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彪
題日設計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近日,話題“碩士畢業(yè)論文研究屁”登上熱搜榜第四名,這源于一篇題為《關于屁的社會學研究》的碩士畢業(yè)論文。此“屁”論文非彼“屁”論文,它寫于2007年。彼時,作者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在職碩士高建偉憑借這篇論文通過碩士論文答辯,并被評為“優(yōu)秀”。這篇論文通過文獻分析、引經據(jù)典,把屁的發(fā)生學、在不同時代的縱向發(fā)展、背后的社會含義呈現(xiàn)出來。這一研究另辟蹊徑,在重復性研究泛濫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珍貴,對社會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其論文指導老師也很歡迎這種來源于生活、有人文關懷的選題。
多元時代,“屁的研究”容易引發(fā)多元解讀。有人說,作為象牙之塔的大學,論文選題當以能體現(xiàn)一定學術研究意義為上,“屁”的研究純屬嘩眾取寵;有人說,衡量一篇論文有無價值,不在于選題的大小,更多地應看作者的態(tài)度;有人說,如此分歧體現(xiàn)了大眾話語與學術話語之間仍然存在差異……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對此有怎樣的認識和感想?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作文,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以社會現(xiàn)象為材料的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富有時代感和針對性。不論是作為生活現(xiàn)象的“屁”,還是畢業(yè)論文的“屁的研究”,這個話題學生都不會陌生。創(chuàng)作畢業(yè)論文是一項心智技能,對勞動的關注也寄托著青年學子對生活的向往、對生命的熱愛、對人生的思考。對于大學畢業(yè)論文炒作的新聞,既符合互聯(lián)網時代文化發(fā)展的趨勢,也對人們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的養(yǎng)成提出了考驗。這樣的命題緊扣學生生活而又不囿于校園,能夠激發(fā)興趣,同時培養(yǎng)對社會人生、價值養(yǎng)成和處事方式的理性思考,符合高考作文命題的一貫要求。
本題設計立足現(xiàn)實,突出情景設計,緊扣“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緊跟2019年高考作文趨勢。與全國課標I卷的“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全國課標Ⅱ卷的“青年與國家”、北京卷的作文②“2019年的色彩”等作文命題思路相類似,都旨在通過對社會生活發(fā)表評價意見,體現(xiàn)辯證思維的態(tài)度和理性認知的素養(yǎng),樹立正確勞動觀。
立意點撥
審讀材料,感知大意,可以從“屁的研究”引發(fā)公眾熱議的前因后果等確定角度,探究深意。依此,可以確定多重立意,如:
從作者創(chuàng)作論文的本質認識。這位同學的畢業(yè)論文沒有選擇那些司空見慣的論題,而是另辟蹊徑,體現(xiàn)了鮮明的個性特征。他的論文也沒有止于簡單的就事論事,而是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對“屁”進行分析,展現(xiàn)了新奇的立意。由此,可圍繞“創(chuàng)新”話題展開討論:可以闡述主動創(chuàng)新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也可思考創(chuàng)新意識對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意義;可以表達對“創(chuàng)新贏得未來”的認識,也可以闡述“創(chuàng)新是一種智慧”的道理……
從旁觀者圍觀的態(tài)度思考。網友之所以嗤之以鼻,根本在于對學術研究相關知識的了解欠缺。這樣的態(tài)度代表了一種陳舊的觀念、鄙陋的思維。依此角度,可以站在文明創(chuàng)建的立場思考包容與時代進步的相互關系,也可以反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現(xiàn)實中遭遇的問題;可以此警醒人們,劃分地界、唯我獨尊是阻止文明發(fā)展的藩籬;也可以深刻反思多元時代、多元價值、多元評判的價值所在等。
