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天
今天我讀了琦君的《下雨天,真好》一文,被她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吸引住了。
她的下雨天,真好玩!
文章寫了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下雨天的生活,表達了對故鄉(xiāng)濃厚的思念之情,雨中的一幅幅畫面,過去的時光,過去的人、事、物,讓我看到了留戀思鄉(xiāng)的溫情。
我最喜歡讀文章的前半部分:童年時期下雨天,可以睡懶覺,聽故事,有媽媽的愛作陪;可以頂著雨玩游戲,不用學習,多自由;可以貪嘴吃零食,看“牌兒”,還不用上學,那么多人疼著“我”;下雨天,聽“鼓詞兒”,撿谷里的“曲”,多熱鬧啊……作者的童年無憂無慮,無拘無束,通過下雨天,把這一份自由快樂展現(xiàn)出來,真令人羨慕!
我記得小時候唱過一首《捉泥鰍》的歌:“池塘里水滿了,雨也停了……”這是多么有趣、好玩的下雨天里的事兒。
我也記得自己小時候在雨里跳著踩水花的情景,銀亮的笑聲至今響徹耳畔。還記得下雨天的夜里,母親輕哼“搖籃曲”拍我入睡的溫馨。
回頭,哦,我已是少年。
下雨天,我更多的是待在家里,拿一本書,靜靜地讀。媽媽這時也會拿上一本書,和我相對而坐。在雨的或大或小或疏或密的伴奏里,我們安靜地讀書、熱烈地討論。《三體》《明朝那些事兒》《蔣勛講〈紅樓夢〉》……亦真亦幻的世界、精彩紛呈的歷史、古雅芳醇的經(jīng)典……這些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種美妙。原來,除了上課、刷題,除了聊天、游戲,書里還藏著另一個世界。
記得六月的一天,我看完《三體》,掩卷長嘆,對小說里呈現(xiàn)的高科技無限向往地大發(fā)感慨,滔滔不絕地指責書里的一些人性之惡的行為,媽媽堅持“宇宙社會學”的觀點,我們激烈地爭辯著,雷聲、雨聲、辯論聲一起,我們看到了書里呈現(xiàn)的人性之光、希望之美。
童年的下雨天,真好玩;少年的下雨天,我拿起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