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駒
生死考驗:極限飛行力挽狂瀾,128人平安落地。9800米高空,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脫落,隨即遭遇的是速度為800km/h的強氣流、零下40℃的極低溫、飛行儀表多數(shù)失靈、整架飛機開始劇烈抖動、失壓、強噪音……眼看就是一場機毀人亡的巨大災難。
2018年5月14日,在這生死關頭,川航3U8633航班責任機長劉傳健沒有慌亂,迅速恢復理智,在十幾秒的時間內(nèi)無一失誤地完成36個完整動作;與機組、乘務組有序配合,34分鐘忍受極端低溫、缺氧、強風條件,全手動操縱飛機飛越高原高山地形,驚心動魄卻平安著陸,最終保住了119名旅客與9名機組人員的性命,創(chuàng)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跡。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突發(fā)狀況,是一次以英勇無畏精神和高超業(yè)務本領力挽狂瀾的英雄壯舉,是一次堅持生命至上、與時間賽跑的生死營救。關鍵時刻,他敢于挑戰(zhàn)飛行極限,勇當國家財產(chǎn)、人民生命的守護者。2018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劉傳健機長所在的“中國民航英雄機組”,評價他們:“生死關頭,你們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危難時方顯英雄本色?!?“我們要在全社會提倡學習英雄機組的英雄事跡,更要提倡學習英雄機組忠誠擔當、忠于職守的政治品格和職業(yè)操守。”總書記的講話是對機組全體成員的高度肯定和贊譽,我們應該牢記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向劉傳健這位軍轉機長學習,學習他的忠誠信仰,作風紀律,專業(yè)素質和協(xié)同配合的過硬品格。
一、堅定忠誠信仰,凸顯中國機長的英雄本色和職責擔當
曾有一段時間,一說到理想信念,很多人就覺得太“高大上”,與現(xiàn)實不太“搭調”。其實理想信念就在劉傳健機長身邊,時常左右著他選擇與判斷,決定著他的選擇與行為。險情發(fā)生瞬間,劉傳健機組面臨著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考驗,如果沒有一點理想信念的支撐,是不可能完成“驚天一落”的。危急關頭,劉機長唯一的念頭就是:一定要把飛機安全降落下去!劉傳健機長咬緊牙關,抓住操縱桿,拼盡全力控制飛機!
理想信念不是空論,而要找尋現(xiàn)實的坐標,更要用一件件具體的事情去檢驗。劉傳健機長身肩“四道杠”,分別代表著專業(yè)、知識、技術和責任。它隨時隨地提醒著劉傳健機長,手里握著的不僅僅是操縱桿,而是鮮活的生命;面對的不僅僅是冰冷的設備和機器,而是無數(shù)個幸福的家庭。
5月14日當天,飛機安全著落后,一名從重慶去西藏打工的旅客熱淚盈眶,他用哽咽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感謝川航、感謝機組,感謝機長,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蹦且豢蹋瑒鹘C組為踐行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責任與擔當感到無比自豪。
二、空軍15年,安全飛行2700余小時:重視積累、常問為什么
“5·14”事件的成功處置也絕非偶然,是遵章守紀的典范,是嚴格執(zhí)行手冊的代表,是長期作風養(yǎng)成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這些大概離不開劉傳健機長在空軍15年中,安全飛行2700余小時的重視積累、常問為什么的自我紀律要求和默默堅持付出。提起空軍,大家自然想到的,肯定是層層選拔的招飛,身高、體重、體型……多項嚴格的體檢,哪一項不合格,都難以進入飛行學院的大門。但進入軍校,真正的“淘汰”才剛剛開始,軍體素質、文化成績、綜合能力、飛行技能,每一天都不能馬虎,如果不勤奮努力,隨時可能面臨“停飛”,一批飛行學員里,有近七成無法完成學業(yè),成為真正的飛行員。
淘汰的壓力、高度緊張的神經(jīng)、連續(xù)飛行的疲憊,劉傳健機長經(jīng)常感覺睡眠不夠,就像空軍學校學員間經(jīng)常開玩笑說的那樣,“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剛一躺下,好像就又要起床了。然而起來后,轉念一想,又要飛行了,新的訓練又要開始了,那種激動立馬沖散了渾身的困乏,跟著大家一起訓練、飛行。而正是平日里嚴格要求、毫不松懈的日常訓練,正是這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的積累,才讓劉傳健機長能夠沉著、冷靜地應對突如其來的挑戰(zhàn)。
在空軍飛行的時段,劉傳健機長就經(jīng)歷過很多驚心動魄的緊急事件。記得那是1995年的夏天,當時剛飛行200多小時的劉傳健,迎來了飛行生涯中一個關鍵時刻:高教機放單飛。在第一次獨自操控飛機順利完成飛行后,劉機長按程序放下起落架,對準跑道,準備降落。可這時,無線電里突然傳來塔臺指揮員的命令:“拉高高度,準備通場”。通場,是指以低空通場飛越塔臺或地面觀察點的上空,在訓練中一般是在飛機出現(xiàn)問題時才會選擇通場,來借助地面的觀察和判斷來判定飛機外部故障和受損的情況??赡菚r劉傳健來不及細想,立刻按照指揮員的命令果斷操作。在通場中他才知道,原來是塔臺指揮員從望遠鏡里看到飛機前起落架沒有放好??墒且蝗?、兩圈、三圈……雖然進行了相關操作,但前起落架依然沒有完全放好。此時降落,如果操作不當,機頭直接著陸,后果將不堪設想——而且這一切在劉傳健這個初次單飛的學員身上,更是充滿挑戰(zhàn)。
