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均
一路平荒,寒風(fēng)撲面而來,只見山重水復(fù),我打馬走過,唐崖已在腳下。初升的太陽從郁郁的枝頭透出,似自山間涌出的脈脈清流,暖了寒冬。一束陽光落在我頭上,像慈母的手滑過發(fā)梢,更如含笑的眸波、戀人的初擁。
從唐崖回來已兩日有余。從1月29到1月31日,三天光景如山風(fēng)吹過。但這三天總讓我想寫點什么。
1月29日,我們早早到桂花村趕場,午后又去南河村玩了一遭。小村的人們踱著慢悠悠的步子,隨手拂過野栽的花兒,小河從門前淌過,村里的婆婆健談,叔嬸也熱情。我和同學(xué)們砍柴、拔蘿卜,爬梯摘橘子,吃庖湯和大頭菜,似回到了老家。
此處山遠地偏,山路自家鑿,房子自家蓋,無人替你砍柴,土家兒女今日之生活不為自己,亦不為他人,只需比上一輩做得更好,不為下一輩留下遺憾。
1月30日,支教一日,收獲頗豐。近年來,國家出臺“精準(zhǔn)扶貧”政策,咸豐經(jīng)濟之發(fā)展相當(dāng)迅速。鄉(xiāng)民懂得感恩,孩子們也知道進取。上完一日課后,看得出孩子們已經(jīng)喜歡上我這位“外來”的老師。
1月31日,參觀唐崖土司城遺址,歸來后與支教同學(xué)就公益社團的活動展開討論。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最后確定以“如何弘揚土家文化”為活動主題,通過直播、朋友圈、微博、抖音等方式宣傳、弘揚之,以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唐崖支教,雖無大成,三日之感之悟,卻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