總字數(shù)約12萬字(平均每篇在4.4千字以上),已大大超過了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對簽約評論家所規(guī)定的年發(fā)表評論量指標。
二
最初寫作、發(fā)表文學評論,是我在擔任中央電大“基礎寫作學”和“文藝學概論”兩門課程輔導教師時,為了指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們如何寫文學評論,和為了讓學生們在寫作文學評論時能充分發(fā)表個人的新穎見解,不說人云亦云的陳詞濫調,我到本地郵局的期刊社買來剛出版發(fā)行的當月份文學期刊,選擇其中的小說作品來讓學生們學寫文學評論。我對學生們說,這剛出刊的小說作品,還沒有任何人對它作過賞析與評論,你們也不可能找到任何評論文章來作為寫作參考,因此,只要你們能應用所學的論文寫作方法和文藝理論知識來對小說作品進行“言之有理、持之有據(jù)”的鑒賞與評析,那么你們寫出的文學評論本身就是一種理論創(chuàng)新。并且,我還親自動筆跟學生們一起寫文學評論,就像現(xiàn)在所倡導的教師要寫“下水作文”一樣。由于寫作發(fā)表文學評論可以作為大學中文專業(yè)教師晉升職稱的學術成果,因此我便“摟草帶打兔子”,每到給新一屆學生講授文學評論寫作課時,也順便寫幾篇“下水作文”——文學評論,發(fā)表在了一些大學學報和文學雜志上。
為什么文學評論能作為專業(yè)職稱晉升的一種學術成果?這是因為文學評論是學術論文的具體形式之一,它可以按照以下類別來劃分:
1.按研究的學科,可將學術論文分為自然科學論文和社會科學論文。每類又可按各自的門類分下去。如社會科學論文,又可細分為文學、歷史、哲學、教育、政治等學科論文。
2.按研究的內容,可將學術論文分為理論研究論文和應用研究論文。理論研究,重在對各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應用研究,側重于如何將各學科的知識轉化為專業(yè)技術和生產(chǎn)技術,直接服務于社會。
3.按寫作的目的,可將學術論文分為交流性論文和考核性論文。交流性論文,目的只在于專業(yè)工作者進行學術探討,發(fā)表各家之言,以顯示各門學科發(fā)展的新態(tài)勢;考核性論文,目的在于檢驗學術水平,成為有關專業(yè)人員升遷晉級的重要依據(jù)。
根據(jù)以上標準,“文學評論”這一“學術論文”形式:按研究學科屬于社會科學中的“文學學科論文”,按研究內容屬于“應用研究論文”,按寫作目的屬于“交流性論文”。
三
寫作文學評論,應是語文教師的重要專業(yè)基本功之一。我覺得,語文教師創(chuàng)作不出小說、詩歌、散文等毫不丟人,因為那主要是作家、詩人的活兒;但是,語文教師若不會寫文學評論則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講授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都需要對文學作品或學生習作進行分析、鑒賞與點評。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如果離開了教學參考資料就讀不懂文學作品,或者讀懂了卻說不出對文學作品的獨特見解,或者能說出一些獨特見解卻寫不出對文學作品的詳細解析與理論鑒賞文章,那就算不上是合格的語文教師。常言道:“光說不練是假把式,光練不說是傻把式,能練能說才是真把式、全把式?!睘榱吮3稚畹募で椋サZ思想的敏銳,強化思維的邏輯,抒發(fā)審美的感悟,我堅持了寫文學評論。
當然,我選擇文學評論這種寫作形式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就是“于欣賞中怡情悅性,在評論里明心言志”,亦如古人所說的那樣,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磊”(明·李贄《焚書·雜說》),即利用他人的東西,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就是借以評鑒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現(xiàn)象或情感,來闡發(fā)自己對現(xiàn)實、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表達自己的喜怒與愛憎,宣泄自己平時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向人傾訴的心情與感受。至于把文學評論發(fā)表出來之后,能獲得讀者的思想共鳴則更好,不能獲得讀者的理解贊同也無所謂。誠如“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