從論文伺以被評“優(yōu)秀”的原因解讀。當前的許多畢業(yè)論文容易陷入對某種“高大上”主題的路徑依賴之中而缺少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篇論文選題源于生活,在別人習以為常的事物上挖掘出“新”來,體現(xiàn)了對于身邊現(xiàn)象的觀察和洞悉能力。“屁”的研究再度火熱,或讓人們思考,生活處處皆學問,如伺才能挖掘出細微背后的真章?或讓世人反省,面對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怎樣提升生命的質量?或給社會啟示,坐得了冷板凳才能做厚“淺”學問;或對青年示范,“摒除浮躁,大有可為”。
通過整體審視,面對公眾熱議,作者導師卻給予高度評價,這個現(xiàn)象的背后體現(xiàn)著學術界怎樣的思想導向?進而反思當前學術研究的正確發(fā)展方向和學術環(huán)境未來的前景;當然,也可以討論面對學術不端現(xiàn)象,導師的評定能否實現(xiàn)期許的導向,等等。
行文時,可以根據(jù)材料積累的多寡及擅長選擇適合的文體,學習引用名言,有意打造亮點,增光添彩。
立意參考
學術創(chuàng)新的“濁流”與“清風”;學術研究的“怪”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眼光與勇氣;包容的精神與文明的發(fā)展;做學問的實干精神與投機心理;華而不實與言之有物;敬畏,學術研究應有的姿態(tài),等等。
病文展示
多元時代多元價值
以短句入題,響亮有力。但文中并沒有談“多元時代,多元價值”,而只是交代了觀點產生的時代背景,典型的文不對題。根據(jù)文中內容換一個表達的角度,即能解決這個問題。
時隔數(shù)年,這篇關于“屁”的研究再度走紅,既折射出人們的娛樂需求,也反映出大眾話語與學術話語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其實,多元時代、多元價值,對于那些另類、冷門現(xiàn)象,見怪不怪,方為常態(tài)。
概述材料入題,簡潔利落,但在對材料內容的評析上有所欠缺,“也反映出人們看問題的角度存在著一定差異”,標的不明,指向模糊。既與“多元時代、多元價值”沒有對應,又與“見怪不怪,方為常態(tài)”缺乏關聯(lián)。
有人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一些人看來沒有意義甚至嗤之以鼻的選題卻并非沒有學術研究的價值。正如對“屁”的研究,這篇論文以小見大,從生活現(xiàn)象深究社會文化,進而揭示文化現(xiàn)象發(fā)展的復雜機制,雖然可能卑之無甚高論,但也的確算得上是內容充實了。
“參差形態(tài),方為幸福之源?!庇^念的落后、思想的守舊使得一些人目光短淺,見識鄙陋。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了論文主題就必須“高大上”,必須具有“實用性”。正是戴著這樣的有色眼鏡,他們先入為主,一看論文題目就想當然地以為難登大雅之堂。社會進步需要大度包容、理性以待,劃地為界、唯我獨尊是阻礙文明發(fā)展的藩籬。對于這般新生事物,輿論更應歡迎也鼓勵類似聲音的出現(xiàn)!
從圍觀者“嗤之以鼻”的角度人手,探究淵源駁立結合,說理本身具有說服力,但在“立”的表述上語言煩瑣,詳略不當。應該明確點出論文的價值和應采取的態(tài)度,以增強說服力。
“生活處處皆學問,細微之處見真章。”這篇研究“屁”的論文并非“娛樂至死”的惡搞產物,而是觀照現(xiàn)實的嚴肅學術成果,它切口小、選題精,但覆蓋了很多以往的知識盲點,給社會以啟發(fā)。挖掘日常生活背后的深厚學問,這何嘗不是有價值的研究?
達爾文評價自己一生:“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他的自謙之語,道出了他的成功在于抓住最平常的生活現(xiàn)象不放。能在最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處,做出大學問,將小事做大、將大事做小需要嚴肅認真的“匠心”,需要一種求實的態(tài)度、一種篤行的精神?!安┯^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坐冷板凳、做厚學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論文研究日常生活的角度切入,挖掘本質探尋價值,體現(xiàn)了嚴謹?shù)乃季S邏輯,引用名言用意很好,但之后的分析賣弄文采,有喧賓奪主、游離中心之嫌。應該緊扣問題,簡明有力地點題,并附之以事例論證。
這位同學非常幸運,遇到了慧眼識金的導師!當下,畢業(yè)論文抄襲成風,作弊現(xiàn)象層出不窮。許多論文陷入了對某種“高大上”主題的路徑依賴之中而缺少自己的發(fā)現(xiàn)、缺乏充實的內容,內容空泛。對這篇論文“優(yōu)”的評定,是導師用自己的話語權向學術研究提出的鼓勵和導向。
曾國藩說過:“禁大言以務實?!币黄撐牡膬r值,比起主題的“大”“小”之別,內容上的充實與虛空,態(tài)度上的端正與投機,才是最本質的差異。久矣,世人苦于不端學術的肆虐,關于“屁的研究”的調侃也正是對學術界的丑惡現(xiàn)象的焦慮和呼喚。翟天臨抄襲論文,一波未平;北電表演學院院長論文洗稿,一波又起……被曝光后他們受到的懲罰不輕,可依然有人“前赴后繼”,樂此不疲!無疑,言之有物、行之有態(tài)的治學精神是開出的一劑良藥!