當劉傳健第6次飛過塔臺時,油表顯示油量已經(jīng)不多了,此時此刻的他,必須降落!靜聽著塔臺指揮員交待的操縱要領,劉機長駕機對準跑道,窗外可以依稀地看見,救護、消防等各類保障人員已經(jīng)嚴陣以待。50米、20米、10米……飛機后輪平穩(wěn)著地,耳機里傳來指揮員的操作要領,他緊握操縱桿,全力保持飛機后輪著地的姿態(tài)向前滑行,最終,飛機前輪貼著地面輕輕著陸,飛機穩(wěn)穩(wěn)停在跑道上。
第一次單飛就遭遇這種險情,此前雖然他們進行過許多特情訓練,但實際飛行中出現(xiàn)什么樣的特情,是無法預知的。這讓當時的劉傳健更加明白,飛行安全無小事,每一處細節(jié)都關乎生命,每一次飛行都沒有辦法再來一次,一個細節(jié)的疏漏,可能會斷送飛行生涯,甚至自己的生命。每一次飛行都不可重來!
親歷這次事件以后,劉傳健更加重視日常學習訓練,也促使他飛行時不放過任何的難點和疑點。在維護人員例行檢查外,劉機長的繞機檢查會更加細致,比如檢查起落架系統(tǒng),檢查輪胎的磨損、胎壓以及液壓系統(tǒng)是否漏油,“能摸得到的地方,他都會多摸一遍”,感覺疑惑的地方,他就向教員、機務維護人員請教。對飛機,要求不帶任何的故障或不確定因素上天,對自己,要求不斷加強學習,不懂的多問多學,永遠要求自己比別人多看一眼、多想一遍。這種堅持,這種熱愛,不僅是一份對職業(yè)的敬重,更是一份對生命的敬畏。
三、民航13年,安全飛行11000余小時:多看一眼、多想一下
2006年初,劉傳健從部隊轉業(yè)到了四川航空,從軍用飛機到民用客機,在民航運行過程中,和以前在部隊的飛行,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他需要再次“從零開始”,是否能夠重新起飛、重返藍天,劉傳健面臨又一次的考驗,這種考驗很大程度上是對民航專業(yè)飛行素質的考驗。
何為專業(yè)素質?就是在專業(yè)精神的基礎上,錘煉而成的能夠迅速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能夠迅速處理突發(fā)的問題,確保自己所在的崗位、所做的工作萬無一失的素質。重視專業(yè)素質,倡導專業(yè)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敬業(yè)”的體現(xiàn),是托舉行業(yè)進步乃至社會進步的一種重要文化因子、精神素養(yǎng)。
飛行是一個時間、速度不斷變化的復雜運動過程,環(huán)境因素變化多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飛行。如果在駕駛艙,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知道飛機是什么狀態(tài),飛機現(xiàn)在做什么、下一秒應該怎么做。這種對情景的全面認識和預見,就是劉機長常說的情景意識。在此基礎上,根據(jù)飛機提供的各種復雜信息,在各個關鍵時刻,作出迅速正確的決斷,這就是決斷意識。
這些意識貫穿于整個飛行始終,基于對手冊標準的高度熟悉。所以,從行業(yè)到公司,都要求每一名飛行員要守規(guī)矩,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本領,要做一名手冊飛行員,能在關鍵時刻迅速反應手冊規(guī)定、迅速理清思路分析,抓住重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盡快擺脫困境。
從事飛行工作多年來,劉機長始終堅持在練習飛行技能的同時,注重從理論層面對飛行程序、飛機性能、飛行規(guī)則等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掌握,讓實踐與理論更加深入地結合、應證。正因如此,才使他更加自信、更有把握地處置突發(fā)險情,能夠在“5.14”特情發(fā)生時,沒有半點猶豫,立刻決定備降,并按預案要求迅速進入處置程序,為成功備降爭取了寶貴時間。
可以說,奇跡的發(fā)生,是一瞬間,奇跡的背后,都是千錘百煉、日積月累。劉傳健機長不是天才,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是在每一個航班起降、每一天生產(chǎn)運行中不斷積累沉淀,因為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最壞可能,考驗的都是你百分之一百的日常積累。把平凡做到極致,就是非凡。
從空軍到民航,從青春年少到不惑之年,從平凡到非凡,再回歸平凡。飛行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從一個機場到另一個機場,看起來每次的飛行都是一樣的。但劉傳健機長和學員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把每次的一樣,飛得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是每次的天氣、風向、風速、重量不一樣,是別人都沒有想到、劉機長自己再想一遍的不一樣,只有用心掌握了每次的不一樣,才能舉一反三、游刃有余。
劉機長和大家一樣,每天每時每刻都在面對、應對著生活中的種種變化。變化是一直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適應和應對變化。
航空安全事故從飛行誕生之初就如幽靈般從未消散,這只幽靈可以挑選最危險的地區(qū)、最危險的時刻出現(xiàn),比如這次的“5.14”事件,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萬米高空、零下40多度的低溫,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飛行控制組件被破壞……這些都是前無古人的情況。這只幽靈可以挑選一切對它有利的條件,可它萬萬無法挑選的是對手,是每一位在長久的平凡工作崗位上沉淀積累,歷經(jīng)千錘百煉所誕生的民航人,是每一位平凡的英雄!
