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美國《今日美國》報網(wǎng)站報道,過去,美國人把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父母稱為“直升機父母”,如今“割草機父母”(為孩子鏟除可能面對的一切障礙的父母)成了熱詞。在丹麥和荷蘭,這樣的父母又被稱為“雪犁父母”。
保護孩子免受挫敗是父母的天性,但這樣做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可能讓他們將來吃大虧。美國《赫芬頓郵報》近日刊文,探討了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允許孩子失敗的父母,培養(yǎng)的是讓孩子終身受益的情感技能和品質(zhì):堅持不懈、自信自控、專注、有耐心?!眱和睦韺W教授基姆·梅特卡夫告訴《赫芬頓郵報》。
但是,媒體人杰西卡·拉希指出,眼睜睜看著孩子失敗,這幾乎違背了父母的天性。父母們看到“教育不公讓孩子更難上大學”之類的新聞就會嚇得不行?!爱斆鎸δ切┛膳碌那榫皶r,我們傾向于進入‘保護性父母模式’,這在進化上是理性的?!崩Α逗辗翌D郵報》解釋說,“但我們其實有點兒反應過度,甚至杞人憂天了。挫折對孩子們來說是有益的?!?/p>
“失敗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機會失敗或犯錯,就永遠不會意識到他們可以觸底反彈?!苯逃睦韺W家米歇爾·博爾巴對《赫芬頓郵報》說,“你的孩子學會反彈,不是因為你告訴他們他們可以,而是因為他們經(jīng)歷過。日后遇到更棘手的挑戰(zhàn)時,他們就會意識到,‘嘿,我能行!’”。
幫助孩子建立自尊的最好辦法之一,就是將父母們的自我價值和孩子的成就分開。
拉希鼓勵父母改變做父母的方式,專注于“支持性養(yǎng)育”(讓孩子們更多地控制任務的細節(jié),自行面對并克服困難),而非“指導性養(yǎng)育”(告訴孩子們所有事情該如何去做,他們只要照著做就行了)。
“作為父母,我們非常喜歡努力讓孩子感到自信,這種信心就像空洞的樂觀情緒?!崩Uf,“當孩子真正推進一些事、嘗試一些事,搞砸了,再做一次,然后真正實現(xiàn)了某些目標,這是真正的自尊,而不是某人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或她,你真棒、你行、你一定行?!?/p>
(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