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個對身體素質(zhì)越來越重視的時代,兒童活動空間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進行兒童活動空間建設的都是成年人,很難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理解兒童對空間的需求和感受,并以兒童的需求為出發(fā)點進行設計施工。本文以兒童本身為出發(fā)點,對6-12歲的兒童進行訪談,并留了繪畫作業(yè),讓他們以繪畫的形式畫出心中理想的玩??臻g,并以此為依據(jù)來分析兒童對活動空間的具體需求。
關(guān)鍵詞:兒童、景觀特征、活動空間
1. 兒童在游戲空間的喜好
在文獻綜述、圖紙分析和訪談的基礎上,提煉出多個偏好類別。這些是對住所、挑戰(zhàn)、建筑活動、多樣景觀和熟悉元素的需求。
1.1需要庇護所
首先,有可能確定對住房的需求。這些圖畫和采訪表明,房屋、棚屋、小屋、灌木叢、隧道和有洞的山丘等物品反復出現(xiàn)。例如,一個12歲的男孩要了一間有很多積木的小屋,有樓梯可以爬上去,在小屋里你可以做事情,也可以玩。
這些都屬于庇護所和避難所的范疇,并且可以得到文獻證據(jù)的支持,文獻證據(jù)指出,兒童需要能夠擁有自己的私人場所,如庇護所、洞穴、樹屋和堡壘(Sobel,2001年)。
1.2挑戰(zhàn)的需要
另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是對身體和智力挑戰(zhàn)的需要。這一點在孩子們接受采訪時的回答中尤其明顯。孩子們告訴我,他們喜歡高空滑梯、高難度的迷宮、纜道、爬樹、用繩子在湖上攀爬,以及更刺激的東西。一個8歲的小女孩說:"我真的很喜歡做刺激的事情,比如爬樹和在樹屋里玩。"另一個人(一個11歲的男孩)要求一個迷宮必須要困難,因為否則它就不是一個好玩的迷宮。他希望它是由高高的灌木叢做成的。第三個孩子(6歲的男孩)想要一個很高的滑梯。有文獻支持說,兒童在處理風險中獲得經(jīng)驗是非常重要的(Robers, Smith & Bryce, 1995),并且可以通過做有挑戰(zhàn)的事來獲得經(jīng)驗和滿足感。
有文獻還指出,標準游樂場的追求絕對安全導致兒童開始想要冒更大的風險(Morrongielo,Lasenby&Walpole,2007)。這在兒童訪談中也可以看到。一個男孩說:我真的不再在操場上玩了。有時我仍然去那里,然后我們爬上一棵樹。
對身體挑戰(zhàn)的需求也可以在受訪兒童所繪的體育活動形式的說明圖中找到。“那里有幾個足球場,一個溜冰場,一個自行車道,一個蹦床,一個游泳池和一個籃子?!?名男孩(9歲)他解釋說,他畫了一個足球場,因為他喜歡踢足球,雖然他自己練習的是曲棍球。一個女孩(6歲)畫了一個籃子和一個球。一個12歲的男孩甚至考慮到了朋友的興趣:“我畫了一個滑板坡道。嗯,至少這是它應該看起來像什么,因為我的一個朋友真的很喜歡直排輪滑,所以我要為他畫這個。(男孩,12歲)
1.3對多樣化景觀的需求
第三,可以確定有對需要不同的可玩的景觀功能需要的可能。一些孩子想要許多不同的東西,在訪談中,有些兒童只畫了一或兩個東西。他們中的一些人只是畫了一個滑梯和一個秋千,但大多數(shù)孩子喜歡許多不同的景觀功能。正如一個男孩解釋的那樣:“我用竹子畫了一叢灌木,你可以在那里玩捉迷藏。因為我在哪里見過,那真的很不錯。這是某種自行車賽道,可以騎著自行車。我很長一段時間都非常非常想要它。這里有柳枝搭成的小屋,你可以坐在里面,到了春天,它們就會開花,然后你就會得到非常漂亮的小屋。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一個有幾個島的湖,你可以在那里建一座橋。在夏天,當天氣很暖和的時候,你可以在里面游泳,島上也有小木屋。在這里我還畫了一個樹屋,有一個滑梯,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一個由不同的積木搭成的小屋,在那里你可以爬樓梯。我還用兩個秋千畫了一個秋千。”(男孩,12歲)
根據(jù)(Fjrtoft&Sageie,2000),景觀元素的多樣性增強了兒童對景觀的體驗,這可以在后面的引言中看到。地形和植被的多樣性也被稱為刺激性游戲行為(FJRTOFT,2004年)。在兒童對山丘、樹木和灌木叢的繪畫中是可見的。
1.4 對構(gòu)筑物的需要
受訪兒童提到,他們喜歡玩水等元素。他們中的一些人畫了一臺水泵來給畫中的景觀提供水。當被問到如果這是建在離家不遠的湖里,他會不會來玩時,一個男孩回答說:“嗯,你知道,我更喜歡自己建!”
