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英
摘要: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前的狀況來看,其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太理想。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如何對小學數學課堂進行優(yōu)化,使其有效且高質呢?作者就此做了闡述,從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課堂節(jié)奏、緊密聯系生活、科學評判作業(yè)質量等方面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優(yōu)化;有效;策略
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前的狀況來看,有的課堂教學看似熱熱鬧鬧,但實際卻是圖于形式,具體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有的課堂,雖然教師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但是教師對于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未能做到結合,教與學之間缺乏聯結,與學生互動略顯不足。同時,教師的教學方式、環(huán)節(jié)設計等都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心理需求節(jié)拍不合。還有的教師對于學生的作業(yè)講評,僅停留在對與錯之上,沒有達到真正的高效講評,未能就學生的作業(yè)做出科學評判,及時記錄、及時整理歸類、及時反饋信息給學生,種種問題也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太理想。根據種種的現象,如何對小學數學課堂進行優(yōu)化,使其有效且高質?我就此做一闡述。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樂于參與
小學數學課堂要保持生機與活力,必然需要激發(fā)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興趣。而激發(fā)他們興趣的前提條件就是教師要營造和諧、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從而讓小學生能夠保持心理快樂,由此產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中,學生要尊重教師,教師同樣還需要愛護自己的學生。營造一個愉快、合作、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會心情愉悅,學生敢說敢提問,教師也能巧妙地在引導之中幫助學生不斷地探尋數學問題的內核。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要充分學會利用自己的語言藝術、肢體藝術等來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其中教師還可以穿插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幽默小故事、有趣的笑話等。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一堂數學課上,學生樂于參與,積極動腦思考,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
二、恰當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共同進步
有的教師在上數學課的時候節(jié)奏比較快。這種快節(jié)奏的情況下,有時候學生回答陳述時間比較長,而教師可能考慮到時間有限,會中途叫停學生的回答,也使學生的思路被打斷,學生原本大膽闡述意見的激情被消減,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能會被影響。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掌握,必須是適度適中的。教學節(jié)奏要快一點、緊湊一些,這種情況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具體隋況,同時要根據學生參與程度的表現、學習活力的高低來定。教師如果看到學生在學習時出現疲倦的情況,則要及時地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盡快向下推進課程。面對課堂節(jié)奏,有的學生對于教師的講解和理解問題比較費勁,在練習和回答的時候速度比較慢。這種時候,實際上教師需要根據整體的學習狀況對節(jié)奏進行把握,同時需要促進反應相對緩慢的學生,有針對性地提起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進一步激勵他們能夠與整個教學節(jié)奏合拍,從而獲得教與學的共進共促。
三、采取開放的生活式教學方法,引人入勝
數學教學課堂要采取開放的生活式教學方法。這是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內容比較抽象,思維要具有邏輯性,這與他們的感性思維不太一樣。那怎樣能夠使他們去理解數學知識?較為有效的辦法就是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數學就在生活中,也運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又是數學的發(fā)源地。當學生的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時,能夠使他們充分地感受現實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從而能夠促使他們更好地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設計一些數學問題的時候,教師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來設計數學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無論是從導入環(huán)節(jié)還是在具體的訓練之中,都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就能不斷地調動自我的思維,學會遷移、運用、驗證等,切實讓他們能夠體會到數學實際上就圍繞在他們身邊,隨處可見,進一步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來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對于一些數學內容,是可以基于此來創(chuàng)設具體的、實際的生活情境,通過模擬生活實際來引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學習“元、角、分”一課時,教師就從課堂上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超市購物的生活實踐平臺,讓學生模擬進店購物。學生自主選擇所要扮演的角色,是進店購物的顧客,還是收銀員。對于教師來說,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數學活動,學生在適宜的數學學習過程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從最后的結果之中進行反復驗證,從而增強其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科學評判作業(yè)質量,高效講評
由于作業(yè)是對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一種檢驗,因此對作業(yè)進行講評,也是批改作業(yè)的一種延續(xù)方式。教師需要事先做好必要的充分準備,根據學生作業(yè)的情況進行詳細的問題歸類,并整理記錄,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yè)講評,并高質量地講評作業(yè)。教師不僅需要做好作業(yè)批改的具體記錄,還需要擬訂一個講評計劃。就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加以標注:具體到哪些地方要詳細講解,哪些地方粗略講解。一些典型的錯誤和代表性的題目要能夠及時地進行歸類,及時地反饋信息。根據教師的總體講評,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及時更正,同時就原作業(yè)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再反思,再探究自己的知識缺漏和錯誤的思維習慣方法等,并加以糾正。
總之,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來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當學生有了各種自我學習的機會后,就會產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分析、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這樣的數學課堂才能煥發(fā)出活力,學生也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