正是因為劉機長不抄近路、不減物力的專業(yè)精神,才能讓日常的積累最終綻放出燦爛的光芒,使得中國機長奇跡返航。老想投機取巧反而欲速不達,日積月累方可靈光乍現(xiàn),“專業(yè)”二字背后,專注與浮躁的對比引人深思。
四、飛行期間與機組和背后團隊協(xié)同配合,更好保障人民安全
5月14日劉傳健機長和往常一樣,按時到飛行準備室,完成簽到、酒精測試、身體檢查等例行程序后,便和第二機長梁鵬、副駕駛徐瑞辰開始航前準備,對航班的航路、天氣、備降場等信息進行了認真協(xié)同。劉機長從事的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yè),專業(yè)性強、崗位分工細,每個崗位上都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平時工作是這樣,處置緊急突發(fā)事件更是如此。
特情發(fā)生,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特殊情況,6時27分,飛機起飛。40分鐘后飛過航路點MIKOS、進入藏區(qū),保持巡航高度9800米。
7時07分,突然聽到“嘭”的一聲悶響,隨即發(fā)現(xiàn)右側擋風玻璃出現(xiàn)網(wǎng)狀裂紋,劉機長立即伸手檢查右側擋風,發(fā)現(xiàn)內(nèi)側玻璃破裂,有割手的感覺,同時ECAM顯示擋風加溫故障信息。根據(jù)高原飛行經(jīng)驗,第一時間他就反應到這樣的狀況無法繼續(xù)飛往拉薩,需要立即下降返航,便馬上向空管報告當時情況,并申請下降高度準備備降成都。成都區(qū)域空管部門馬上同意了機長的請求,引導航班返航。
話音剛落,伴隨著“砰”的一聲巨響后,發(fā)現(xiàn)右側擋風玻璃完全破裂,機艙內(nèi)外巨大的壓力差將右側擋風全部吸出艙外,駕駛艙門被沖開,副駕駛徐瑞辰側半身被吸出艙外,部分飛行控制組件被巨大的爆破氣流撕裂變形,中央部分向外掀起。ECAM顯示滿屏紅色故障信息。
此時此刻,情況萬分危急!爆裂的瞬間,耳朵失聰。然后聽力慢慢恢復,但聽到的全是噪音,非常巨大;機組成員的眼膜、耳膜、皮膚被巨大的力量撕扯著,人都變了形;飛機劇烈抖動和強大的氣流讓人無法看清儀表盤,操作起來極其困難……
面對這樣的情勢,劉傳健機長以過硬的心理素質、豐富的飛行經(jīng)驗專注于飛機操控;副駕駛艱難地回到座位上后,將ATC應答機編碼調到了7700;第二機長迅速進入駕駛艙,協(xié)助劉機長佩戴氧氣面罩,并使用左側手持話筒向空管發(fā)出了“MAYDAY”“客艙釋壓”等關鍵信息,并堅持為責任機長和副駕駛揉搓肩膀和手臂,緩解寒冷帶來的不適。與此同時,乘務組訓練有素地開展客艙釋壓應急處置,保障旅客安全、穩(wěn)定旅客情緒,盡管她們中最年輕的不過20歲,但一旦走上工作崗位,專業(yè)、敬業(yè)的品質在她們身上都體現(xiàn)了出來。正是機組成員間這種默契與協(xié)作,飛機才能夠成功備降。
當然,危急時刻的劉傳健背后還有更強大的團隊、溫暖的公司支持著,有局方、軍方、空管、四川機場集團、成都市第一醫(yī)院等單位爭分奪秒地配合著。尤其是在無法建立有效雙向聯(lián)系的情況下,西部戰(zhàn)區(qū)空軍、民航西南空管局等單位根據(jù)雷達監(jiān)測到的飛機軌跡,迅速判明機組意圖,竭盡全力幫助機組“凈化”空域、騰出跑道。所以,這次成功備降是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協(xié)作的結果,鮮花和掌聲同樣應該獻給他們!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無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中國民航始終都有無數(shù)個班組在默默堅守,守護著安全,守護著旅客回家的路。我們要向劉傳健機長學習,學習他作為一名軍轉機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如既往地堅持安全第一、旅客至上、真情服務的原則和理念,高標準、嚴要求,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職業(yè)素養(yǎng),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地飛好每一個航班,完成每一次任務,在平凡的崗位上執(zhí)著地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