四
在2018年和2019年的兩年里,我之所以主要選擇以網(wǎng)絡上的微小說和情感詩為文學評論對象,是因為網(wǎng)絡上的微小說和情感詩,與紙質媒體刊登的小說、詩歌相比,反映現(xiàn)實生活更快,大眾閱讀面更廣。同時,通過對網(wǎng)絡微小說和情感詩的評論,我既能直抒胸臆,充分闡述自己對藝術作品、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看法,鮮明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而感到很過癮;又能曲徑通幽,巧妙引導更多的人去發(fā)現(xiàn)藝術的美和生活的美,去欣賞藝術的美和生活的美——因而感到很享受。
網(wǎng)絡上的微小說和情感詩的作者,大都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來自社會基層的小人物,因而從他們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強的現(xiàn)實感與真實性。同時,網(wǎng)絡微小說和網(wǎng)絡詩歌的作者許多還是佚名的,或是某個“ID”昵稱,讀者根本不知道他或她是誰誰,因而就像某衛(wèi)視熱播電視節(jié)目“中國好聲音”一樣,評委背對著演唱者,只關注演唱者的歌聲與音質,而不管那演唱者是否明星大腕,我也更關注的是一篇微小說或一首情感詩的內容與質量,而不去計較佚名的創(chuàng)作者是誰和其身份是否高低貴賤。
當然,我選評網(wǎng)上的微小說作品和詩歌作品還是有明確的標準的,即絕不選評那些只展露現(xiàn)實陰暗面,讀來令人沮喪、頹廢、厭惡的微小說和情感詩,以及一些表達膚淺、毫不含蓄,缺乏藝術韻味的微小說和情感詩。
像下面的這篇微小說,原文如下——
買 單
佚 名
同學聚會,自從畢業(yè)后,好多同學都混得有模有樣,我卻默默無聞,在一家工廠當制圖員,每月和丈夫一起靠著不多的收入共同撐著這個家。我本不打算去,可禁不起同學們的一片盛情,只好答應。
丈夫正在幫兒子復習功課,兒子就要上初中了,為了上一所好中學,這段時間丈夫沒少操心,東奔西走,至今還沒著落呢??戳藘鹤右谎郏易叱隽思议T。
天安酒店是高級酒店,我走進包房的時候,同學們都已到齊。還沒坐穩(wěn),一張張名片就飛了過來,一看一個個不是總經(jīng)理就是帶長的,就連以前成績總是甩尾的阿軍也當上了派出所所長。
望著服務小姐端上眼花繚亂的菜肴,我真感嘆自己孤陋寡聞,光這一桌就足以抵我三個月的收入了。
阿軍像宴席的主人一樣不停地招呼大家吃,不時地為這個斟酒、為那個夾菜,嘴里還說:“只管吃,算我的?!?/p>
大伙也沒任何拘束,一輪接一輪地交杯把盞、海闊天空地閑聊。酒足飯飽之后,天色已不早,此次聚會該結束了。可究竟誰埋單,我看大伙好像都沒有要慷慨解囊的意思。
這時候阿軍掏出手機,按了一串號碼,然后說:“小李,今晚所里掃黃抓到人沒有?哦!剛抓到——好!好!隨便送一個到天安酒店來給我埋單?!闭f完,他得意地把手機放進了口袋,一旁的同學跟著哄笑起來。
十五分鐘不到,一個中年人就進來了,他看了賬單,不禁皺了皺眉頭,看來他身上的現(xiàn)鈔也不足。
他隨即也拿出手機,撥了一串號碼,說:“廖工嗎?我是馬校長呀!你兒子要轉學讀我們學校的事,我今天就給你拍板定下來了……不過我今晚請朋友吃飯,你過來埋個單好嗎?在天安酒店203包廂……”
二十分鐘后,有人敲了敲包廂的門,門被打開了。當我見到戴著副高度近視眼鏡的丈夫站在門口時,我暈倒了……
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的廖工到了天安酒店203包廂準備買單,服務小姐遞過點菜單說:“先生您好!一共是玖仟捌佰捌拾捌元,如要刷卡請隨我到樓下服務臺。”
廖先生一聽額頭直冒汗,“天吶!哪有吃個飯這么多錢的啊!我又沒卡,又沒帶這么多現(xiàn)金,怎辦呀?!”心里急著,腳步也不知不覺的隨著服務小姐的牽引來到了服務臺旁邊。
突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廖先生轉身一看,原來是衣著華貴、滿身名牌的李女士。李女士一見廖先生顯得特別的興奮:“哎呀!親愛的,你到這里吃飯也不通知我一聲,真是討厭?!?/p>
廖先生和李女士是一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wǎng)聊上認識的,李女士有的是錢,就是缺少廖先生這么靦腆、好玩的紅顏知己,于是李女士就霸王硬上弓干脆把廖先生占為己有。
她說:“你這么呆頭呆腦的站在這里想干何事呀?”廖先生說:“請朋友吃飯,沒帶足錢有點焦急。”“多少錢?”“要9888元呀?!薄熬瓦@么個小事就把你急的,真是的!”
