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芳
隨著互聯網技術對教育領域的深入影響,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潮流中,傳統(tǒng)課堂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將被慢慢淘汰,未來課堂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1教學環(huán)境
1.1教學裝備
為了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先進齊全的教學裝備必不可少。以煙臺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為例,學院新增設了云機房和智慧教室,內設多屏互動終端和移動互動終端等設備,用于支持學生對學習資源的獲取和處理。在云機房教師可以利用通過云端的服務器對學生云終端進行開關機,學生在開啟云終端時,可以直接進入指定的鏡像系統(tǒng)。
1.2課堂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課桌前聽,傳遞過程枯燥乏味。未來課堂是一個互聯網的課堂,借助云機房,教師機可以實現屏幕廣播。為了讓教師及時掌握教學效果,云機房可以在教師機上對所有學生機屏幕進行監(jiān)看。對于重點觀察對象,可以對學生桌面進行放大,放大之后能夠實時看到學生桌面,例如打開的軟件或鼠標的移動軌跡等。
教師可以根據課堂需要隨時調整上課模式,在智慧教室里,還可利用遠程課堂進行多地互聯、實時在線互動并實現資源共享。借助于云平臺的互動系統(tǒng),可將位于不同地區(qū)的教師、學生和專家聚集到一個虛擬的學習空間中進行交流,從而擴展課堂中的學習資源。
2教學模式
云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讓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巨大變革,未來課堂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內驅力,由傳統(tǒng)的知識講授者轉變?yōu)閷W習組織者,從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中心變?yōu)橐詫W為中心。
2.1師生一體化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講授知識,學生被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未來課堂中,教師的任務是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探索。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教學技能,同時還要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改變傳統(tǒng)的“上對下”的教學。
2.2網絡學習
學生所有課程的學習全部在網絡上學習。學生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通過在網上看視頻、聽講座和閱讀電子書等方法學習、掌握知識點。在課堂上,教師不再占用時間來講授知識。這樣一來,在課堂上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學生交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2.3互動式教學
傳統(tǒng)的互動形式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或者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未來課堂有更加多樣化的互動表現形式,師生之間、師生與專家學者之間、師生與課堂外的人之間,都可以進行互動。同時,教學資源也可以進行交互。如此一來,學生也可以成為教學資源的參與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互動式教學突破了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弊端,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2.4寓教于樂
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可以說是現代教育頭疼的一個問題。一些游戲中炫酷的界面、任務闖關、經驗值和生命值等,這些都是值得教育借鑒的。未來課堂將教學游戲化,在教學領域應用游戲的元素,使學習就像玩游戲一樣。越來越多的教育游戲和學習游戲出現,學生通過游戲進行學習,一些教育游戲能夠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手眼協調性、注意力集中性、服從指揮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游戲化、用游戲的方式學習、用挑戰(zhàn)的方式來學習,今后也許將成為發(fā)展趨勢。
2.5因材施教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針對所有學生講授一樣的內容,最為常見的場景是:一模一樣的教室、整整齊齊的桌椅、規(guī)規(guī)矩矩的學生和千篇一律的知識。這樣的場景就像是工廠車間的流水線,學生則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被一模一樣地生產出來。這就是所說的標準化的教學。
未來課堂中,教學內容要實現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而設計,通過多種載體的介入讓學生得以持續(xù)學習,做到因材施教。為了更好地支持教學發(fā)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個性化,未來課堂的學習空間將從“集體授課”轉向“個性學習”,其特征表現在:
①創(chuàng)新教室布局??梢苿忧乙子谧儞Q的桌椅設施,方便課堂進行教學模式的改變,支持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②打造數字化學習社區(qū)。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技術,記錄學生學習過程的信息,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③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私人訂制的“學習檢驗表”,促進教師研制出個性化的學習方案。
3結束語
未來課堂不僅是一種課堂形態(tài),更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代表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我們要拋開傳統(tǒng)的教室、教學教具等物理器材的束縛,借助信息化平臺來組織學生學習、開展教學。將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這期間完成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也是價值的傳承、人格的塑造,在此過程中不斷催生著課堂教學的革命。
基金項目:2019年度職業(yè)教育信息化建設研究課題。(基金項目:XXHJS19-0016)