從糾正學術不端的價值分析,層進發(fā)掘,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但是,不論是表意還是結構,本段過于突兀,應該沿襲上文模式,敘、析、議結合,顯得前后照應,結構謹嚴。
“苦干實干,嚴謹務實”,見怪不怪,方為常態(tài)。只要社會氛圍凈化,清明氣息彌漫,更多的“怪”象遍地開花,不足為奇,就值得期許。
病文診斷
作者在文中表達的觀點是“多元時代正確對待多元勞動才是常態(tài)”,審題立意很到位,滲透人文關懷,且能夠意識到要打破定勢思維,這樣的行文邏輯可保留。
表述不夠到位。作者在表達的時候,有時思路與語言銜接不足,遣詞造句不夠從容,使得表意有些混亂,詳略安排不夠得當,可適當對語言的邏輯和內容方面進行再加工。
邏輯不夠嚴密。敘述和說理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有時缺乏嚴密的銜接過度,首尾沒有嚴格的思維載體,雖然文章的整體框架沒有問題,在細節(jié)處理部分卻有點粗糙??梢詫⒍温湟约熬渥拥呐帕许樞蜻M行重新組合,讓其更符合論證邏輯。
升格展示
見“怪”不怪方為常態(tài)
時隔數(shù)年,這篇“屁”的研究的論文再度走紅,折射出人們的娛樂需求,也反映出大眾話語與學術話語之間依然存在著一定差異。多元時代、多元價值,對于那些另類、冷門現(xiàn)象,見“怪”不怪,方為常態(tài)。
有人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痹谝恍┤丝磥頉]有意義甚至嗤之以鼻的選題卻并非沒有學術研究的價值。正如對“屁”的研究,這篇論文以小見大,從生活現(xiàn)象深究社會規(guī)律,雖然可能卑之無甚高論,但也的確算得上是有創(chuàng)新價值了,完全不必苛責。
“參差形態(tài),方為幸福之源。”觀念的落后、思想的守舊、思維的固化使得一些人目光短淺,見識鄙陋。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了論文主題“高大上”,戴著這樣的有色眼鏡,先入為主只看題目就以為難登大雅之堂。社會進步需要大度包容、理性以待,劃地為界、唯我獨尊是阻礙文明發(fā)展的藩籬。對于新生事物,輿論更應歡迎也鼓勵它的出現(xiàn)!
“生活處處皆學問,細微之處見真章?!边@篇研究“屁”的論文并非“娛樂至死”的惡搞產物,而是觀照現(xiàn)實的嚴肅學術成果。它切口小、選題精,覆蓋了很多以往的知識盲點。挖掘日常生活背后蘊藏的深厚學問,這何嘗不是有價值的研究?又何來指手畫腳?
達爾文評價自己:“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蹦茉谧钇椒蔡帲龀龃髮W問需要嚴肅認真的“匠心”,需要求實篤行的態(tài)度。牛頓留心蘋果落地發(fā)現(xiàn)了地球的萬有引力,法拉第以電生磁而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定律……坐冷板凳、做厚學問說的就是同樣的道理。
老子曾說“知人者智”,這位同學非常幸運,遇到了慧眼識金的導師!當下,畢業(yè)論文抄襲成風,作弊現(xiàn)象層出不窮。對這篇論文“優(yōu)”的評定,是導師用自己的話語權向學術研究提出的有益導向,我們?yōu)樗牧伎嘤眯狞c贊!
曾國藩說過:“禁大言以務實?!币黄撐牡膬r值,比起主題的“大”“小”之別,內容上的充實與虛空,才是最本質的差異。久矣,世人苦于學術不端!關于“屁的研究”的調侃也正是對這種丑惡的焦慮。翟天臨抄襲論文,一波未平;北電表演學院院長論文洗稿,一波又起……無疑,言之有物、行之有端的治學精神是開出的一劑良藥!
“苦干實干,嚴謹務實”,見“怪”不怪,方為常態(tài)。只要輿論氛圍健康,治學精神清明,和諧氣息彌漫,更多的“怪”象層見疊出,不足為奇,就值得期許。
升格策略
文章整體布局和思路并沒有大動,但閱讀體驗較原文更順暢,令人愉悅。在原文的基礎上,對語言和結構進行了微調。
題目擷取了正文中的一句話,以此為視點進一步厘清了三個主要論述層次之間的關系,并有意加上照應語詞,前后連貫,且呈層進之勢;凸顯了文章的三步驟體式特征,對第⑦段內容進行重組整合,相應地對③⑤段調整,努力將格式統(tǒng)一為引用+事例+分析的樣式,保持結構上的整齊和內容上的層進,由審辨問題到尋找對策,體現(xiàn)了邏輯的縝密性。在第一段的敘述、分析的基礎上補充了引題環(huán)節(jié),既照應題目,也統(tǒng)攝全篇;適當壓縮第②④兩段內容,增加第⑥段內容,讓論證更加縝密,各段字數(shù)大體一致,貫通文脈,推進流暢,立論豐富,體現(xiàn)整體意識。修辭立其誠,參照文中引用論證、靈動句式、精策語言的用意,在表意準確的基礎上有意沿用此法,以增加文采和感染力,營造論述性文章的感性色彩。
掘井數(shù)十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時事性的材料本身有著多維的解讀角度,但是一篇文章僅能有一個中心,與其在說理時多點鋪展不如瞄準一點推進,將材料思路、作者思維、文章思想取舍、組織,完美地融為一體,當然這需要在語言的細微差別中展現(xiàn)不同的境界。
(責任編輯/胡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