李女士拿起手機也撥了一串號碼嗲聲嗲氣地說:“干爹呀,在哪呀?我現(xiàn)在跟老同學吃飯忘了帶錢,怎么辦呢?就在天安酒店203,你馬上過來!不多,就兩萬塊。什么呀?你不過來我等下就上辦公室找你!你看著辦吧?!?/p>
局長老吳掛了小三李女士的電話,無奈地走出會議室給派出所長阿軍打了電話:“我現(xiàn)在正主持《忠誠如山、感恩奉獻》的主題大會,沒辦法走開,我有客人在天安酒店吃飯,你馬上趕過去,203包廂,先把單埋了,不得有誤!”(來源:搜狐網(wǎng))
上面這篇微小說《買單》,對社會現(xiàn)實的針砭性很強。作品通過一個同學聚會餐后“買單”的行為,不僅牽扯出了一個個背后有故事的人物,如利用職務之便敲詐他人的派出所所長“阿軍”,涉嫌嫖娼的“馬校長”,精神(或肉體)出軌的“廖工”,多情而仗義的小三“李女士”,道貌岸然的公安局局長“老吳”等,而且還通過“買單”的連環(huán)轉嫁過程,勾畫出了一個“一物降一物”的現(xiàn)實社會“生物鏈”。其情節(jié)十分緊湊,故事性也非常強。最有諷刺意味的是,最終的宴會“買單”人,仍是那個“像宴會主人一樣”的派出所所長阿軍,他本想調遣別人為他買單,可兜兜轉轉了一大圈回來,最后還是由他買單。本文雖以情節(jié)緊湊和構思巧妙取勝,但負能量卻太大了,文中的人物除了故事的講述人“我”之外,幾乎沒有一個好東西。——所以,我不因為《買單》的藝術技巧不錯而想去評贊它和推薦大家去賞讀它。
再如下面這首詩歌——
小雪后青山公園即景
(作者名略)
雪去寒猶在,寂園誰早行?
鴟鸮傲空木,蟲豸笑荒坪。
葉落隨泥淖,龍歸隱海泓。
霜風梅骨冷,竹外一潭清。
我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了詩中的不足:一是缺乏生活氣息與時代感。具體來說,就是此詩只見景物不見人,除了給人一種孤獨、冷清的感覺,再無別的思想啟示和審美享受。二是缺乏藝術個性與獨特性。若把此詩放到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里去讀都是可以的,既沒有體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的深刻,也沒有體現(xiàn)浪漫主義的情懷。三是缺乏廣闊視野與大格局。詩題中標明是“青山公園即景”,而“青山公園”畢竟也是大武漢市內的一處現(xiàn)代公園,可從“即景”所描述的情狀來看,仿佛是在寫某處農家小院或荒郊野地一樣。
五
我最喜歡選評那些既表現(xiàn)人性美、人情美,能感動人、激勵人,并且又有很好藝術表現(xiàn)技巧的網(wǎng)絡微小說和情感詩,如我在2018年和2019年里共發(fā)表的17篇網(wǎng)絡微小說評論,沒有一篇不是在感動人心的同時,并具有藝術表現(xiàn)上的獨特之處——既有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技巧(如“留白”“對比”“襯托”“反復”“欲揚先抑”等),又有西方現(xiàn)代的表現(xiàn)方法(如“夢幻”“亡魂”“意識流”“內心獨白”等)。如我這兩年除在《文學教育》雜志上發(fā)表了6篇對現(xiàn)代情感詩的評論(實際評析了15首詩歌)外,還在一些網(wǎng)絡新媒體、自媒體文學平臺上發(fā)表了13篇詩歌評論。尤其是本人還學習和繼承中國古代“詩話”傳統(tǒng),嘗試運用微型詩評的方式,來對身邊朋友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行賞評點贊:或畫龍點睛,為閱讀者揭示作品意義;或點到為止,為閱讀者留下思考空間;或直言不諱,指出詩作中的不足之處……但初心都是以激勵、鼓勵、探討、提高為目的。更令我十分欣慰的是,本人這兩年寫的文學評論,有的已被一些初中語文老師和高中語文老師選為了作文的命題材料或閱讀的命題內容——這真是“有心栽花花結果,無意插柳柳發(fā)芽”??!