在兒童活動空間建設工程中,有一些建設性的元素講非常吸引兒童。因為松散的元素可以鼓勵兒童進行戲劇性和建設性的游戲活動(Nicolson, 1971)。許多孩子喜歡建造他們自己的灌木房子,堡壘,或在這個男孩的情況下,小溪,因為它被視為非常令人興奮(Jansson, 2010)。
1.5 對熟悉元素的需求
從孩子們對圖畫的解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們經(jīng)常提到和畫出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學校的操場、見過的秋千和水泵。從孩子們畫畫的地方你可以看到秋千。這可能對他們的繪畫產(chǎn)生了影響。在圖紙上看到的很多事物都是他們見過的。特別是滑梯,秋千和攀登架在許多圖紙上都有表現(xiàn)。
2. 兒童游戲習慣
孩子們對游戲習慣問題的回答表明:在學校,年齡較小的孩子有時會在操場上玩耍。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多地在公園和運動場上玩耍。
當他們被問到當他們在大自然中聽說過游戲區(qū)時,他們會想到哪里時,答案是非常不同的:“我在大自然中玩耍","我也想有一個輪胎秋千,一個滑梯和一個秋千","呃,沒有什么"一直到"一片有樹可爬的森林","我可以自由地玩"和'木材,水和沙子''。
3. 兒童對表達偏好的反應
孩子們一般都很喜歡這個作業(yè)。更重要的是,這讓我們知道孩子們是否缺少一些東西,如果這些東西變得對孩子更有吸引力,他們是否會來玩。
此刻,孩子們認為在教室里沒有什么可玩的。就像一個男孩說的:"當你做這個的時候,我會更想和我的父母去菜園玩。"當他們在菜園子里干活的時候,我可以去那里玩?,F(xiàn)在真的沒有什么可玩的了''(男孩,6歲)。
后來,當被問到他們對這個作業(yè)的看法時,另一個男孩說:"我喜歡這個作業(yè),特別是因為你可以說出你想在你的鄰居那里看到什么。"這表明,他不僅把它看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任務,而且把它看作是一種通過表達他的偏好來參與發(fā)展的形式
參考文獻:
Fjrtoft, I., & Sageie, J. (2000).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a playground for children. Landscape description and analyses of a natural playscape.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48(1-2), 83–97.
Fjrtoft, I.,(2004)‘Landscape as playscape: the eff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s on children’s play and motor development’, Children, Youth and Environments, 14 92), pp. 21 – 44
Jacobs, M. (2006). The production of mindscapes: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landscape experience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re, 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
Jansson, M. (2010). Attractive Playgrounds: Some Factors Affecting User Interest and Visiting Patterns. Landscape Research, 35(1), 63–81.
Nicholson, S. (1971). "How Not To Cheat Children: The Theory of Loose Par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62, 30-35.
Morrongiello, B.A, Lasenby, J., and Walpole, B. 2007. Risk compensation in children: Why do children show it in reaction to wearing safety gear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8(1):56 – 63, doi:10.1016/j.appdev.2006.10.005.
Roberts, H., Smith, S. J., & Bryce, C. (1995). Children at risk: Safety as social value.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Books.
作者簡介:程遠(1990.6~),女,助教,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學學士、中國石油大慶職業(yè)學院計算機應用工程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