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璐
7月1日,垃圾分類正式步入上海居民的生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也開始實行,小區(qū)收回了原本隨意擺放在路邊的垃圾桶,開始運用定時投放垃圾、志愿者監(jiān)督的方法管理垃圾分類,我們小區(qū)也不例外,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志愿者的隊伍。在7月4號的傍晚,我參與了兩個多小時的小小志愿者活動,有一位管理員叔叔和我一起。
因為來我們這個投放點的人并不多,所以在空余的時間這位叔叔和我聊起天兒來:
叔叔:同學,你知道為什么我們上海居民要開始垃圾分類嗎?
我:是因為垃圾分類再重復利用能節(jié)省出許多資源。
叔叔:這算是垃圾分類的作用之一。你要知道,以往我們不進行垃圾分類時,大量的垃圾被我們蓋在土地下面,過幾年這些垃圾會腐爛,但是那些有害垃圾并不會消除,要知道一節(jié)廢電池可以讓近五百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上海的人流量大,制造出的垃圾多,累積下來的垃圾遠遠大于我們上海可儲存體積,這種方法自然就不能用了。然后我們開始建造垃圾分類的工廠,但是制造垃圾的速度遠遠超過工廠的人分類的速度,導致許多垃圾就不能合理地消除,于是垃圾分類就進入了我們上海居民的生活。
我:原來如此,那現(xiàn)在分類后的垃圾是怎么解決的呢?
叔叔:可回收垃圾會送到回收廠,那里的員工往往會把垃圾中的有利物質(zhì)提取出來,二次制造成為生活用品;干垃圾可以焚燒發(fā)電,這樣可以徹底消毒除害,又使垃圾成為了能源;濕垃圾可以將其中的有機垃圾和土地中的微生物結(jié)合,讓它成為肥料,改良土地;有害垃圾則需要特殊部門進行特殊處理了。我們現(xiàn)在只需要把垃圾分類,接下來就交給負責此項垃圾的部門處理就好了。
我:我們以后是不是要一直對垃圾進行分類?
叔叔:我希望如此。日本用了近27年嚴格管理垃圾分類,他們連一個瓶蓋都要單獨分類,有的地區(qū)多達50多種分類,這是因為日本是島國,物資嚴重缺乏,這樣的垃圾分類確實讓他們節(jié)省了不少資源,并且環(huán)境十分干凈,他們的路上是沒有垃圾桶的,每個居民幾乎都會準備幾個不同的小型的垃圾袋分類容納自己產(chǎn)生的垃圾。如果我們也能夠有這樣的環(huán)保意識,街道上就不會有垃圾,這樣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質(zhì)量都會大幅度提高。
時光匆匆,就這樣,這次的志愿者活動圓滿結(jié)束了。
如今,垃圾分類管理已經(jīng)步入我們的生活一個多月了,我能明顯地感受到我們小區(qū)的道路上、草坪上的垃圾減少了。來到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上散步,即使有來來往往的人群,卻很少會見到垃圾,這就是垃圾分類管理的魅力之所在吧!
讓垃圾分類步入上海,更讓垃圾分類步入我們生活的每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指導教師:陶漢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