2019年即將過去,我計劃在2020年里依然爭取每月發(fā)表一篇數(shù)千字的網(wǎng)絡微小說評論或網(wǎng)絡詩歌評論。倘有人問:“偌大年紀了還閱讀不停、筆耕不輟,果真有樂有趣嗎?”我會學著莊子回答惠子那樣說:“子非我,安知我沒有感到其中的樂和趣呢!”
六
附錄本人2018-2019年在《文學教育》雜志上發(fā)表的文學評論篇目如下:
1.起自“欲揚先抑”終于“畫龍點睛”——試析微小說《討債》的表現(xiàn)技巧(載《文學教育》2018年1月中旬刊)
2.試談微小說中“留白”的藝術魅力(載《文學教育》2018年2月中旬刊)
3.試談微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細節(jié)描寫”對人物形象的影響(載《文學教育》2018年3月中旬刊)
4.善意的謊言冬日的暖陽——讀微小說《臥鋪》(載《文學教育》2018年4月中旬刊)
5.品說微小說《邂逅》中的朦朧美(載《文學教育》2018年5月中旬刊)
6.在校園文學創(chuàng)作中切忌“矯情”——例析《雨中撐起一朵朵傘花》(載《文學教育》2018年6月中旬刊)
7.女人因為可愛而美麗——讀《做個有風姿,懂風情的女人》(載《文學教育》2018年7月中旬刊)
8.賞析微小說《雨還在下》中“反復”的不同作用(載《文學教育》2018年8月中旬刊)
9.以荒誕形式抒真實情感——讀微小說《驚夢》(載《文學教育》2018年9月中旬刊)
10.相同的人生信條不同的人生追求——讀微小說《萬一呢?!》(載《文學教育》2018年10月中旬刊)
11.真理再往前一小步就是謬誤——評微小說《我在等你說謝謝》(載《文學教育》2018年11月中旬刊)
12.世間沒有什么比“情”更珍貴——讀微小說《這就是底價》(載《文學教育》2018年12月中旬刊)
13.淺析微小說《等》的表現(xiàn)形式與表達技巧(載《文學教育》2019年1月中旬刊)
14.察言觀行與識人鑒德——讀微小說《看風水》(載《文學教育》2019年2月中旬刊)
15.雪花飄舞情思飛揚——現(xiàn)代詠雪詩《只為遇見》賞析(載《文學教育》2019年3月中旬刊)
16.試析微小說《擦皮鞋》中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與主題(載《文學教育》2019年4月中旬刊)
17.重新回到枝頭的“落葉”——賞評老同學一舟的《落葉》詩(載《文學教育》2019年4月中旬刊)
18.試談“誤會法”在微小說《風波》中的作用(載《文學教育》2019年5月中旬刊)
19.讀王海玉老師的《再讀杜甫詩三首》(載《文學教育》2019年5月中旬刊)
20.微小說《遺忘》的含蓄之美(載《文學教育》2019年6月中旬刊)
21.不囿于“執(zhí)念”要善于“放下”?——讀現(xiàn)代情感詩《在冬季里等待……》(載《文學教育》2019年6月中旬刊)
22.“巧”而不“合”則失“真”——《一堂節(jié)外生枝的語文課》評析(載《文學教育》2019年7月中旬刊)
23.無意之舉與有情之人——讀微小說《內急》(載《文學教育》2019年8月中旬刊)
24.繼承中國古代“詩話”傳統(tǒng)嘗試當代詩歌微型評論?(載《文學教育》2019年9月中旬刊)
25.難得的童趣可貴的童真——讀小學生作文《第一次奮進》(載《文學教育》2019年10月中旬刊)
26.詩歌審美中的痛感體驗——讀現(xiàn)代情感詩《嫁衣遠逝了風清云淡》(載《文學教育》2019年11月中旬刊)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