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春,姜利榮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2-0053-01 ? ? ? 中圖分類號: S646 ?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 要:依靠科學技術種植黑木耳,能夠促進種植戶的高收益,從而達到黑木耳優(yōu)質高產的目的。詳細介紹了黑木耳種植的技術要點,為黑木耳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栽;黑木耳;栽培技術
吉林省蛟河市是我國東北地區(qū)袋料地栽黑木耳的重要產區(qū)之一,該市地處吉林省東部山區(qū),發(fā)展黑木耳產業(yè)具有氣候適宜、原料豐富、市場空間大等多種有利條件。人工栽培黑木耳在蛟河市已有40多年的歷史,發(fā)展黑木耳生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然而,由于有的種植戶栽培方法比較粗放,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掌握不準,從而導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黑木耳的產量和質量,達不到理想的增收效果。筆者結合近幾年的生產實踐,就蛟河市種植黑木耳的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1 ? 品種的選擇
應使用正規(guī)科研單位選育的黑木耳品種。選擇適于當?shù)貤l件的高產、優(yōu)質、抗逆性強和適于不同代料栽培的優(yōu)良品種,袋料地栽黑木耳應優(yōu)先選擇單片品種,目前主推的品種有黑29、黑山等。
2 ? 出耳場地的準備工作
2.1 ? 出耳場地的選擇
出耳場地應選擇距離鐵路、公路主干線100 m以上,通風良好,環(huán)境清新、無污染,靠近潔凈水源且排水方便的平整地塊。
2.2 ? 做出耳床
出耳床的寬度在1~3 m,旱地作平畦或低畦,澇地作高畦,床高15~20 cm,耳床的長度可因作業(yè)條件選擇長短。床之間的過道寬0.4~0.5 m??梢栽诙采辖ㄕ陉柵?,棚高40~50 cm。如果使用遮光網(wǎng),棚高約2 m,這樣有利于澆水和遮光,并在過道或耳床的中間鋪設一條噴水管道。
2.3 ? 出耳場地消毒
在擺袋前,用2%石灰水、0.2%高錳酸鉀或500倍的甲基托布津和2.5%的敵殺死等藥液,對菌床、作業(yè)道、床架等分別噴灑,全面進行殺菌殺蟲。
3 ? 栽培袋開口處理
將發(fā)好菌的栽培袋去掉套環(huán)和棉塞,袋口擰住并用高錳酸鉀溶液擦洗表面消毒。然后使用黑木耳割口機進行割口,割口深度0.5 cm左右。每袋割口數(shù)量180~240個,割口后倒置在床上。選擇晴天的早、晚進行割口,避免下雨天。
4 ? 催耳
催耳一般在耳床上進行,在袋與袋之間留下1~2 cm空隙以利通風,覆蓋好薄膜或草簾,并注意通風、保濕、防高溫。催耳也可以在培養(yǎng)室進行,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省時、省力。要注意保持室內衛(wèi)生清潔,同時也要做好通風、保濕、防高溫。催耳的目的是使黑木耳出芽能夠早、齊、快,割口處出現(xiàn)黑色魚籽狀時催耳結束。
5 ? 出耳期管理
5.1 ? 分床擺袋
出耳床面應覆蓋塑料薄膜或編織袋片,經(jīng)過催耳的菌袋,耳芽出齊后要及時散開擺放,菌袋間距8~10 cm,擺放量為25~30個/m2。這樣的密度通風好、透光足,利于木耳生長。
5.2 ? 耳芽期管理
在耳芽期,床面濕度保持在85%,空氣相對濕度要達到90%,傍晚可向耳袋噴水保濕,隔天早上再次噴灑。噴水次數(shù)不能過多,一般1~2次/d,此期忌勤澆水、澆大水,高溫、高濕極易產生流耳。
5.3 ? 耳片伸展期管理
耳片伸展期水分散失較多,需要加大濕度和通風,以保持耳片快速生長。床面濕度達到85%~90%, 空氣相對濕度要達到90%以上,并保持通風良好。每天早、晚澆水3~4次,炎熱天氣中午應禁止?jié)菜瑵菜畷r噴霧狀水。
6 ? 采收
6.1 ? 采收時間
當耳片充分伸展,邊緣有皺褶并變薄,耳根收縮、耳片內側產生大量白色孢子時,說明耳片已經(jīng)達到8~9分成熟,此時耳片質量好,應選擇晴天及時進行采收。
6.2 ? 采收方法
采收前2~3 d停止?jié)菜?,根?jù)耳片的成熟程度分期采收。采收過程中應采大留小,未成熟的留著下茬采收。采收時用手握住耳片的基部,將其輕微扭轉,即可將木耳摘下。也可用薄刀片沿袋壁割下。
7 ? 加工制干
采收后的木耳要及時曬干,晾曬架距地面不少于50 cm。將木耳清理干凈,薄而均勻地攤晾在上下通氣的晾曬網(wǎng)上,不宜疊放,耳片朝上,晾至大半干時慢慢翻動1~2次,直到全干。采收時如遇雨天,可采用室內烘干。
8 ? 常見病蟲害防治
8.1 ? 綠霉病
發(fā)病癥狀:氯霉菌感染后,菌絲體初期為白色,逐漸變?yōu)榈G色。后期大量分生孢子覆蓋表面,呈綠色粉末狀。
8.2 ? 曲霉病
發(fā)病癥狀:菌袋、菌種瓶、子實體受曲霉菌感染后,初期菌落為白色,蔓延至周圍及深處后為黑色,也有灰綠色。曲霉菌絲較短而粗,一般在高溫和高濕條件下繁殖較快。
病害綜合防治措施: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選擇優(yōu)良純正、抗逆性強的菌種,做好培養(yǎng)室、耳場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合理配制營養(yǎng)料,含水量控制在58%~60%,pH值調至6.5~7.5。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接種。常用藥劑有多菌靈、克霉靈、甲基托布津、石灰等。
8.3 ? 黑木耳線蟲
線蟲是一種小而無色的蠕蟲,取食菌絲,導致菌絲體萎縮或消失。高溫、多濕的條件下容易大量發(fā)生,在30 ℃條件下產卵,發(fā)育到成蟲僅需7~10 d,為害比較大。
防治措施:在擺袋前對床面、過道、棚架、草簾等進行嚴格消毒,出耳期間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澆耳時使用潔凈水源,并及時清除爛耳、廢料。栽培過程中做好溫度、水分和通氣的調控。根據(jù)線蟲喜高溫多濕生活環(huán)境的特性,適當減少培養(yǎng)料中的水分及降低栽培場所的空氣相對濕度,從而限制線蟲的生長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